淼:战巡、巡洋舰、战列舰等名词小考
2021/03/07577 浏览史海钩沉
今日份缺德图:

引言:
我不知道各位对这张图作何感想:

反正我有点不是滋味。这张图的重点是什么?是强调了声望是战列舰——不管是在游戏还是历史里,本来就属于战列舰的英国战巡,现在反倒要强调她们是战列舰。
——我是水费大仙准备收水费的分割线——
首先,把“战巡属于战列舰的一种”这一条死记住,尤其是萌新。
战列舰、巡洋舰这些我们常用的名词,到底是怎么来的,怎么划分的?按火炮、按吨位?不完全是。
这些词,其实来源于风帆时代。当时的海军,主要就两种船:负责防范对方大舰队、负责决战的战列舰,和负责在大洋上巡航保卫/破坏交通线的巡洋舰。这样就很容易理解战列舰一词中“战列”的目的了——强调构成战列线打决战,巡洋舰同理。
当然了,这是在风帆时代的名词,当时巡洋的任务和决战的任务是完全割裂的。因为一条船出去巡洋必须具备最高的航速,那样就没有船能追的上/跑的过她,自然也就没能力在打决战时把她叫回来了。
终结这种情况的是无线电。无线电的出现打破了制海(巡洋)与决战(上战列线)功能在战舰上共存的藩篱,在那之后,伴随着速射炮、表面硬化装甲、APCBC、蒸汽轮机的出现,由费舍尔勋爵等先锋海军思想家为主导,海军开始了无畏舰革命。
但问题是,这些新船,叫什么?这些新战舰,小一些的防护差、管子小,和风帆时代的巡洋舰挺像的,也叫这个名就行了;而大的,管子大、装甲厚,沿用战列舰这个名字好像也不是啥大问题。(注:在无畏舰与风帆战舰之间有个过渡期叫前无畏时期,战列舰一词在当时是被弃用的,原因与时代背景相对比较复杂,本帖不讨论)
问题是,这里面和航速,没半毛钱关系吧?还真有。
不是所有人的思想都能跟上时代(费舍尔)的节奏,即使在无畏舰的发源地英国,潜意识里认为战列舰就应该低速、巡洋舰就应该高速的人还是主流。即使无线电的出现使得(低速)战列舰提速有了必要性,奈何人家思想跟不上节拍还把着你的造舰经费。。。没办法,战巡(Battlecruiser)一词被从朗少将的一份论文里(论文写于前无畏时代,少将思想先进奈何英年早逝)挖出来,并作为一个正式分类使用,以称呼那些高速化、能够巡洋的“战列舰”。
所以,那些战列舰、巡洋舰,其实都是依靠家族相似性归类出来的东西。就好比车,四轮牛车像双轮马车,电车像四轮牛车,火车像电车。。。都是车,但是这一层层的“像”下来,其内涵一定会发生一些变化。林仙是巡洋舰,亚棍也是巡洋舰,利根是巡洋舰,阿拉斯加也是巡洋舰。。。但是像不是能单纯拿一个指标能确定的。如果拿吨位作为唯一指标,那单看标排,从8k的轻巡到20k的得梅因都是巡洋舰,但差距就很明显。
但是,按照“像”这种方式归类出的东西,并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例如,055是巡洋舰还是驱逐舰的争论,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她的本质是不会变的;同理,战巡是战列舰还是巡洋舰的争论一样没有意义。但是现在我们强调“战巡是战列舰”,是因为固有错误认知会让我们产生“带巡洋二字的都是脆皮费拉不堪”等等错觉而掩盖其本质。这种现象的根源是原本关系不大的名字和本质被误读为强相关。
——我是萌新要多问少讲不要不懂装懂的分割线——
好了,接下来是战巡本质。
费舍尔本人在造舰部会议时就指出,那些新式的“装甲巡洋舰”(代指后来无畏/无敌的设计),本质上就是快速战列舰,要上战列线交战云云。而即使是有各种急造需求的嘘嘘舰(声望到暴怒),配备的也是15in主炮——标准的战列舰配置。
而轻巡,包括Dido和亚棍,她们的本职是反雷击,在对面DD发动大规模雷击前就将其摧毁。有意思的是,这个工作原本是驱逐舰(鱼雷艇摧毁舰,要不然为什么是Destroyer)的。
之所以扯上面那些,是因为这里涉及另一个分类方法——按职能分类。
在大舰队里面,以对抗对方“大哥”为主、负责摧毁对方一切目标的,称作主力舰,如战巡、(低速)战列舰、舰队航空母舰。以防止对方小弟发起雷击为本职、充当舰队万金油的,叫屏卫舰,如轻巡。剩下的打杂的,如潜艇,货船等,叫辅助舰艇——由此构成了一个三元体系,体系内部各司其职,相辅相成。
就像上面提到的,战巡配备的是主力舰级别的主炮,绝大部分都有着优秀的防护,舰队职能是摧毁一切对手——这些玩意被称作巡洋舰,纯粹是因为速度快,不符合“战列舰必定低速”的刻板印象罢了。从英美日德的战术条令来看,四家的战巡(wwi时德国人叫她们大巡)都要求和对方的主力舰直接对抗,从另一个方面印证了战巡的本质。
而大巡、重巡这些在主力舰不够/不在场时凑数补位的,有另一个词,自行体会——次等主力舰。
完
如果有更多疑问,留言即可
参考资料过多,就不一一列举了,以战列舰吧@Whitehorsedak先生的帖子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