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
发现
动态
云游戏
PC 游戏
论坛
创作者中心
开发者中心
聚光灯 GameJam
发布
下载 App
下载手机 APP
扫码下载
Android APK 下载
版本:v
App Store 下载
版本:v
下载 PC 版
Windows 版下载
版本:v
下载 TapTap
TapTap 手机 APP
扫码下载手机App
Android APK 下载
版本:v
App Store 下载
版本:v
TapTap PC 版
Windows 客户端下载
版本:v
详情
评价
2
论坛
Never 7 - The End of Infinity
电脑/主机
Hi,Tapper
为游戏体验打分吧~
写评价
期待值
暂无评分
2个评价
玩家评价
全部平台
带图
1
长评
2
好评
宮脇咲良
期待
游戏介绍
《Never 7 -the end of infinity》(中文译名:第七夜 ~无限轮回的终结~,港台译名:时光之钥)是知名游戏厂商KID于2000年3月23日在日本的PS平台推出的一款悬疑AVG游戏,最初以“无限(Infinity)”之名首次发行,并在同年的12月21日Dreamcast平台首次发行了完全版,即本作《Never 7 -the end of infinity》,后续又推出了PC,PS2,NS等版本。本作的剧本由打越鋼太郎、中澤工、日暮茶坊、程島健和市川和弘五位老师共同负责,影崎由那老师负责原画, 志倉千代丸负责本作的主题曲创作,阿保剛老师负责本作的音乐企划,这个制作阵容堪称梦幻。虽然与后面的《Ever17》和《Remember11》相比,《Never7》似乎有些不是那么神作。但是作为“时空轮回系列”的开山之作,本作的创作思路放在当时来看也算是颇有创新。
剧情简介
故事讲述的是主角石原诚从一场噩梦中惊醒,在梦中一个素未谋面的女孩在他的面前惨死,但是无论是女孩的名字还是事故发生的地点阿诚都不记得,唯一记住的是梦里的日期,正是6天后的4月6日。但是阿诚似乎没有放在心上,因为对于他来说还有重要的研讨会要参加,研讨会一行人来到了南方海上的一座小岛上面,在研讨会期间阿诚与其中一名女孩互生情愫,这次研讨会对于阿诚来说也是一次意义非凡的旅程。如果一切顺利的话,4月7日研讨会一行人就会顺利离开这座小岛。然而命运的齿轮在4月6日这天悄然转动了起来,那一天阿诚心中的不安化作了绝望,预感变成了惨剧的现实,阿诚没有办法保护“她”,并且也未能实现曾经对“她”发过的誓言。这份遗憾的感情犹如撕裂了阿诚的心,阿诚就这样昏过去了。但是命运似乎给阿诚开了个玩笑,当阿诚再次睁开眼睛,竟然是小岛上自己的房间,再看一下日期,又回到了4月1日那天。面对着永远无法迎来第七日的清晨,但悲剧却不断重演。阿诚只能依赖残存的记忆,努力打破僵局,而当他成功避免悲剧时,一切的真相也将随之揭晓。
游戏线路
优夏线:
优下线通关后的第一个感受就是这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恋爱小说展开,有感动人心的恋爱,也有歌颂青春的热血,最重要的是两人间的浪漫氛围即使放到现在的恋爱AVG也并不过时,不如说故事虽然老套但却有很多让人回味的地方,作为本作的开篇我觉得恰到好处。毕竟这部作品个人觉得恋爱元素更多一些。
遥线:
这条线作者将精力更多的放在了感情的描写上面,整条线玩下来对于遥这个角色的刻画更加深入人心,如果将其他线路中遥的部分结合起来,让遥这个角色更加丰满。
沙纪线:
这条线我觉得更多的是将遥线中的一些伏笔回收,围绕“相信”这个主题,描绘沙纪和阿诚两个人的感情故事。
至美线:
个人觉得这条线是最能体现作者功底的一条线路,不仅将故事叙述的更加完整,而且将感情描写的更加细腻,在故事和感情中找到了恰到好处的平衡点,感官上是最好的一条线,也更能触动人心。
逸美线:
这条线个人觉得当做一个番外看待观感会好一些,但是如果作为一条主要线路来说有些不合格,剧情上欠缺逻辑。
逸美CURE线:
作为本作的True end,收尾做的相当不错,前面通过层层疑惑和恐惧铺垫,根据玩家的选择,巧妙地运用叙事诡计安排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结局,也算是让本作真正能被称为神作的原因。其中关于三姐妹的感情描绘也令人十分动容。
总结
