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沙风云 Far Away

海沙风云 Far Away

电脑/主机
电脑/主机
Hi,Tapper为游戏体验打分吧~
暂无评分4个评价
全部评价
全部平台
嘴替发言1 带图1 长评2 好评
因高专业度入选icon-wow
推荐:运营服务/ 画面音乐/ 可玩性
如果是一座狭小而繁荣的城邦,地处几大强邻的卧榻之侧,在“友好”邻居的笑里藏刀的问候与内部诸多派系与势力的争斗之中勉力维持着平衡,那么城邦的命运就会很大程度上与个人的命运绑定。这就是《海沙风云》所讲述的故事——跟随着红发女孩柯罗沙的视角,看她与这座名为“贝让”的城邦到底会走向何方。
📖海与沙之城的奇妙物语
我们的主角柯罗沙是个不折不扣的打工人——在双亲故去之后,她便女承父业,在港口从事搬运工的工作来养活自己。然而在她已满十八岁的那一年,望着海边渐沉的夕阳,她突然对这份工作产生了怀疑。身边的工友多是养家糊口的壮年,而自己尚且年轻,人生却似乎已与这一方小小的码头绑定——这使得她兴出了辞去码头工作的念头。在这一心愿的推动下,柯罗沙身不由己地走入了繁华的贝让,投身于这座海与沙之城的汹涌暗流之中。
《海沙风云》向我们呈现了一个相当庞大与精彩的故事——统共五十万字的惊人篇幅,使得《海沙风云》不仅拥有数量繁多的支线,也保证了这些支线各自都有着相当足够的内容量。大体来说,《海沙风云》的开始是柯罗沙辞去码头的职务,而各个支线就代表了不同的职业或身份选择——成为某位东奔西跑的大侦探的专属华生,供职于警察局加入对黑帮的清剿行动,或是干脆与外来的旅人一起离开贝让,开启浪迹天涯的旅程……《海沙风云》为柯罗沙,同样也为我们提供了无数的可能性,在这座危险的繁华城邦找到自己的容身之处。
尽管《海沙风云》中有着相当多的分支线路,这些线路之间却并非是“老死不相往来”的关系,反而有一种“形散而神聚”的意味。属于主角柯罗沙的每一个故事,本质上都是对这座海滨城邦的命运侧写;而每一条线路中柯罗沙的所见所闻除去一个是精彩的故事之外,其本身也是贝让这座城市浓重黑幕后的冰山一角——这使得我们只能在一条线路中一定限度地“知其然”,却不能“知其所以然”。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感驱动着我探索故事发展的更多可能性,并在线索汇聚成真相的那一刹那不由自主地欢呼雀跃。
《海沙风云》多条剧情的“形散而神聚”不仅体现在主旨上,在表现上也同样相互连接。在不同的剧情线路之中,主角柯罗沙理所当然地与不同的伙伴相识并展开行动,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在A线的剧情之中时,B线的剧情与事件就会凭空消失——这些人物依旧会在没有柯罗沙介入的情况下按自己的步调开展活动,并在某些时候与我们打上一个照面。比如在黑帮聚会的酒吧中,我们可以看见侦探拒绝了某人的委托;而在一场紧张刺激的追逐战中,我们路过某个岔路时匆忙瞥见记者先生的身影……这不仅使得故事中的角色更加鲜活,更使得《海沙风云》的故事更有真实感——这个城市是动态的,并非只有主角在东奔西走。
值得一提的是,《海沙风云》对于视觉小说中常见的“恋爱”元素采取了相当克制的程度。纵观所有的分支线路,主角柯罗沙最多最多与主要角色相识、相知,却没有哪怕一次踏出“相爱”的一步,顶多释放出一丝丝粉红色的缱绻气息。《海沙风云》也因此得以将主要精力着笔于精彩的冒险故事之上,而点缀的少量情感要素也使得冒险多出了细腻而感性的一面。
(当然,情感描写的隐晦并未影响人物之间羁绊的塑造。在《海沙风云》的二创圈子中,为柯罗沙拉郎配的作品从来不在少数)
📖浪潮奔涌下的众生相
除去围绕着贝让这座海滨城市展开的明争暗夺外,《海沙风云》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一个个形象鲜明的人物。在文章的上一部分中曾提到过,这些人物并不局限在一条线路中出现,而是会按照自己的步调对贝让的局势产生影响,并与主角在某些地方擦肩而过,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活;而刻意避免过于暧昧的关系塑造则在保证剧情中含有细腻情感的同时兼顾了冒险故事的纯粹。
而哪怕不论角色塑造对剧情本身的影响,单把这些角色提溜出来,他们也具有各自独特的魅力。在角色的塑造方面,《海沙风云》非常小心地避免了脸谱化的倾向,在控制角色的“白”与“黑”配比的同时,相当漂亮地描绘出了“灰色”的弧光。对于有的角色而言,我们会在同一条线路的前后揭开他们背后的故事,发现他们形象的变化,而对于另外一些角色而言,不同线路中柯罗沙身份的改变也会让他们折射出不同的光彩。在游戏过程中你可以很明显的看到角色们与“贝让”这座城市的联系,他们本身的形象实际上就是这座苦难深重城市的一个剪影。
而哪怕退一万步说,把那些剧情啊城市啊角色形象啊之类云里雾里的词汇全部抛开,《海沙风云》里的正派与反派也足够令人喜爱。比如在贝让最大的黑帮组织“卡勒瓦”的某一大派下担任要职的莉卡小姐,人称“妖女”的她凭借着对机械臂的熟练使用克服了男女之间的巨大力量差距,并以此在贝让的黑白两道打响了名声。同时身兼“西装暴徒”、“战斗少女”。、“疯批美人”等诸多属性于一身的她,成功俘获了包括我在内大批玩家的心——没关系,狗的位置还有很多。
