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游戏人生 Part14
精华修改于2017/10/022.1 万浏览综合
Fourteen-Need For Speed 极品飞车

在上一期我们已经介绍了游戏三大类型之一的球类游戏,本期的视角将从球类游戏转向赛车竞速类游戏,在了解竞速类游戏的同时,领略这类游戏独有的风采。本期的主角是那个奠定了竞速类的地位,重新定义了赛车游戏的神作,极品飞车系列。
《极品飞车》(Need for Speed)是由美国艺电游戏公司出品研发的一款赛车类游戏,于1994年发行,为《极品飞车》的初代产品。其续作有从1995年至2017年已经出品了19代共22部作品,今年第20代将在11.10号上线。
极品飞车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1987年,甚至是1982年。今天将以极品飞车的发展史,讲述竞速类游戏的发展史和兴荣史。

1982年17岁的马特里克和朋友杰夫·索博一起创建了一家名为DistinctiveSoftware的游戏公司,马特里克是1964年出生的温哥华人,从小居住在温哥华的郊区。17岁的他没有选择上大学,而是选择了辍学自行创业,马特里克儿时调皮捣蛋好玩的性格决定了他未来的去路,他和要好的朋友杰夫共同创立了DS。天才都是喜欢辍学这个道理还真的是没得辩驳,连比尔盖茨都是这样(貌似启发了我邪什么??),但是身为凡人的我们还是不要效仿!
马特里克和杰夫创立公司时的主营项目就是游戏,DS公司的业绩在前两年并不是特别优秀,但是到了80年代后期制作出了许多优秀的游戏,像是《硬式棒球》和4DSports。但是在这几年里最为出色的作品当属1987年研发的Test Drive,这部作品启发了极品飞车和EA,更是无限试驾的前作,对后世的赛车游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此之后的DS和马特里克名声大噪,让EA注意到了DS,并且在1991年收购了DS。
EA收购了DS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改组DS,DS被改组为EA Canada(DS是一家加拿大公司)。马特里克也顺利进入到了EA的研发内部,管理EA的海外开发组。马特里克进入EA后,接触到的项目就包括模拟人生和FIFA,马特里克建议Maxis工作室不要仅仅只是做一个盖房模拟器,要模拟人生,这样才能让玩家更好的代入到游戏中去,而且这样具有更高的游戏性和可玩性。马特里克对模拟人生进行的大刀阔斧的改革无疑是正确的,此后的马特里克在EA内获得了很高的地位,并且在93年初提出了极品飞车的设想。

马特里克提出了极品飞车的设想后,EA把这个项目移交给了EA Canada,也就是原来的DS。当时的极品飞车是被EA翻牌了的,EA不仅仅重点开发这个项目,并且与当时美国的汽车杂志《Road & Track》合作,给极品飞车第一代提供了许多技术上的支持。大到汽车整体外观,小到汽车内部细节的刻画,引擎的准确数据,整辆车的详细资料和行车时会遇见的各种状况,R&T算是很良心的了。但是这样的做法造成的结果就是初代的极品飞车更像是驾驶模拟器, 个人感觉已经非常不错的了,更何况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备受赞誉,且销量也很可观。另外极品飞车初代还加入了其它赛车游戏都没有过的特色系统,那就是从初代沿用至今的警车系统。
经过了初代的成功后,EA大劣绅又开始了年货化的道路,系列作每一年都会有新作品推出,就连原本以为不会有续作的16年都推出了一部极品飞车:online,果然是大劣绅的风格。其实在三代后的极品飞车已经就不用数字编号了,民间流传的带有数字编号的极品飞车都是自加上去的。EA Canada在制作完保时捷之旅后,EA进行了调整,EA Canada把极品飞车的制作权移交到了EA Black Box手中。在Black Box完成PS2上的极品飞车:热力追踪2后,极品飞车的第一世代终于完结。
Black Box和新一作的极品飞车:地下狂飙在2003年11月17日正是发售,这款作品颠覆了传统的极品飞车,极品飞车从严谨的赛车比赛和环形赛道转移到了夜间的城市之中。粉丝们把前地下狂飙时代称为第一世代,后地下狂飙时代至今称为第二世代。区别二者的方法很简单,地下狂飙把玩家们带到了街头之中,受到了当时很火热的速度与激情的启发,以地下车手作为主角,给玩家们展示了一个别具一格的极品飞车系列。地下狂飙之后的极品飞车可谓是真正走上了神坛,Black Box从此之后也成为了极品飞车的第一开发商。
系列作最为出名,销量最高的是第九部作品,极品飞车:最高通缉承袭了地下狂飙的街头元素和该装系统,远离传统跑车和超跑的路线,更加平民化的车辆和赛道,更具代入感的音乐和剧情,丰富的车辆以及地图。这一代称得上是极品飞车的巅峰之作,本人的入坑作就是极品飞车九,许多人认识极品飞车的第一部作品也是这部最高通缉。但是在这之后的极品飞车明显开始走下坡路了,生死卡本谷,街头狂飙和无间风云也没能在现极品飞车的辉煌。

