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闲话江南人物传】【侯级】海上名公——徐光启
修改于2021/02/10485 浏览同人专区
谨以此文作为松江府上线的贺礼。^^

【官方故事】
庶吉士徐光启并不满意自己的翰林院生活,当同僚终日忙于论撰文史时,他只匆匆到院里报个到,然后就带着心爱的《孙子算经》溜号了。(强迫症患者吐个槽,文案什么时候能把标点符号用正确啊,每次我都得改。 ̄へ ̄)
利玛窦已经在翰林院门口等他了:“老徐,今天出来晚了啊?”
“被老翰林揪住了。”
“不要紧吧?”
徐光启满不在乎地摇摇手:“老翰林说我明天要是再不交文章就给我记过了。”
“你写了多少了?”
“一个字都没动。”
“啊,那今天还是别翻译《几何原本》了吧?你先好好写文章。”
“可是我们已经答应了天一阁,今天一定要把它翻译完。”
“跟天一阁解释下,他们会同意延后一天的。”
“我想尽早将翻译好的《几何原本》付梓。毕竟我们这里有关数学的书太少了,我希望能让更多的人领略到数学的魅力。”
“那你翰林院文章怎么办?记过会影响你仕途的吧?”
“把《几何原本》翻译完交予天一阁付梓,然后再背上这辈子最值得炫耀的一个过!”
【天赋】
农政:在农田工作时可以额外获得10份蔬菜
【初始属性】
建造 40 农牧 258 制作 58 理财 100 冒险 51
【我有话说】
给人物写故事是个辛苦活,让玩家看完每个人物的介绍都能心头一动可并不简单,所以虽然我接下来要讲到文案不太符合史实的地方,也并没有小瞧作者的意思。:P
利玛窦喊“老徐”有种憨憨的喜感,不过倒是挺符合徐光启当时的年纪。徐光启生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万历三十二年(1604)考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时已经四十多岁,“老徐”的称呼绝对不算夸张。至于利玛窦在翰林院门口等候的情节,大概是文学创作,1604年利玛窦入京进贡及之后,据徐光启《跋二十五言》和茅元仪《与徐玄扈赞善书》记载,徐光启时常亲往利氏住所拜访请教。译《几何原本》期间,他每天下午三、四时至利玛窦住处,利玛窦口授大意,徐光启斟酌中文表述,“以中夏之文,重复订正,凡三易稿”。
天一阁要稿子,大概也是为了增添趣味而写的情节。天一阁位于浙江宁波,系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1566)由范钦主持建造,是我国著名的私家藏书楼。它刊刻了不少书籍,但徐光启与利玛窦合译的《几何原本》前六卷最初并非由它刻印,而是在万历三十五年(1607)刻印于北京——后九卷到清同治年间由李善兰等译出。
《江南百景图》把徐光启的特长定在农牧,这很符合《农政全书》编者的身份,但游戏里介绍的成就只是他成果很少的一点点。仅就科技领域而言,除农学以外,徐光启还研习兵学、工学、舆地等。他创建了仿制西式枪炮的兵工厂,又建立使用洋枪洋炮的火器营,倘若不是崇祯年间的“吴桥兵变”使火器营的大量武器为敌方所得,徐光启的成就或许会更加辉煌。
徐光启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其后人在官场上的地位均不能与之比拟,然而这并不影响徐氏家族在当地的声望地位。徐氏家族与与多个名门望族结下姻亲,其中包括豫园最初的主人——潘氏家族。徐光启是松江府上海县人,曾在肇嘉浜西侧建农庄别业,逝世后又安葬于此,其部分后人在这片法华泾、肇嘉浜和漕河泾三水相汇之地繁衍生息,这就是今天上海徐家汇地区的前身。

(图片来源: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光启公园)
历经几百年的发展,这一区域已成为繁华的中心城区,但在林立的高楼中仍然保存着历史的遗迹。徐光启墓在1978年被辟为公园(即今天上海徐汇区南丹路上的光启公园),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改建、修缮,已成为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
祝大家新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