总之《Never 7 -the end of infinity》作为轮回三部曲的首部作品,虽然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但总体来看还是一部佳作。OP和主题曲制作相当精良,而且剧情逻辑完整,不仅仅是单线,每条线之间也有着一定的逻辑联系,并且在每条线路中对于游戏中的角色刻画更加全面,整篇玩下来角色就会变得更加有立体感。对于想要入坑三部曲的玩家来说,本作必须体验一下。
Rin酱今天玩什么
期待
【伟大系列的起点,拿来热身正合适】
【开始系列补完计划】
MAGES最近真的是越来越开窍了,居然想起来把老IP拿出来晒一晒。将《Never 7 - The End of Infinity》和《Ever 17 - The Out of Infinity》高清化一下以匹配现世代玩家对画面的基本需求,并做了中文本地化支持,真的是让我特别惊喜。
毕竟也算是久闻系列大名了,但一直无缘亲身体验——2000年前后该作在主机平台上发售时,我还在玩砖头GB以成为宝可梦大师(?)为目标,且不提对AVG这种互动性不够强的类型到底有多少兴趣,在那个信息匮乏的年代就是想了解信息、想上手试一试也没啥渠道啊。
而等后来真正认识到AVG的魅力、产生了想玩的念头,已经是2015年左右了,却还是因为平台而犹豫了起来——PSP那时候已经过气很久了,而主机好像就更不合适了,主要配套整起来太烦了,还得去选购合适的电视或显示器、改变屋内的陈设布局啥的,这么大动干戈附带的隐性成本可太高了。
最关键是和AVG也不那么搭啊,完全体现不出主机高性价比光影效果价值所在,相反很多时候还缺乏了必要的私密性,朋友你也不想在和妹子亲密互动时被家人围观顺便点评两句吧(?)。
如今Steam版完美解决了上述痛点,我也就从《Never 7 - The End of Infinity》正式开始了系列补完计划——本作的发行时间排在最前面,2000年就登陆了初代的PS平台,随后辗转了包括PS2在内的多平台,算是“Infinity”系列或者更宽泛的“in”系列的起点。
虽然论成熟度上肯定不如后续作品,剧情也没有那么神,但依旧有非常高的体验价值。于平淡日常中慢慢抛出逻辑相对自洽且富有吸引力的底层设定,绝对能让您感受到27岁还很青涩的打越钢太郎老师的与众不同,那份才气是真的完全遮掩不住啊。
【旧时代画风很怀念】
这次重制并没有进行重绘,因此玩家们能很好的领略到属于AVG黄金时代的风采,复古美感还挺让人怀念的。负责本作原画及角色设计的是影崎夕那老师——老师其实本职是漫画家,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保持着很高活跃度,到去年为止基本上每年都有新作品刊载或出版,可以说是非常高产了。
另外老师其实最早就职于某GALGAME会社,因此2000年以前也承担了不少相关成人向的原画工作。至于正常向作品并不多,比较知名的就是“Infinity”系列前两部和《初音岛Plus Situation》了。
由于本作可以视为添加了独特元素的一般恋爱向GALGAME(?),除了男主和一个标准的路人NPC男配之外,其他都是拥有个人线、可以攻略的女主角,因此妹子们的吸引力自然就成为重要评价指标,而这又和外形塑造具有高度的正相关性。
美术资源分配的比较均匀,以当年的审美眼光来看画得都还不错,不过这也就意味着谁才是真正的女一号(?)也可以视为最大的悬念之一,带着这样的疑问推进流程能提供不少乐趣,嗯我只能说和前中期登场次数什么的并不相关。
至于画风本身,不管是老KID粉丝还是喜爱古早GALGAME的同学,接受起来都毫无压力——虽然人物脸型啥的那时候都那种调调,嗯老日漫、动画啥的也是一样,但至少比时间更久远的作品在笔触上还是要细腻一些的。
而习惯了当下主流萌系画法的同学,我觉得适应起来应该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保持开放的心态,去感受下迥异的美术风格也很有乐趣。再不济您完全可以超脱角色本身、将他们视为达成特定剧情桥段的工具,当注意力被转移之后说不定就不纠结了呢。
【日常循环中的救赎】
本作的故事开端非常普通,男主于奇怪的梦境中醒来,嗯给了手上的铃铛一个特写让人十分在意,头顶上是陌生的天花板,而眼前出现了一个不认识的妹子说着让人听不懂意思的话语——当然等您经历了一切,二周目再回过头来的时候,就能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对此情此景或许有另一番感受吧。
总之怀揣着这份疑虑正式导入剧情后,平淡的日常很快就会让您忘记自己最初目的,就好像在参与真正的大学“专题讨论组”一样。没错,这群人到这里来的目的就是这个了。
