艾迪芬奇的记忆

艾迪芬奇的记忆

电脑/主机
电脑/主机
Hi,Tapper为游戏体验打分吧~
玩家评分
暂无评分3个评价
5
4
3
2
1
玩家评分
暂无评分3个评价
5
4
3
2
1
媒体综合评分
93
1 家媒体
--
Metacritic
--
TapTap编辑
--
IGN
玩家评价
媒体评测
全部平台
带图1 长评3 好评玩法设计1
james
玩过
推荐:可玩性/ 运营服务/ 画面音乐
诅咒是什么,对于Odin是迷信,对于Eide是孤独,对于Molly和Walter是对于自由的渴望而不可得,对于Barbara和Calvin是对于现实无趣的失望、对于Sam是对于自然的毫无敬畏,对于Gus和Gregory是对于亲人的冷漠,对于Lewis 是夹在在无趣现实和美好想象的如梦似醒,对于Milton是对于自由的无尽追求,对于Edith是对于新生的希望。
通过B站了解了这个游戏象征的美国历史与拉丁文学后,我对这个游戏更加喜爱了。它的叙事真的非常完美,无论是故事内核还是交互形式。每个人都是一段历史的缩影。你能够通过每个人风格迥异的房间来了解那段历史时期的文化。
非常非常推荐的游戏。它并非解谜游戏或推理游戏,家族成员的死因并不是这个故事想要表达的重点。非要分类的话我觉得应该归属于剧情游戏。
其实对于这一类的作品,我真的最大的感触就是人类的渺小在时间面前真的不值一提,什么都会被淡忘,再辉煌的王朝,时光一变也就只剩下一座宫殿成为旅游景点,再惊艳的舞姬,容颜一老也就失去了关注,顶多是在几十年后听闻辞世消息时回忆的一声感叹。什么都会逝去,什么都会模糊,但总有内核在延续的,人类不同的地方便是,我肯定不记得我曾祖父的名字,但我的性格与我的外貌,一定有着他们的一些影子,摆脱不掉的,始终如影随形。
推荐:可玩性/ 运营服务/ 画面音乐
艾迪芬奇的记忆 是家族史也是美国史?
艾迪芬奇的记忆自从诞生以来拿下了太多的奖项与赞誉,tga最佳叙事、MC89分、Steam好评如潮的评价都让他的含金量逐渐上升。游戏中独特的叙事手法、名为诅咒实为历史的明暗两条线与炫技般为每个故事单独制作的游戏玩法甚至截然不同的画面风格让这仅仅只有几个小时流程的游戏每次玩都有不一样的感受。
仍不过时的画面
游戏虽然是17年发售,但是出色的画面放到今天来看任然不算过时,游戏开场那片茂密生动的森林让我惊诧于17年的独立游戏居然能够做出这种效果,而且配置要求也不高,比现在那些追求画质的游戏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在进入房间后密密麻麻的家具、书籍、装饰等等也展示了游戏的建模精度与数量,这在独立游戏中实在是难得一见。
一部艾迪芬奇的记忆,半部美国史
游戏的主线表面上是讲述了主人公家族中流传了长达百年的神秘诅咒,每一代总会莫名其妙的死去,不管逃到哪里,不管干什么厄运总会找上门来,或溺死或摔死,甚至还会被分尸,不管是当事人信或不信,死亡总是缠绕着他。女主从车库出发,一路上每路过一个房间都会进入对应角色的回忆剧情,通过或长或短的故事把他们的死亡刻画即荒诞又离奇。
但跳出游戏明面上的主线,你会发现游戏讲述的不仅仅是这个家族的故事,而是美国这百年来每代人的故事,就像这个家族开头从海上来一样,他们从海上来到这里时,美国的历史也开始了。家族中每个人都代表了那一代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与最多的死亡方式,美国百年来一直飞速发展,就是这一代代美国人的努力与生命换来。
是一个游戏又不止一个游戏
本作虽然流程短,但是却塞入了一大堆的游戏模式和玩法,一会美漫风格、一会低模童话风格、一会又是写实风格,玩法上也有小动物模拟器、放风筝、拍照等等,游戏好像不要钱一样疯狂的给你新的东西,当你刚刚熟悉不久,游戏就果断抛弃这个玩法与风格给你换上了新的模式,在几个小时的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强烈的新鲜感,根本玩不腻。
并且游戏的这些画风和玩法并不是随便凑数,每个制作都十分完善,单独拿出来都是完整的小游戏框架,像是美漫风恐怖故事、鱼工厂都是被人津津乐道的关卡模式。
总结
游戏领域的百年孤独,常玩常新,蕴含的深度足以配的上第九艺术的名号,各大视频网站也都充斥着深度解析,我游玩体验不深就不献丑解析了,当我体验之后留下的唯有感叹,这样的游戏才是每个人都应该玩的神作!
