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
发现
动态
云游戏
PC 游戏
论坛
创作者中心
开发者中心
发布
下载 App
详情
评价
8
论坛
弹丸论破:希望的学园与绝望高中生
电脑/主机
10
Hi,Tapper
为游戏体验打分吧~
写评价
玩家评分
10
8个评价
5
4
3
2
1
玩家评分
10
8个评价
5
4
3
2
1
媒体综合评分
82
1 家媒体
82
Metacritic
--
TapTap编辑
--
IGN
玩家评价
媒体评测
全部平台
嘴替发言
3
带图
1
长评
4
好评
运行稳定性
1
背景设定
1
因高专业度入选
wujiao
玩过
《弹丸论破》——小高和刚的成名之作
前言
在日常冲浪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诸如“放飞小高”之类的滑稽梗,而这些全部都出自小高和刚这个罪恶的男人以及他的代表作品《弹丸论破》系列,小高究竟是何许人物这个我们不需要专门去了解,我们只需要详细翻阅《弹丸论破》这部作品,从中便可以彻彻底底了解并知晓清楚小高和刚究竟是何许人也,他的作品以及作品的风格又是如何?
(以下全文涉嫌剧透,不要逃避老老实实接受充满希望的剧透吧!)
《弹丸论破》简述
弹丸1代全名——《弹丸论破:希望的学园与绝望高中生》,它是弹丸系列的开端,观众们也是从这一代开始初探世界观背景。一代讲述了,名为苗木诚的、一名普普通通的高中生受到国家顶尖的希望峰学园的招募。因为在众多学生中抽签抽到为理由,被以“超高校级的幸运”的称号邀请入学,但是当他踏进校门的那一刻开始,等待他的并非是青春校园恋爱物语,而是晕眩感……
再次醒来后苗木诚已身处学院之中,只是学校里无论是大门还是窗户都已经封死,他与其他14名超高校级的同期同伴们被困在学校之中,什么时候进来的为何被困在这里,他们一点头绪也没有。正是在这时一只名为黑白熊的玩偶突然出现,并告知大家“如果想要逃出学校,就必须进行互相杀戮!”于是一场人与人之间互相猜疑、互相杀戮的故事就这样展开了。
虽然是以封闭的学园为背景,以一个个各有所长的学生为人物,但游戏的玩法实质是像侦探一样寻找杀人案件、收集死者生前线索并在学级裁判审判杀人凶手。
超高校级的设定
弹丸系列有一个十分重要的设定便是“超高校级的……”此处的省略可以填记者、黑道、侦探等一切你想得到的名词,它甚至可以是“幸运”一样虚幻飘渺充满法则的的东西。在游戏的设定中,超高校级的称号是由「私立希望之峰学园」赋予的,尽管这所学院只招募高中生作为学生,但毫无疑问的是被学园所赋予超高校级称号的学生都是该领域的遥遥领先者(甚至可能是该领域中的最强),就好像一代中的舞园沙耶香(超高校级的偶像)确确实实是任职了当代国民偶像的C位一样。
这个设定虽然放在高中生身上是挺中二(听见一个高中生说我可是超高校级的.....就挺想笑的)但是初见这个设定时,这些称号也确确实实引起了我对角色的关注,我甚至还觉得这个设定是挺帅的。甚至导致在后续的弹丸论破的续作中我第一时间关注的都并非是角色的人设和外貌而是在探查他是“超高校级的什么?”如果得到的是令人意外的、或者与外貌相违背的答案,我就会收获来自未知的、莫名其妙的正反馈,十分让人兴奋。
或许是因为“超高校级的……”称号就跟超能力一样,小高在案件设计上一般很少考虑将能力计入范畴中(一经出现往往会给读者带来极大的震撼),用超能力杀人除了能带来视觉上的冲击以外,对于案件的困难性基本没有什么正面意义上的帮助,并且每一作弹丸论破基本都在游戏的开头就交代清楚了所有人的称号,所以在案件解密时甚至很好就能猜到究竟是谁杀的人,就比如说杀人现场出现了一个沾血的网球,那我们的思维一般会迅速锁定超高校级的网球选手。