为了极品飞车这个IP能继续延续下去,大劣绅EA决定给Black Box更多的时间去开发,于是又找来了Slightly Mad和Criterion Games参与极品飞车的开发。其中SM研发的极品飞车:变速更像是一款模拟驾驶的游戏,而不是一款传统意义上的极品飞车游戏。
2011年颠覆传统竞速类游戏的极品飞车:亡命狂飙正式上线了,这一作是Black Box最后的赌注。亡命狂飙采用了寒霜2引擎制作,拥有强大的画面表现力,飙车时四周景物的变化和撞击时的物理效果都是算得上顶尖水平的。在本作还加入了许多爆炸的场景,又从另一种程度上提升了刺激感。亡命狂飙不仅仅是第一款拥有如此强大的画面的游戏,同时还是第一款运用寒霜引擎的非射击类游戏(瑞典蠢驴的寒霜航空就是棒!),还在宣传上找来了迈克尔·贝拍摄商业广告。尽管亡命狂飙拥有出色的剧情,最大的飙车里程,当代最优秀的画面,但还是没能让Black Box成功。没错,被寄予厚望的亡命狂飙也失败了,媒体评分总体不达7分。Black Box也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在2013年被正式关闭。
不得不说是大劣绅,EA的资金之雄厚,在游戏界只有动视和育碧能与之匹敌。EA只要见到游戏工作室稍有差错,便改组调整解散,EA在关闭了Black Box之后,找到了 EA Ghost Games和Criterion Games开发往后的极品飞车。但是在我看来,之后 几部作品在成色上都参差不齐,虽然画面是越来越好了,但是口碑上还是不尽人意。后来根据EA的风格,由EA Korea开发的极品飞车Online被腾讯代理了,这又是一部能氪氪氪的作品,我对他不作任何的评价。

极品飞车如今的命运又该去往何处?今年的极品飞车:复仇又会是怎么样的一部作品?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知道的是Ghost Games如果做的不好那也将会被EA换下来。极品飞车可能永远都不会完结,可能续作将一直推出,毕竟这是一块金字招牌,EA是不会放弃的。
只有了速度,再也没有了激情。阿汤哥和他的拍档在《壮志凌云》中说出“The Need For Speed”时,全美都为之轰动,但是如今的Need For Speed 却只剩下了Speed再也没有了往日那份激情。
如今的体育类游戏再走下坡路,这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是在以前,有个叫极品飞车:地下狂飙的作品挽救了赛车游戏,那现如今呢?极品飞车和尘埃是我仅玩过的赛车游戏,它们满足了我童年时和中二时期对于赛车的幻想。在驾驶着我最爱的兰博基尼在公路上疾驰的时候,我感觉到了激情,我触摸到了速度,那种感觉前所未有。后方警笛长鸣,肾上腺素与仪表盘一起飙升。现在还能让我体验到的这种游戏已经很少很少了,最近一次沉迷赛车游戏已经是在去年的暑假。不知不觉中已经觉得赛车游戏索然寡味,我也不知道究竟是我的口味变了,还是游戏变差了。或者二者都有?

无论如何极品飞车在走下坡路已成事实,我们玩家能做到,只是祈求EA别把极品飞车的招牌给砸了,也希望Ghost Games和Criterion Games能做得更加优秀。如今的极品飞车要的不只是转变,而是玩家群众的支持,当然这是建立在游戏的质量好上的。
当年的马特里克走了之后,加入微软重振Xbox360的雄风,如今已经成为了Zynga首席执行官。被称为极品飞车之父的他应该也不愿看到这样的情形,他在微软的同事费尔·斯班塞说“如果你想看见他眼睛放光的样子,带他进游戏研发中心吧!”。马特里克一生致力于游戏,从开发游戏到开发游戏主机到现在当上了首席执行官,他的一生就像极品飞车一样坎坷不平,但是他每次遇见困难都是挂挡氮气,毫无畏惧地面对。
最后,想说一下关于国庆的更新,初步确定是一天一更,带来的游戏都是一些历史比较悠久的游戏,下一期就明天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