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
发现
动态
云游戏
PC 游戏
论坛
创作者中心
开发者中心
发布
下载 App
详情
评价
1
论坛
逆转检察官1&2 御剑精选集
电脑/主机
Hi,Tapper
为游戏体验打分吧~
写评价
玩家评分
暂无评分
1个评价
5
4
3
2
1
玩家评分
暂无评分
1个评价
5
4
3
2
1
媒体综合评分
90
1 家媒体
--
Metacritic
--
TapTap编辑
90
IGN
全部评价
媒体评测
全部平台
带图
1
长评
1
好评
wwow
玩过
推荐:
可玩性
/
画面音乐
《逆转检事》:何为检察官之道
倘若谈及哪一家日系大厂时下在“文字推理游戏”这一领域上具有绝对的优势与话语权——坐拥着“逆转”系列这块经典招牌的卡普空(Capcom)无疑是一份大部分玩家都会给出的笃定答案:
自2001年于GBA平台首次推出的《逆转裁判》至2019年登陆PC乃至各大主机平台的《逆转裁判123 成步堂精选集》,“逆转裁判”初期作品的精彩发挥可谓为这一IP夯下了坚实的粉丝基础,与此同时,不错的销量反响同样令这一差点“胎死腹中”的作品起死回生,这也为“逆转”IP的一众续作与衍生作得到了崭露头角的机会。
巧舟的才气自然无容置疑——不论是“逆转裁判”的前三作抑或是《幽灵诡计》的大获成功皆能回应这一点,但除开此外,“逆转”系列的构成却也离不开另外一位重要角色的参与:负责了逆转检事系列及逆转裁判五、六制作的山崎刚。
诚然,《逆转裁判5》与《逆转裁判6》略微平庸的故事呈现令山崎刚在巧舟的“天才光环”前稍显失色——但这并不代表着山崎刚是位不入流的编剧,正相反,由其独自执导的“逆转检事”系列恰恰证实了他是一位称得上极有能力的制作人。
而我们今天要聊到的,则正是经过翻新后的山崎刚初试锋芒之作:《逆转检事》。
追赶时代的逆转——可圈可点的翻新演绎
卡普空的“拿手绝活”之一便是翻炒冷饭:这应该是许多玩家内心深有体会的一点。不过,单单只是随意将隔夜饭翻个面自然无法使之更加美味,有些时候,在翻炒的过程中加些精心调制的配料,兴许方能令回锅后的冷饭香气宜人——从这个角度来看,《逆转检察官1&2 御剑精选集》毫无疑问是一部显出诚意的重置作品。
我们先从角色的建模开始说起:实际上,即使是于2009年在NDS平台上初次问世的《逆转检事》的点阵像素建模,如今看来也暂未到达“过时”的地步,但或许为了满足对“高清画质”有着需求的玩家,这部重置作品对角色与场景的建模进行了全方位的卡通化重制。
高清重绘过后的角色卡通建模尽数复刻了原先像素点阵建模的神态与动作,当然,在此基础之上,不再“模糊”的建模也将这些神态与动作演绎得更为细致,稍稍削减了像素建模所特有的朦胧感,取而代之的则是愈加清楚的角色形象刻画。
不过,充满复古韵味的像素点阵建模也并未从游戏中被舍弃:玩家可以自由在游戏内选择“现代”或是“经典”的显示模式,而假若你选择了以经典模式进行游戏,那么游戏内显示的建模便会呈现出同NDS平台上并无什么差异的相貌。
除开建模方面的高清重制,《逆转检察官1&2 御剑精选集》同样在音声方面做出了一些变动:部分游戏内的经典曲目经过了改编,在旋律上与原曲稍有差异;几位关键角色的辩驳台词也加入了国语配音,在某些场合将给予玩家焕然一新的体验(尽管御剑的配音似乎有些不够符合形象)。
针对各平台的操作适配优化自然不必多提(至少到通关第一部为止,笔者都没感受到游戏的操作上存在什么蹩脚的地方)——而针对《逆转检事1》部分故事内容的体验,本作则力求“原汁原味”,并未进行大幅度的改动。
环环相扣的交集案件,与尚缺火候的群像塑造
《逆转检事》是一部追求长线叙事的作品——这点在游戏第一章结束时便初露端倪:扑朔迷离的“信件”与浮出水面的“走私组织”向刚与优木检察官结束辩驳的玩家抛出了一个个份量不清的谜团。而伴随游戏推进,玩家则能逐渐发现,这些谜团似乎与贯穿了游戏全流程的重要线索与叙事趋向存在着说不清又道不明的关系——直至我们愈发接近故事的核心,这些谜团的真相也方才愈发明朗。
对检察员痛下杀手的航班相关人士、为犯罪者掩盖真相的商业巨擘与亦正亦邪的“义贼”……《逆转检事》里的案件在设计上彼此独立,但当你完整明晰了第一部所讲述的故事过后,却又能够发现其中显而易见的共通之处——这些共通之处在故事的脉络上互相回响,在关键的节点则反复被提及,最终有致地织成了一张紧密的大网,诱导着玩家向信息密度最为集中的网格中央行去。
从规格上来看,通过五起凶杀案件述说一则跨越十年之久的故事的确算是长线叙事中的“大手笔”(或许直接将之称为“大叙事”会更为简明?)——有趣的是,巧舟也极其钟意这样的做法。
以迷离的案件与具有一定信息密度的终案前提背景为引子,令玩家在主动与被动之间渐被卷入真相的漩涡之中,这的确能让故事予人环环相扣的感觉并使故事的情节称得上是精彩,但山崎刚在《逆转检事》中,相对来说忽视了一件较为重要的事:人物的塑造。