动机、侦探、以及学级裁判
相较于同类型的探案作品,《弹丸论破》因为设定是在一座封闭的学园的一群正常学生,所以为了让止步不前的他们进行互相残杀,游戏中的幕后黑手——黑白熊,通常会在每一章节中动用最终手段“动机”。这个动机或许是数不尽的金钱、或许是往昔不想被人知晓的秘密、又或者是将所有人都关在一个没有水、食物的房间直到发生杀戮事件,只要是为了让他们互相残杀,黑白熊总是能精准地用“动机”触及到他们心中那根紧绷的弦,甚至可以把他们逼上杀人之路。
与其他游戏先确认杀人凶手再询问动机有所不同。《弹丸论破》的动机妙就妙在它在案件还没开始时就已经表明了,并且从我们玩家的上帝视角可以肯定只要出现了动机就一定会出现杀人事件。所以我们可以将那莫名奇妙的动机划为探案的线索之一,甚至可以靠不同人物对于动机的反应,以及动机本身的内容来猜测凶手是谁(当然作者肯定也猜到了这一点,直到揭晓之前一般是很难猜到的啦)
其次再说一说当侦探收集线索的部分,游戏中的线线索收集系统并没有什么特色的地方,就和其他游戏一样,收集奇怪的物品作为物证,以及从不同的人那里询问证言。物证还时常分布在一整层楼里面,索性一个房间的线索搜索完毕后会自动提醒,不然此行苦难又要在上一层,本人也经常因为物证卡关,寻找线索的过程十分痛苦。
如果说当侦探的过程是情绪的压抑,那么学级裁判的开始就是情绪的爆发。何为学级裁判?学级裁判就是现有的所有人集合在一起,集中线索推理,并多数票决出杀人的凶手,倘若投票错误,那么杀手就可以逃之夭夭,除了杀手以外的所有人都会被当即处决。倘若投票正确,那么就只有杀手一人会被处决。
顺带一提我们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一定的“血量”支持我们的推理,一但推理或者小游戏游玩错误,就会扣除血量,一但血量清零,大伙就会觉得你行迹可疑,全员无条件投票你,Game Over。
弹丸论破四个字作为标题其实也是参考学级裁判中的弹破玩法取的名,我们将把收集到的线索作为子弹。目标则是大伙的讨论中的漏洞,每个人轮流辩论交流线索,而我们要做的便是用正确的线索去射击错误的思维,让案件讨论导向真相。一切的推理都是为了推理正确时的那一刻,此刻所有对人物的不爽以及收集线索的压抑都随着驳倒发泄了出来。值得一提的是言论的设计和人物的情绪和个性有关,推论线索是不仅考验我们的思维整理能力,还考验我们的Fps基本功(笑)
超高校级的处刑
处刑的设计可以说是小高的恶趣味,因为是在密室的设计所以没有警察也没有法律可言,这里的一切都是靠黑白熊所制定的规则运行着。其实一代无论是最先动手的舞园,还是超高校级的暴走族,本质上他们之间都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坏人(如果有的话一定是某绝望)他们都是在动机的胁迫与诱惑之下被迫做出出手杀人的选择。其实在杀人的过程和动机揭露时大伙都或多或少可以理解并原谅杀人者了,但是不好意思这里黑白熊说的算。
于是乎对于凶手的处刑就此开始,处刑设计的十分恶趣味,像是苗木的处决就是绑在椅子上等死,背后则是放着个液压机不断运行着,没法回头看着自己距离死有多远,只能靠着声音等因素来猜测,这一点和断头台有异曲同工之处。也有的处刑是和自己对应的称号是有关的,就比如大和田纹土的处刑,坐着鬼火在笼子里用超高速的离心法进行油脂脱离,直接把人榨成黄油,恶趣味拉满简直。
终点03——永远的经典
