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个怪 泡泡龙
外形:泡泡龙全场25米,头直径3米,尾长7米,身长15米,四肢长5米
外形基本可以分为头、身、尾、四肢四个类别
头:泡泡龙的头为非常标准的球形结构,这点主要是因为其最初诞生的环境为岩窟这种十分恶劣的地域,球形结构自带的闪避能力较强,且球形结构整体具备较高的防御性能,头顶为物质覆盖的结构(岩窟龙为岩石、火山为熔岩、水域为苔藓),且长有1米长的角,此角略带弧度,具备攻击性、防御性以及功能性
泡泡龙有着极为细小的眼睛和“更小”的鼻孔(其实很大只是被遮住了)
泡泡龙的嘴巴很大,大概有2.8米左右,只要他一笑真的可以说是“咧开”嘴角,口中尖牙、平齿交错分布。
身体,泡泡龙的身体较为肥大、臃肿,肚子低垂到地面,距地面最近处仅有30cm,这样的结构主要是为了防御从身下到来的进攻(土刺等除外),而小型攻击者,例如螃蟹、蜥蜴或者小型龙类,如果敢于钻进泡泡龙的身下进行攻击,泡泡龙会直接四肢摊开进行重压,因为其极厚的皮下脂肪,即便攻击者可以攻破其腹部的皮肤,也无法穿过厚厚的脂肪对泡泡龙造成大量伤害。
泡泡龙的背部同样有覆盖式结构,同时因为不需考虑有毒物质等对脑部的渗透,泡泡龙背部的覆盖式结构比起头部更密集,表现出来的效果为其防御性更强且颜色较深
尾锤,泡泡龙的尾锤一直是研究者在探究其血脉时重点考虑的对象,其坚硬的锤状末尾可以在摆动时对撞击者造成极高的伤害,且尾部整体的肌肉结构也和巨锤龙等极为相似,但其尾根的肌肉结构却更类似于暴龙科。
在初见时因为其外观原因,调查者认为泡泡龙为素食性怪物,但在后来的接触中,泡泡龙不断表现出的食性和其口中的尖牙,又给泡泡龙的研究带来了难点,但经过具体的研究,泡泡龙那与素食性恐龙(尤其是腕龙)极为相似的腿部和趾状结构又让研究者确定了泡泡龙的素食性,最终泡泡龙被大量研究者认为是杂食性。
不过以泡泡龙那安逸的性格,除非是对方主动挑衅或根本是自不量力撞上了自己,其平常的食谱只有各种素食和在觅食同时吞食的极小型怪物罢了。这样一来,关于泡泡龙的四肢特性就很容易看出来了,集合了腕龙、巨锤龙、角龙的四肢,非常坚实,即便看起来比较细小(只是对比其臃肿的身体,长5米、横截面半径1,5米的圆柱怎么想也不能算是小了),但足以支撑其上百吨的体重,同时可以短时间抬起前肢或后肢,进行踩踏性伤害。也正因如此,如果在短时间内对其一肢造成了大量伤害的话,因为重负和疼痛带来的混乱,泡泡龙会在一段时间内像乌龟一般四脚朝天,露出肚腹,此时冒险家可以对其造成大量伤害。
攻击手段:尽管生性懒惰,但龙种血脉带来的占有欲、伤害欲以及体内不知名掠食者血脉带来的凶暴性格,还是会促使泡泡龙在面对敌人时发起猛烈的进攻
以泡泡龙的攻击烈度,其危险性足以在4星中拔得头筹,但是,其懒惰的性格和自身的强大,使得很少有人能让泡泡龙展现出他的危险。
撞击,尽管是普普通通的撞击,但因为头上的尖角和厚实的骨头,使得他在冲撞时所想披靡,同时可以通过头部的摆动挑起较轻的单位(特指冒险者),被直接撞到还好,哪怕被撞飞到岩石上,因为泡泡龙冲撞速度较慢,因此受到的伤害也不会太大。但若是被泡泡龙挑到了空中,不仅会受到角的突刺伤害、直接的撞击伤害,掉落到地面的震荡伤害,甚至会因为硬直,而难以躲避接下来的踏击,当场死亡。
踏击,泡泡龙的踏击分为三种,单脚踏,双脚踏和震荡踏
单脚踏:泡泡龙抬起对应的一只脚,重重踏下(抬脚中具有X伤害,脚落到地面造成的震荡波具备X伤害,直接被踩中具备3X伤害)
双脚踏:与单脚踏类似,但抬脚、震荡波的伤害都变为2X,范围变为单脚的3倍,被踩中的伤害变为8X(不过双脚踏速度极慢,一般的即时闪避即可躲过)
震荡踏:抬脚伤害与前两种相同,但会引动环境的力量,增幅震荡波,其伤害增加原来的一半,被直接踩中的伤害变为原来的2倍。
甩尾,以后肢为圆心甩动尾巴进行攻击,尾部其余造成的伤害为X,被锤状结构命中造成的伤害为5X
吐息,亚龙科及以上具备的技能,泡泡龙的吐息为吐出气流造成较低的伤害
但与一般吐息不同的是,泡泡龙的吐息会在环境中产生球状悬浮物(泡泡),一般情况下存在十秒,但如果遭到攻击会立即碎裂,放出能量为泡泡龙附魔并对冒险者造成削弱或造成大量伤害
应对方法:1泡泡龙的嗅觉极为灵敏,同时非常柔软,如果利用香味对其进行引诱,泡泡龙为因为贪吃而敞开鼻孔,此时可以对其造成大量伤害,但容易激怒泡泡龙,使其攻击烈度上升,同时因为没有伤害到身体的缘故,获得素材的概率提升。
2泡泡龙的腿部极为坚韧,但可以通过对一肢短时间造成大量伤害的方法使其翻倒,露出腹部,可以在输出伤害的同时降低受伤的风险。
小知识:在没有对泡泡龙造成伤害的时候,可以引诱怪物攻击泡泡龙,此时泡泡龙极易吐出泡泡进行攻击,因为此时敌人不是玩家,泡泡碎裂赋予的buff会对玩家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