什么样的家族会在建房子之前,就建好墓地呢。为什么有人面对死亡,回忆起时,是那么的平静而得体。
当推开芬奇家锈迹斑斑的铁门时,这座结构诡异的维多利亚式老宅,本身就是具充满哥特隐喻的叙事器官。倾斜的走廊如同被命运折弯的脊柱,阁楼天窗投射的光斑像是诅咒的遗传密码,滑梯上经年累积的青苔记录着十三场葬礼的叹息。
有玩家调侃艾迪芬奇的记忆就是个走路模拟器,某种程度确实是这样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这趟旅途中见证这个家族的命运和悲伤,至于芬奇家到底发生了什么,那就是见仁见智了。解谜过程就像在记忆沼泽里打捞黑匣子。
一个家族,披上了所谓的诅咒,让每个成员的人生变得诡异迷离。有些看到的是家族史,但我看到的却是时代史。
从19世纪末开始,曾外祖父飘洋过海移居,开始新生活。一战过后的大移民时代,动荡的年代,而所谓诅咒来源于此时。接下来,每个家族成员,都似乎在影射某个时代标记,航空、好莱坞、二战、铁路、天线然后过渡到现代。
这个故事,有种淡淡的释然感,的确和百年孤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同样古老错综复杂的家族,全家人居住的大房子,以及流淌在血液里相同的命运。
它和同样可以从宏大时代和微小个体两个方向解读。如果从个体视角,那每个人的死因和布恩迪亚家族如出一辙,是孤独的自我封闭,与他人隔绝。当年通关艾迪芬奇之后突然就明白百年孤独在讲什么了。
在这个故事里Edie作为家中最长寿的女性,如百年孤独的乌尔苏拉一样见证了几代人的出生和离世,但她们都没有选择逃避自己家族的命运,而是欣然的接受拥抱它。
类似的情况还有Edie与Edith名字的相似性,百年孤独中家族的第一位女性与最后一代女性名字都有乌尔苏拉,她们有着相同乐天勤劳的性格,而故事中Edie和Edith是家族里唯二愿意将家族的故事写下来并留给后代的人,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Embrace it, appreciate it",真的非常感动,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做到面对命运时豁达地拥抱它,接受它。
因为死亡总是让人恐惧的,总会让人想到痛苦,冰冷,血腥,寂静,那种未知所带来的沉重,是会让人绝望到精神崩溃的。尤其是命中注定的时候,芬奇一家基本没有善终的人,但通篇下来,我不会觉得他们是恐惧的。
从每个人留下来的痕迹和全程见证的经历来看,他们本人更像是,无关这死亡是怎样的意外,他们都不曾惧怕。即便barb身上我们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可漫画的结尾却是她如愿以偿成了明星,哪怕是最后一次。
可能对于芬奇一家来讲,从开始就存在的“诅咒”,让他们知道了自己终将要前往的地方,于是他们便走过去了。
若走向死亡是一场旅行的话,我们不说这旅行是好是坏,单说这旅行的过程,其实很浪漫的。是的,是浪漫。每个人的步履都显得从容不迫,他们不知道何时到达终点,所以离开就自然而然,微不足道,风平浪静。
所以真正的诅咒从来不是超自然的血脉厄运,而是家族成员对创伤记忆的病毒式传承。当镜头最终升上树屋远眺破败老宅,晨曦中飘荡的无数风筝残骸构成了家族的印记,终于揭晓了整个芬奇宇宙的最终答案,所谓诅咒,不过是人类将伤痛基因编辑进叙事DNA时产生的认知。
只有终将告别的世界,才让人前行,才有意义…
迷宫中有蝙蝠从头顶飞过,蟾蜍叫得难听。
沉睡巨龙的骨架镌刻着历史的纹路。
踏上梦幻旅程,砖瓦建立起漂亮的城市。
海洋中帆船漂流,终于达到终点。
美丽的人啊在港口等候,却转瞬即逝。
跟随着隐去的身影推开那扇小门。
破旧的工厂,鱼尸堆积在各处。
背上写着家族之名的人们以为自己在切鱼头。
顺着传送的履带,丢下阴暗污浊。
打开那扇发着光的大门。
路过庆贺高歌的乐师们。
铭牌上刻着“Molly”微微颌首。
士兵们举着长矛队列两侧。
举着王冠的人儿正在铡刀边等候。
我们敬爱的国王Lewis Finch一步步地走向台阶。
他快要戴上他的王冠了。
于是他跪下来,低下头,等待着最后的加冕。
TapTap
TapTap
已经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