个人觉得《弹丸论破》有两款同类型类比的作品一款是《逆转裁判》、一款是《极限脱出》,《弹丸论破》可谓是有《逆转裁判》中的推理和反驳精髓的同时,还带上了《极限脱出》中充满伏笔、精彩的主线设计。游戏的主线设计可谓是游戏精华的一环,无论是前期突然暴死的超高校级辣妹、还是大家突然被关在学校内的理由,亦或者是游戏开头出现的学园处刑,这些伏笔在我们游玩了整部游戏后都会恍然大悟,也正是因为伏笔众多,所以游戏后期一个接着一个蹦出来的事件才没有让玩家们感到意外、而是原来如此。唯一可惜的地方便是对于“人类史上特大绝望世界”本作没有详细介绍(像是还没想好一样),不过这些都在下一代小高的巅峰之作《超级弹丸论破2》中补全,所以单独把1拉出来还成不了什么气候,但是如果是《弹丸论破系列》的话那毫无疑问是20年后仍然值得一玩的佳作。
因高专业度入选
十六夜星语
玩过
(在百日战记销量平庸小高濒临破产的背景下发这个几年前写的评测是不是有点地狱了)
我是四五年前看过了番剧版才对这个游戏产生兴趣的,这应该也是我第一次正儿八经接触的推理游戏,因为我个人一直认为我可能沉不下心来去玩AVG,但是在尝试之后感觉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由于有番剧版打底,导致相当于所有的死者和凶手已经被提前剧透给我了,某种程度来说这可以更让我把注意力集中在剧本文本本身和学级审判玩法本身。而在游玩过程中也越发体会到了弹丸论破游戏的魅力,其文本量和角色塑造都远非番剧版能比,哪怕我已经知晓了剧情展开也不影响我再次被其中情节触动。
(以下内容包含剧透,不想被剧透就快润)
不得不说和动画里截然不同,游戏第一章可以说是完美刻画了舞园这个矛盾的角色,舞园沙耶香也完美诠释了偶像这个词。
“就让我成为你逃离这个学院的助手吧”“只有苗木同学可以让我鼓起勇气”“和那时候的鹤一样,苗木同学一定会拯救我的”“因为我是超能者哦......骗你的,只是靠我的直觉而已”
这里面有多少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意,又有多少是为了从这个绝望的学院脱身而说的假话呢?
舞园的笑容是真的吗?她记住初中时期不是同班同学甚至没交谈过的苗木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她在体育馆前的情绪爆发是不是演的?她是不是真的有超能力?她说的“有在意的人”说的是苗木吗?她背叛苗木的时候是不是真的犹豫过后悔过?她死前留下凶手的信息是不是为了苗木着想?
这名超高校级的偶像是当之无愧的顶级偶像,她不断对外界展现着自己的美好,她的存在就给周围人带来了活力,但是与此同时她永远带着的散发着阳光的面具又只会对苗木一个人短暂的摘除,但是面具下面是不是另一张面具,她所表明的真心又是不是一次精心罗织的谎言.......
这一切随着舞园的死,永远成为了未解的迷题。舞园的死,也无疑是对情窦初开的苗木射出的第一根名为绝望的利箭。
与此同时我再次跟随着游戏进度观看了番剧,果然,被删去了大量台词的舞园在番剧中的塑造无比空洞,与苗木的互动基本被砍完,共同生活的时间也从五天变成了两天,对于舞园塑造的缺失也很难让动画党很难理解为什么那段黑白熊给出的偶像团体解散的录像会是舞园的绝望录像。
也让第一章最后雾切找苗木谈话结尾,苗木说出的那句舞园的名台词“因为我是超能者哦......骗你的,只是靠我的直觉而已”的分量和所背负的东西让人难以体会。
回归游戏,在通关后我突然感觉,似乎弹丸一整部里面没有一个角色塑造的有舞园沙耶香这样立体与令人着迷,大多数角色都是以非常脸谱化的形式存在于游戏中,叶隐纯氛围机、腐川则是招黑阴角、山田充当阿宅吐槽役,塞蕾丝缇雅这个我挺喜欢的角色感觉笔墨也不足以让其立体。就连kirikiri我都是感觉在隐瞒秘密开始赌气的时候才开始逐渐立体。