无法否认的是,《逆转检事》的故事有趣之至——在休假的几天,笔者差算是全身心投入到了这部作品当中:四处搜查证物,同人辩驳并寻找他人漏洞的时光让人流连其中,但当结束了游戏过后,笔者对游戏中的大部分角色却基本并未留下过深的映像(几位主要角色还是稍微有印象点的)——细想了一下,大概是因为游戏里角色动机的问题。
像是整部作品一直在围绕着“走私组织”这个话题在不断展开故事,但是比较令人迷惑的地方就在于:为什么幕后黑手会死心塌地为组织的头目办事——我原以为关于这一点在最终案件中应该会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可惜的是,直至故事结束,我也仍未能明白那些凶手们那么忠诚于走私组织的原因(他们甚至不愿意透露关于组织的信息)。换句话说,案件的凶手缺乏一定的“动机”,这就使得《逆转检事》本该称得上更加精彩的故事演绎在最后被蒙上了一层戳指可破却又远在天边的纱布,不免有些“蛇尾”的意味。
此外则是为了令推理得以成立而促使部分角色的动机与情景设定相悖的情况:富商的孩子却因贷款而组织了一起骗取自己父亲财富的虚假绑架案——将贷款的信息作为搜查时得到的证物以戳破当事人的谎言自然无可厚非,但从角色之间的关系来看,这样的动机便实在有些荒谬且不合理了。山崎刚在自己的开山之作中暴露的问题便是如此:过于追求推理过程的体验而有些忽略了推理之外玩家投射于角色身上的视线,使在“逆转裁判”系列里为人所称道的群像塑造放到“逆转检事”中反而没那么惊艳了。
但本作在基于连续情景的情感渲染上倒出乎意料地让人眼前一亮:御剑与其师傅的思想碰撞、美云与其父亲的悲情故事……玩家通过在搜证与推理过程中积累的线索碎片,在最后拼凑成真相时同样会迸起了解了事件全貌的玩家的感情,正如线索的碎片会串联起事件各节点一般继而使事件连续一般,通过物证资料而逐渐堆砌的故事拼图同样能够汇聚起玩家内心零碎的感动,达到令交互之人共情的效果。
相比关于犯罪者动机的铺垫不足导致些许配角在塑造上缺少让人记忆深刻的记忆点,《逆转检事》在主角团的塑造上的确则要出彩许多——当然,塑造最成功的还当属本作的主角(也是“逆转裁判”系列中最重要的配角之一):御剑怜侍。
法之道,人之道,我之道
事实上,山崎刚在《逆转检事》中提出的命题相当值得玩味:当遇上了法律无法解决的敌人时,行使权力的人究竟该怎么做?是为了追求真相而弄脏自己的双手,抑或是追求程序上的“正义”,最后与真相擦边而过?
在旧版的翻译当中,《逆转检事1》将“法律”翻译为了“法之道”,而把“正义”翻译为了“人之道”——这大概是相当贴合山崎刚所想表达意思的一种翻译:若想追求法之道,一个人便无法追求超越权力的真正正义;
但反过来,倘若追求人之道,一个人便会失去名誉上乃至大众标准认知中的公平正义。所以,到底哪一条道路才真正可行,这也是山崎刚在作品中向玩家抛出的一道电车难题。
而即使在案件推进的过程中,游戏也一直逼迫着御剑作出其中的选择——比较巧妙的情节设计也恰对应了这一道德难题:师父对程序正义的绝对追求终究致使了自己的失败、义贼过于极端地伸张法律之外的正义最后也未落得好下场,这么看来,似乎追求法之道与人之道都并非最佳的选择。
于是,方向不同的两种思想扎根于御剑的心里——而这正是造就他人物弧光出现的最佳契机:矛盾催生选择,选择代表改变——故事的最后,山崎刚借御剑的言行探讨了自己对解决“超越”性质案件的看法:法律没有界限,所有界限都因人自己画地为牢而起;当人突破自己的极限时,法律也便会突破所谓的界限。
事关数条鲜活生命、跨越十年的案件与由不同角色向御剑传达的观念最终织交出了御剑的独特感悟,也成就了他的“我之道”,这种自洽的情节设定使御剑的个人转变显得自然又合理;而超脱脸谱的角色思想则令这位检察官跃然纸上的同时更加立体可感,散发出独一无二的人格魅力。
不再以配角登场,而真正作为自己作品中的主角亮相——我想,这或许也是为什么,山崎刚在《逆转检事》的最后,于法之道与人之道的道路之外,使御剑怜侍选择了属于自己的“我之道”:
因为,这一次,他不再是只能配合成步堂演对手戏的难缠检察官;因为,这一次,他是一名真正拥有着独到人生信条、不再信奉他人准则的检察官,一名真正在追求着自己心中正义的检察官。
结语
尽管《逆转检事》一定程度上仍存在令人感到惋惜的瑕疵之处,但作为系列作品的开门作,其实际也已然称得上足够优秀——而且,我想“逆转检事”系列的出现,某种意义上也揭示了“逆转”IP并不仅有“逆转裁判”一条道路可走。
恰如巧舟与山崎刚赋予笔下角色的特性一般:如果说“逆转裁判”是独属于成步堂三寸不烂之舌的专场与巧舟才华的绝对证明——那么“逆转检事”则大概不仅是御剑怜侍明确个人信条的成长之旅,而同样是山崎刚关乎自己内心所谓逆转之道的斑斓描绘。
已经到底了
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