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 从渣渣晖到鲲 你的生活为什么被这些广告充斥?
精华修改于2018/07/169348 浏览综合
从老婆不在家玩的游戏,到油腻的师姐,再到踢猪系列以及如今的渣渣晖和鲲。你会发现,你竟然被这些铺天盖地的广告洗脑了,甚至想要点进去看看是有多奇葩。在买量日益饱和的今天,厂商们比拼的是广告的奇葩度,而不是游戏是否真的有这些内容,又或者真的好玩。

我认识一个上海做动画投放广告的小伙伴,他们的考核就是点击量,点击量越高奖金就越高,至于游戏长什么样,根本没人在乎。所以不难看出,厂商们为了点击,基本不择手段,什么“谁说黑人不玩三国,张飞就是黑人,跟着黑人兄弟一起打江山!”的脑洞都有。这群人中不乏有很有创意的存在,像什么功夫吃鸡层出不穷,可惜的是他们并不是研发,掌控不了游戏的开发。如果真让他们去开发游戏,可能创新游戏就层出不穷了。

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为了让用户注意到。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人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大量的信息,如果像传奇这样的画质的游戏充斥在广告中,你或许根本就不会正眼看他一眼。就算你是一个传奇游戏的用户,面对传奇游戏都已经烂大街的情况,你根本不知道选哪一款。但换成渣渣晖则不同,一口广东腔加上夸张奇葩的装扮,你至少记住了他的名字——贪玩蓝月,而有那么一批还存在于传奇情怀中的中老年人,甚至会转化其中。其实真的有人会玩这些游戏,而且他们的经济能力要比大部分人高出一截,否则像贪玩蓝月这样动辄好几百块钱一个用户的成本,厂商早就破产了。

骗子为什么大行其道?
游戏不够,广告来凑。如果说常规广告宣传是对产品的一种美化。那么像渣渣晖和鲲这种虚假广告,大概就是赤裸裸的欺骗吧。但是真的会有人相信,比如放一张和渣渣晖一起合影的少年,就有人会相信这游戏真的可以赚到钱。上学的时候,我记得传播学中有一个理论叫做“魔弹论”。这个理论存在于传播学初期,面对完全没有接触过的广播这一媒介,战争中的大兵们起初对广播里的一切信息都深信不疑,其中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身体。你或许会说,这明显假的,怎么可能信?但是不是所有人的认知水平都一样。就比如鸿茅药酒?有多少人相信他可以治病,那可是电视天天播的牌子!所以,会不会有那么一次,你看到那些高品质的CG广告,你竟然信了,想要点进去看看是什么游戏。所以还是那句话,游戏本身品质太差,又缺乏监管,导致各种虚假奇葩宣传在网络肆虐。

为什么没人管?
其实监管这个东西,最终还是看负面影响力和利益的一个博弈。只能说明这类广告目前带来的负面影响力还不够大到撼动其中的利益。毕竟,这不是药酒,对你身体带来不了伤害。但是,这是一种精神的伤害!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有多少孩子还知道中国古代的文化?但是他却知道蔡徐鲲、谢顶鲲,庄子的鲲竟然成了一个笑话。其实我不反对古典文化的再创作,比如今何在的《悟空传》就很成功,但是这种肤浅的过度娱乐化,只会让古典文化蒙羞。

应该如何看待这类广告?
个人比较喜欢周易,也有看一些这方面的书,一阴一阳谓之道。事物都是有正反两面的,有时候你或许很反感这类广告,但是当你看到他时,往往也会获得一些收益,比如看完这种贴片就可以看视频了。有时候无法改变就无视他们吧,不要当真就好。

最后说下《开局一只鲲》这款游戏吧,其实我也不反对借势营销,但那毕竟是营销,别把游戏都做成这样,有辱老祖宗的文化。你可以做鲲,也可以做再创作,但先好好读读《逍遥游》和《山海经》,真的把游戏做出内涵。目前来看,《开局一只鲲》也只是一个换皮的放置游戏。脱去了鲲的皮,没有任何的亮点。9.6的评分真的虚高。但是游戏没出,个人暂且给个三星。

——————————————————
本文为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喜欢可以走一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