(以上只是个人观点不喜勿喷嗷x)
弹丸论破的特色学级审判也让我感觉很有意思,和我印象中的推理游戏不一样,学级审判相比于推理方面的刻画相比,似乎更注重于审判时的演出效果,那种有限时间内分析对话和已有材料的紧张感和刺激感,不知道是不是我开的一般难度的原因,我认为学级审判本身并没有难度可言,言弹干扰项也很少,基本上认真看过剧情都知道该用哪个。
但是缺点就是你自己的思路必须契合游戏剧情推进思路才能有更好的体验,否则就会有种莫名的割裂感。
比如说大神樱那一章中,我试图用言弹脚上的粉末来说明大神樱存在毒杀的可能性,并且以此为思路找话语漏洞,结果失败过数次之后才知道要完全按照剧情顺序来推理最后才提出毒杀这一点,这让我的体验有些许割裂了。
总而言之,弹丸论破精彩的剧情,别具一格的立绘风格和高速推理带来的成就感都值得我去安利这款游戏。
哈密瓜鉴赏组~
玩过
本作是我玩完大逆后通关的,能明显感受到节奏上两款游戏的区别。《弹丸论破:希望的学园和绝望的高中生》节奏上更为紧凑,音乐、演出和美术非常好。并且每个审判最后的漫画补充更是神中神,让玩家能更好的梳理剧情,并且得到解题后的满足感。
但缺点也是有的,相较于逆转系列本作的谜题设计比较简单,剧情方面前面显得并不是那么精彩。某些地方很中二,但是也让人会心一笑,是一款十分推荐的游戏。推荐大家打折时入手~
Four Seasons
玩过
鬼才制作人打造推理神作
《弹丸论破》是由鬼才制作人小高和刚亲自操刀的推理解谜与动作要素结合的高速推理动作游戏,据说其诞生初衷是打造一款前所未有的推理游戏,所以人设以及处刑都是前所未有的新潮。
私立希望之峰学园是一座集结了所有领域的超一流高中生的学校。主人公苗木诚,无意中被选为了“超高校级的幸运”者进入了学园。然而等待他的却是谜之角色“黑白熊”,黑白熊告诉学生们:“一旦进来,就必须一辈子都等在这里才行,如果想要毕业离开只要互相残杀就好了。
大逃杀题材很多人不喜欢看。在我的认知里大逃杀题材没有主角。每个人物刻画都非常爆满,内心斗争相当精彩。
而弹丸绝对是入坑的最不后悔,最有趣的推理游戏之一,甚至在整个ACG领域都是很独特的,主角团没有大众的属性,每个人的性格你会觉得都是独一无二的,我最喜欢的两个角色就是狛枝凪斗和王马小吉,弹丸不会让角色成为工具人,每个角色都是立体的存在。
我感觉1的操作性人物塑造音乐等绝对是系列最好的,但V3的剧本是最好的。V3的诟病在于它的小游戏和第一人称移动玩着有点难受,但打击感真的太强了。
我们和角色一起经历的冒险并不是没意义的,我们在这其中收获了很多看不到的东西,我们感到了各种人类能感受到的情绪,我们因为某个角色、某段剧情成长的话,这个游戏就是相当成功的,毕竟V3以后再没有弹丸论破了,雾雨迷宫虽然也还可以但完全无法和弹丸比较了。
小高的人物塑造和世界设定,纵观整个游戏圈都是特立独行的存在,这些角色都非常有个人特点,就算是凶手也让人讨厌不起来。等到连环案件开始会让玩家特别兴奋,处于一种特别激动又紧张的状态,甚至通关后会感到空虚。
非常推荐亲身体验一下,特别喜欢里面的一些反常规的设定,比如对于“幸运”的理解,在没玩过弹丸前我一直认为幸运如果是才能的话简直太棒了,但弹丸的“幸运”让我彻底打消了这种想法。
如今细细想来。
盾子为什么把自己班的同学留到最后呢?
苗木诚的胜利真的是因为希望么?
盾子对一切都是预知调和的,她觉得只有绝望才是有未知性的,那么她是不是早就知道自己最后会被“处刑”?
她之所以把自己班留到最后,就是算到只有自己班的同学能够在最后不被“绝望”感染,因为“希望”来一致决定处刑她,让已经不满足于现有的整个世界的绝望的她来感受到只能经历一次的来自死亡的绝对绝望?