📖一部有“质感”的视觉小说
“质感”本身就是玄之又玄的东西。有的作品一掷千金极尽奢华,却让人感觉差了一口气;而有的作品只是在关键之处稍作雕琢,便立马散发出一股凛然的气质。《海沙风云》本身既不像前者那般富足,也不如后者那般富含巧思,但它依旧用其所有的资源一砖一瓦地堆砌出了一个具有独特气质的游戏作品。
就拿主菜单而言,四周的黄铜雕饰透露出华贵与典雅,但并不闪亮的它们已然覆盖上了一层浅浅的黑色,仿佛讲述着它们已不复往日的荣光;而在画面之中,柯罗沙坐在简单装饰的屋内,透过破旧的窗户遥望她工作的码头,而她身侧的桌上则摆着她工作所需的诸多小部件。二者之间的对比一下就将玩家带入了那个贫富差距明显,曾经辉煌而行将就木的贝让城之中,而这种氛围一直伴随着玩家走到了游戏的尽头。
而在游戏之内,《海沙风云》也通过各种手段对游戏中心的气氛进行反复的呼应。在听觉层面,《海沙风云》的主题曲是舒缓而忧伤的钢琴曲,搭配上主菜单的界面简直再合适不过;而在游戏之中的BGM则在贴合剧情的同时也让人感到水平不俗。在令人最为印象深刻的视觉层面,《海沙风云》的诸多CG采用了相当博人眼球的美漫风格,利用流畅而富有动感的线条与大胆而颇为粗犷的上色带来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也突出了游戏本身所带的戏剧感与冒险感。
🔖总结
平心而论,《海沙风云》其实有着相当不少的缺点。比如路人立绘的样式少的可怜,顺带着一些边缘的剧情角色的立绘也变得相当贫穷,基本上就是路人立绘加了个眼睛;游戏在演出效果上乏善可陈,基本上就是立绘平移加消失,没有令人眼前一亮的表现;剧情线路中有很多提示并不明显的即死选项使得游戏过程磕磕绊绊并不流畅等等……
但这些缺点和那些更加闪耀、更加引人注目的优点相比,真的就像是鸡蛋里挑骨头那样毫无意义。《海沙风云》有着庞大却克制的故事,发人深省的深刻主旨,以及对贝让这座城市与诸多人物的精彩塑造,并将这一切用精致而富有巧思的包装打包了起来。《海沙风云》赢得了我的钟爱,而我相信它的优秀也同样会让你,让更多人流连忘返。
TapTap
为未
玩过
推荐:画面音乐/ 可玩性/ 运营服务
“一滴水会在沙漠中蒸发,而一条大河能让沙漠 变成绿洲。”
《海沙风云》是一款极其优秀的文字冒险类游 戏,可以称之为神作,从打完全成就通关后就让 我难以忘怀,感慨不已。
尽管粤语是游戏的一大特色,但在我看来《海沙 风云》的剧情要更加的显眼,放在视觉小说上绝 对是一等一的。多种结局,多个分支,警察线 记者线、侦探线、监狱线、黑帮线、商人线,不 同的路线,有着不一样的亮点,不一样的感想。 从警察线的精彩反转到记者线的浪漫刺激;从侦 探线的深沉凝重到监狱线的幽默风趣。无论是黑 帮之间的白红相争,还是与友人组成商队踏上冒 险,都会找到一个令我喜欢的点。
而在游玩不一样的路线时,也会慢慢得到真相的 线索,最终将真相拼成一副完整的“拼图”,再回 到开始之时,就会明白真结局“砂之女”的意义。 构思得真的很巧妙,有着完整的逻辑,最后也会 揭示“海砂”、蓝宝石项链的秘密。整个游玩下来确实可以看得见文案功底之深厚,满满的诚意。
剧情党直接入手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我也非常推 荐走完所有线。
下面是我对真结局的看法,含剧透,没有游玩过 的慎看。
开头时间点是在让监狱发生暴乱前,活下来的是 K,也是民间组织自卫团最后活下来的人,不属 于警察、黑帮。而盖恩因为K没有“求生意志”让 他自生自灭,“求生意志”又是激活蓝宝石项链
圣母之泪的关键,K也因为最后重新拥有“求 生意志”到达的海边,也在即将死亡时启动了圣 母之泪,但项链是准备给柯罗莎的,圣母之泪有 着能从“可能存在的世界”中获得能量的能力。
“海就是沙,沙就是海!”这是阿瓦说的,在“海” 中失去的东西,也是能在“沙”中找回的,这也是 为什么K在海边找到的圣母之泪,最后被柯罗莎 能够在沙漠中重新拿回的原因,沙代表着肉体 而海代表着灵魂,有了肉体和灵魂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让贝让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在“砂之女”结局中,柯罗莎就有着这样的精神, 也坚信着能让贝让人找回“大河”,从而觉醒,走 向集体成熟。或许在不停地“挖坑”的柯罗莎就是 那个不放弃抗争的K,如果坚持“挖坑”会不会挖 出“大河”呢?可惜没有如果,真正的K已经逝 去,真正的和平还需要柯罗莎这些活着的人去争 取,因此项链重新回到了柯罗莎身上。
至于为什么叫“砂之女”而不叫“沙之女”,我觉得 可以用游戏中在对逝去的人说的话来解释,因为 石头有别于玫瑰,不会枯萎。
以上便是我个人对“砂之女”结局的看法,《海砂 风云》实际上给我带来的感想远比我写的这个评 论还要多得多,无法在这个评论中简单地说出 来,对这款游戏我是真心推荐。
已经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