不过“讨论”倒是没怎么看出来,更像是一场普通的修学旅行(?),大家放松的到处去逛逛啊,和周围的人聊聊天啊,结伴去泳池啥的玩耍玩耍啊,就真的很惬意。在这个过程中,找到那么一位心仪的妹子,多进行互动、让彼此间的感情迅速升温,自然是顺手的事儿。
然而两人的未来总会遭遇到各种注定的意外,并且非常快的在第6天就应验了——什么被车撞、掉落山崖啊,话说当年韩剧也挺流行这种展开的(?),果然这三板斧来制造起伏确实很好用啊。
好在男主直接迎来了第二次机会——就好像陷入了循环之中一样,时间又回到4月1日这个最初的起点,只不过男主的记忆得到了保留——至于女主是否记得曾经发生的一切,则会视角色不同而有所差异。
究竟男主能不能通过看似不经意的选择,彻底改变命运,走向第7日呢?值得一提的是,剧情中还引入了“复制人”之类的SF设定,而一宗陈年的绑架案也随着您经历了越来越多的个人线之后逐渐浮出了水面。这一切之间究竟有什么关联,是玩家们最迫切想知道的东西。
【通过选择改变命运】
剧情单靠咱们这样文字叙述或许会有点干巴巴的,毕竟从日常到悬疑(?)的节奏切换,还是需要您去亲身去感受。当您实际去面对一个个选择肢的时候,哪怕是最普通的问题都不是那么好抉择——单单是游泳该用什么姿势已经让人够纠结了(?),更别提是否把“预知能力”告知大家这样的大事了,天知道坦白之后会发生什么。
当然您可以说通过SL大法能消除一切不确定性,但这种老AVG可没有那么友好,这么做只有被海量存档给淹没、排列组合到意识模糊一条路可走了。
如果要给本作的选择肢难度评级,我觉得即使不是最难的那一档,但也相差的不远了。除了少部分倾向性写在脸上、无需思考的,其他对于好感度的影响真的很难猜——进入任何一条个人线都有相应的好感度要求,以及满足其他条件,嗯通常是在某日会出现的某个必选项,只要选了就好。
但到了最后两条线时,条件数量会增加,如果不看攻略的话真不知道该怎么达成。并且本作还拥有多个结局,单单是个人线的好坏结局该如何触发就让人头大,更别提真结局的达成了。
由于原作发售了多年,因此早就有非常完善的攻略了,想要省事的同学可以找找看——我自己使用的是贴吧老哥整理的版本,部分翻译略有不同使得少量的选项可能得猜一下,但大体上照着来没啥问题。前三条线的先后顺序也无所谓,反正都会揭露一些世界观、抛出少部分概念,按照您的想法来就行。
不过额外解锁的APPEND STORY等于是从优夏的视角又叙述了一遍故事,建议在初期兴致较高昂的时候就看完,不然等后续重复太多次了之后,说不定就提不起劲来了。
【当作热身十分合适】
《Never 7 - The End of Infinity》的剧情份量还是很足的,即便是重复剧情基本靠快速跳过的情况下,将五条线推完再怎么样也得花费10-20个小时。而如果您想要实现将包括BAD END在内的全结局都收集的话,显然会需要更多的时间。
有些BAD END并不是简单选则错误选项就能GET,收集起来还挺麻烦的。不过从另一个角度也凸显出了本作的性价比——国区定价也不过是在常规GALGAME的那一档,粉丝们买来重温也好、单纯补票也好,都非常合适,而像我一样借此机会正式入坑也没什么不妥。
有看到一些同学拿现在严苛的评价标准来套本作,这固然是个人的自由,但我想说的是脱离时代来评价作品可能并不怎么客观——正如我们所说,现如今“循环”、“重生”(?)之类的题材已经被演绎了太多次,新鲜感是不可能有了,甚至被短剧之类的轰炸到审美疲劳都有可能。
但把时间点推回到本世纪初,不管是游戏还是小说、动画、番剧、电影等其他娱乐方式,都远不如现在这么发达,在那时候能见到这样的作品,有多么惊艳可想而知。这么一想,或许就能以一颗更宽容的心来看待老游戏了吧。
当然必须承认,走唯心路线的“CURE症候群”添加了许多实现条件被抛出来后,确实会让玩家露出“地铁老人手机”表情(?),觉得打越钢太郎老师是不是有点扯过头了,认为剧情本身缺乏足够的说服力也很正常。而玩法设计也显得有点老旧,需要将大差不差的流程重复很多次真的很考验耐心,众所周知现在玩家缺乏的正是这个了。
所以为了不至于产生太大落差感,我觉得慕名而来的新玩家不妨转换下思路将本作视为一场热身,这样后续再游玩真神作《Ever 17 - The Out of Infinity》时,就会有情绪上的明显提升了。
综合评分:8/10
推荐人群:系列粉丝,打越钢太郎老师粉丝,有较强入坑信念的新同学
已经到底了
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