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接卯和

榫接卯和

8.2
Hi,Tapper为游戏体验打分吧~
近期趋势
8.2502个评价
全部评价
全部平台
长评14 游戏时长 1h+好评中评差评画面优秀36 有趣好玩26 音效动听6 玩法设计37 运行稳定性15
该用户已注销
游戏时长 4 分钟
『呓语十四』
.
记得小时候,我经常看见锵剪子的老师傅,左肩搭着一具装着工具的布口袋,右肩扛着一张条凳,这就是他个人的工作台。他的吆喝声穿过街头巷尾,不时与街角牵着小刺猬的卖菜老头的叫卖声交替与混合,声音渐远,有的手艺伴着操使它一辈子的老匠人一起走远,只剩故事;有的却依旧散发新鲜活力,焕发新颜。
本作就是一个科普软件,精致的科普软件。若讲中国文化,可谓文体两开花。往上看,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百家争鸣,兼收并蓄;往下看,三教九流,车水马龙;寻常巷陌,市井街头。
用于建筑与木工的榫卯结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它并未被时间遗忘,这项技艺是这片土地上的人与自然之间最好的契合,利用这种构件连接方式,使得木头,这种绝非最佳的建筑材料变得坚固与柔韧兼具,长存百年的「应县木塔」,在厨房里剥大葱时坐着的小板凳都是这一技艺神奇之处的佐证。
然而这一技艺毕竟是木工活,围观起来确实有些乏闷,老手艺也只能由成品来彰显,而诸如此类的传统文化形式不胜枚举,缺乏宣传,其中历史与传承也鲜为外人所知。
本作似乎是一个新的文化宣传端口。体量不大的安装包,带来简洁而精致的交互,丰富的插图和动画配合自由视角的模型,本作超越传统科普课,给读者更直接更亲切的体验,让科普过程不停留在枯燥的文字描述与平面宣传。
承接这种有趣的学习科普形式,我认为其发展不应仅限如此。得益于智能硬件,使用者获得更大的主动权,于是游戏和科普的界限被打破了。硝酸铵的不稳定性可以不再是老师口中,同学脑补中那个「把房顶掀上天」的威力;光学实验不用再等待一个明媚的白天,让拉紧的窗帘透出一小束光;利用伪代码操纵的机械可以做出复杂的动作(而不是用幻灯片教学的电脑课)。。。寓教于乐,何乐不为。
本作是一个好的开始,纵使前路艰难险巇,也充满自信。
.
以上
2019.01.25
kaixinxiaolong争气玩家 : 可以关注一下《第五大发明》,同样是榫卯,观赏性相似但游戏性更强。另外从“腾讯功能游戏”的小程序来看,你的设想应该会在今后两年之内实现。
emm,毕竟是中国老艺术家们的毕生心血,我也不好意思打太低的分,也算是不配打太低的分吧。
1分,是给游戏的制作者,很感谢她辛辛苦苦的四处搜集这类老艺术家们所做出的东西,现在这些东西正准备混凝土钢筋,所代替,他们也渐渐地从我们的视野中淡去了,可以看见这个游戏的下载量很低很低,你可见大家对这类东西的见识也比较少。
1分,给的是资料收集者吧!因为每一个榫卯,都列举出来使用在什么地方,或者是怎么用的?虽然这可能是从网上直接复制粘贴,当然,这么细致的查找也算是下了一定的功夫吧!
还有1分,是给音乐制作者吧!虽然音乐有点僵硬,但是也是比较舒缓而且让人心情能够静下来,木头与木头之间的拼接的声音也算是比较及时吧!虽然声音不是真正的木头木头拼接的声音,但是背景音乐那种似乎是篝火燃烧的声音,也算是沁人心脾吧。
最后1分,给的是我们中国古代的那些老艺术家们,中国上下5000年的文化,竟然是如此灿烂,而现在这种工艺正在淡出人们的视野,也没有人去愿意传承这项手艺,国家对这类手艺的重视似乎也没有太大,要不然也不会没有人去传承的。
扣掉的一分,是整体而言,这是部很优秀的科普类软件,但是,我觉得话可以给一张桌子给一个门或者给一个椅子,让我们动手去拼,虽然以腾讯的风格肯定要花上那么几块钱,但是如果腾讯是把这个钱来捐给这些老艺术家们那么我可能会将这个游戏整体买下,这是因为这个软件里面没有去能够让玩家去动手的地方,所以这个软件也不算是太耐用吧,只能算是一本教科书记录中国古代老艺术家们的智慧结晶。
最后稍微总结几句吧!古时候有一句老话,荒年饿不死,手艺人。但现在的世界正在慢慢转变,卖笑卖脸卖声音,正在成为这世界的主流,整容绯闻造假,已成人们正在学习的事情。
而真正能去学一门手艺一门能够持久,古色古香的手艺的人,真的是寥寥无几了,虽然古时候也是这样,千金愿买妃一笑。但也为我们中国5000年的灿烂文明,所创造出来的手艺,而感到惋惜。
我的家族也有一门手艺,算是拿不上台面,糖球,当时我们这个市,我家族的糖球,但是远近闻名了,但是我爷爷的四个儿子包括我的父亲没有一个人愿意去传承,这门手艺,因为这门手艺真的是太辛苦了。
大概那些也不想去传承手艺的人也是这么想的吧!
看看 画面优秀 的人是怎么评价的
半夜三更吃火锅_
半夜三更吃火锅_
游戏时长 3 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