所以盾子最后超兴奋的,她是不是已经期待很久了……
感觉盾子并不是被打败的,她早就算好了一切,包括自己的死亡。
回想当年还是用PSP玩的游戏,现在丢在柜子里的PSP已经很多年没充电了。
雾切在害羞傲娇的时候会说“区区苗木”、“明明不过是个苗木而已”,充满了挑逗的意味……
理性高冷傲娇的雾切总是在温柔小天使苗木面前软化。两人的确是天生一对。
因高专业度入选
啼书
期待
《弹丸论破》或许不是难以跻身于“最优秀的日系AVG行列”,但毫无疑问,它必然是“最能代表日系AVG的作品”之一。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弹丸论破》是一款踩在众多前辈的肩膀上,集合众多日系作品和题材的精华才得以问世的作品。
首先便是作品最大的噱头:学生之间的互相残杀——这一剧本框架和主题来自后世绝大部分“大逃杀”类作品的祖师爷《BR大逃杀》。而不同于《绝地求生》那样落地就是搜点互射对“大逃杀”主题的简化呈现,《弹丸论破》在“自相残杀”主题上的发挥更趋向于祖师爷的黑残深:在《BR大逃杀》中,战后萎靡不振的政府为了镇压和威慑学生及其他社会不安定因素,故而每年抽取一个班级的学生来进行互相残杀,还会将内容全国转播——如此恶趣味和残酷的设定,可以说只有可能出现在战后日本这样复杂的创作环境中。
而巧妙的是,制作人小高和刚深谙扬长避短之道:要说严肃性和表达深度,《弹丸论破》无论如何也无法企及《BR大逃杀》这样的作品。更何况《弹丸论破》作为二次元风格的日系AVG,其优势区间本身就在于有趣的设定而非深度的表达。所以说,小高和刚给出的方案是:用中二味儿十足的才能者人设去消解这一题材的严肃性。游戏中的主要角色们,都是就读于同一所虚拟院校“希望之峰”的“超高校级”,用人话说,这些万里挑一的天才们会被困在学校里因为各种原因互相残杀——这种极度夸张和中二的设定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向玩家传达了架空世界观的本质,也奠定了《弹丸论破》狂乱的作品风格。某种意义上,《弹丸论破》标志性的粉血和创意十足的处刑也能诠释这种血腥有余但不甚残酷的风格。
于是在此基础上,《弹丸论破》设计了一套兼具表现力和趣味性的核心玩法,即围绕着“言弹”机制展开的“学级裁判”:作为一款悬疑推理作品,在自相残杀事件发生后,角色们会用一种被称为“学级裁判”的形式共同找出真正的凶手。所谓“学级裁判”,就是幸存者呆在一起通过讨论、辩论和投票找出凶手,一旦决出了错误的凶手,那么真凶之外的所有人就会被处死。那么《弹丸论破》是如何用玩法去呈现这种左右所有人生死的辩论和争执呢?
《弹丸论破》交出的答卷上只有四个大字,高速推理。
在“学级裁判”上,所有人的发言都会具像化为屏幕上的巨大字幕,而其中可能存在问题或是可能存在价值的论点会被特别标出——如果玩家意识到了他人发言中的缺漏或是合理性,就可以瞄准后将手上的证据化作“言弹(语言子弹)”打出。这个设计链接了射击和推理这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玩法,并通过夸张的弹幕设计进一步强化了作品剑走偏峰的视觉表现,可谓是一石二鸟。
而在案件和主线剧情上,《弹丸论破》继承了日系推理小说将“诡计”登峰造极的风格,在急促的剧作节奏间塞入大量反转,让每个角色在生死之间展现出自己的人设魅力,从而给玩家带来过山车般的剧情体验。由于剧透可能影响核心体验的缘故,故而笔者只能言尽于此。
就如上文所说,制作人小高和刚统合了《BR大逃杀》这样独具日式阴湿风味的题材噱头,娱乐化和夸张化的日系二次元风格,在反转和“诡计”上登峰造极的日系推理……最终呈现出了《弹丸论破》这盘味道强烈的菜肴。
那么《弹丸论破》有没有缺点呢?当然有,而且很多!就拿案件和主线剧情来说,《弹丸论破》也有日系推理的那些臭毛病,也就是为了吸睛而过度反转,称得上是“为了醋包饺子”。除此之外,过于夸张和中二的人设和行为逻辑也劝退了一大批并非二次元或是浓度不足的玩家,从一开始就卡死了游戏的受众……简而言之,这种脱胎自日系诸多作品的极端风格,为《弹丸论破》带来独特风味的同时,也注定了追求剧本结构完整性或是深刻表达的AVG爱好者会捏鼻离开。
但如果你是赞同“九转大肠就应该保存一部分风味”的资深阿宅,那……其实我是不太相信都2025年你还没玩过《弹丸论破》。
傅九十八
期待
玩的时候不觉得怎么样,要完了感觉实在是回味无穷。
爱莫能助
玩过
很好
.
:
想问问买了后是在电脑上玩还是手机上玩啊
看看
运行稳定性
的人是怎么评价的
肆情
玩过
已经下好了 特别好玩
あうき
:
弹丸在隔壁是免费玩的😱
已经到底了
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