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月亮与六便士》的一点个人见解
2021/01/18512 浏览综合

对于《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最常见的解读就是理想与现实。头顶高悬的月亮,皎洁美好,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口袋里的六便士,冰冷现实,是当下的生活。很多人简单概括这本书就是鼓励人们勇敢追梦。可我觉得这样的解读有点片面,至于那种“看了这本书就想辞职”的营销式解读,就像把嚼烂的口香糖硬塞进你嘴里一样恶心。我曾对这本书毫无兴趣,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解读实在让人提不起兴趣。
后来因为机缘巧合,我买了这本书凑单,当我真正读它的时候,我才感受到它的魅力。我读的这本是南海出版社出版,刘勇军翻译的。整本书语言非常流畅,没有生硬的翻译腔,读起来一气呵成。毛姆本身诙谐的语言也是这本书的亮点之一。
回到我对这本书的理解上来,我为什么觉得鼓励人们勇敢追梦的解读有点片面?其实通篇读下来我觉得作者要比我们想象的更加“中立”。他并没有鼓吹追寻梦想是多么“美好”,更没有贬低追求温饱是多么“庸俗”。事实上,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更多的应该是思考,是权衡。书中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拥有极端的性格,一方面,他热爱艺术,为之肝脑涂地。另一方面他漠视道德,自私无情。如果你从这样的人物身上看到的只有克服一切阻碍追寻梦想的高尚精神,那只能说你看到的是自身的一种诉求,是符合你当下心境的一部分。事实上,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斯特里克兰,就像世界上只有一个高更。问题不是你能否和斯特里克兰一样为梦想抛开道德的约束,而是你是否想。很多人是无法像主人公一样的,就像作者强调的,人性是复杂的。复杂的人想要获得简单,越简单越要舍弃一些东西。你是否想舍弃这些呢?我觉得这才是斯特里克兰这个人物留给读者的思考。至于六便士这个隐喻总被消极解读,我也感到很困惑。其实书中的布鲁诺船长,斯特里克兰的前妻,他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同样找到了幸福,并为此感到满足。所以我觉得《月亮与六便士》不是简单让人抛弃现实追寻理想,而是让人思考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以及需要舍弃什么,怎样平衡理想与现实。每个人的答案都是不同的。或许是当今社会个性压抑导致人们对这本书的解读特别强调自我。各个出版商也特别能抓住这一点,宣传往往都带有倾向性,仿佛为那些急切想要摆脱现状的人量身定制。但书还是自己读有味道,如果你读到的恰恰就是勇敢追梦,那就是这本书于你的价值,只要不是盲目跟风,每个人都能从书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