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德萨战役」:地动山摇,寸土必争!
苏德战争爆发前夕, 罗马尼亚独裁者:「扬·安东内斯库」根据同德国 达成的协议,在本国进行了战争总动员。 1941年6月22日,德军 闪击 苏联, 罗马尼亚 于次日对苏宣战。罗军 同德军一道对苏联发起进攻,30多个师近百万人攻入苏联境内。 1941年7月2日,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第11集团军」在「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的配合下, 在左翼组成主要突击集团,渡过‹普鲁特河›,进入乌克兰。 「罗马尼亚第4集团
到底,什么是春秋?什么是战国?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这是很多人都熟悉的朝代歌的一句,东周被分为春秋与战国,也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其中,春秋时期,很明确始于平王东迁,可是春秋和战国,具体有何区别呢? 春秋和战国得名及出处 如果,要区分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点在哪儿,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春秋和战国的定义究竟是什么。 1,春秋 春秋一词的来源,是鲁国的史书《春秋》。而这本史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一直到鲁哀公
三国到底有多残酷,在这游戏里看不到
说实话,东汉末年的剧本有点失望,可能是游戏宣发拔高了预期,尤其是骆驼在预热直播时说三国不仅仅是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是残酷的时代,特别提及人口锐减的史实。多少期待着游戏会讲述一个不一样的三国,带着严肃而荒诞的血色浪漫。然而,除了曹操减民心的政策设定,徐州屠城、五斗米符水治疫的事件外,游戏基本都基于人物传记讲成败得失,却很难感受到整个时代的悲鸣。就试问,这么多势力体验完,谁能对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一语
★「基辅战役」:败北!天不时 地不利 人不和!
自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 爆发以来, 「苏联红军最高统帅部」始终认为: 西南方向是德军 进攻的主要方向,因而把苏联红军大部分兵力部署在〈乌克兰〉, 有「西南方面军」(第5,第6、第26、第12集团军)、「南方面军」(第18、第9集团军)计6个集团军,69个步兵师、11个骑兵师和28个装甲旅, 由西南方向总司令苏联元帅 「布琼尼」指挥。 苏联红军「西南方面军」 遵照最高统帅部大本营 的号令,
「历史趣闻」你所知道的古人名字,真的就是他的“名字”吗?
说起王昭君,相信不少小伙伴都是认识的,四大美人中的“落雁”,远嫁匈奴联姻,为大汉安定做出共享的女子。但是说到王嫱(qiang),很多就会疑问,who?这是谁? 其实王昭君,原名叫王嫱(qiang),昭君是她的字。也就是和赵云的子龙,刘备的玄德一样,是字。 那古人既然都有名了,为什么还要起个字呢?是因为觉得名不好听,所以专门还加个字修饰一下? 这里面就大有讲究了。字也叫表字,不同于名是一出生就有的。
「布列斯特要塞之战」:崩塌的防线,无望的增援,誓死的抵抗!
战报: 德军运用新型战术,采取“钳形攻势” 快速击垮苏军「莫洛托夫防线」的同时 成功迂回并包围防线中心城市〈布列斯特〉 要塞守军在缺乏补给,没有增援的情况下, 依托坚固工事,已与敌展开寸土的争夺。 他们誓与要塞共存亡! ——————————历史—————————— 〈布列斯特要塞之战〉指1941.6.22日—1941.7.23日 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主要是45步兵师)对要塞发动的长达32天的攻势
江百小细节:观星奖励卷轴参考的是旋风装(龙鳞装)
江南百景图太令人惊喜了,才发现这观星奖励卷轴,参考的是旋风装(龙鳞装)啊。记得前几年深圳雅昌还展出过。好在这种装帧工艺,现在已经被一位叫张晓栋的小伙子复原出来了。 上一个帖子由于有错别字,所以删了内容修改后重新发,错别字的出现乃我疏忽大意所导致,由此向大家道歉。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江南百景图#历史#古籍装帧
「柳班战役」:惨烈!集团军全军覆没,司令投降,谁该负责?!
据报道: 当地时间6月25日, 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大开大合, 再一次封锁/合围弹尽粮绝的「突击第2集团军」, 集团军司令「弗拉索夫」 率领 突2集残部向德军投降,标志着集团军全军覆没…… 此前,突2集曾做出过巨大贡献, 在半年时间里,给予敌军重大伤亡。 让我们为它的陨落默哀…… ——————————历史—————————— 「柳班战役」是指:1942.1.7日—1942.4.30日期间 苏军 为
「历史趣闻」挖坑达人司马迁,给后人留下的千古谜题。
听说秦始皇真实的父亲是吕不韦是真的吗?关于这个说法一直都有,具体的出处就不能不说我们的历史八卦之王——司马迁 关于嬴政父亲是吕不韦最早的说法来自于司马迁写: “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从不韦饮,见而说之,因起为寿,请之。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史记.吕不韦传》 这段话大概的意思就是: 赵姬和吕不韦在一起时怀了孕,吕
「第聂伯河会战」:冲刺!夺回我们的一切!
据悉: 元首 一方面寄希望于〈东墙防线〉能够挡住苏军, 一方面又不愿放弃 顿涅茨克 盆地。 这种矛盾直接导致德军 在撤退和留守之间犹豫不定。 苏军 抓住机会全力冲向〈第聂伯河〉, 并且同时发起顿巴斯战役,夺回 顿涅茨克。 元首一看大势已去,遂下令军队全面撤往〈东墙防线〉 可惜为时已晚…… #游戏安利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