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君:我的世界不是沙盒游戏起源!

2019/08/09319 浏览综合
沙盒游戏的起源与内涵
严格来说,沙盒(Sandbox)并不能被称为一个游戏类型,而更像是一种游戏设计风格或理念——玩家可以自由选择游戏的走向。玩家可以在游戏的世界中自由探索,与各种元素随意互动,而无需去做所谓的既定剧情任务或是被迫进行无法返回的场景切换。与此同时,玩家的种种行为甚至是细微的动作都有可能会对整个游戏世界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英文中“Sand box"的本意是指一个装沙子的玩耍区域,在沙盒里面可以随心所欲地用沙子搭城堡、长城等东西,所以沙盒游戏就被引申为自由度非常高、想怎么玩就能怎么玩的游戏,就像小朋友们在沙坑里玩沙子一样。 近年来,沙盒游戏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玩家中变得越来越风靡。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现象呢?这和玩家与设计者追求游戏沉浸感的两个终极需求——自由度与拟真度有很大关系。实际上,所有的游戏都是模拟类游戏,因为它们都有一个虚拟的世界,或者说是现实世界的某种投射。玩家们总是渴望这个世界能够变得更加完整,能够让他们像在真实世界中一般无拘无束,没有各种功能上的限制来时刻提醒他: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电脑中的数据罢了。
开放世界的先行者(1980s) 在游戏史的早期,对自由度的追求就已经体现在了游戏的设计之中。如1980年的欧美早期RPG重要作品《创世纪》(Ultima)就已经具备了一个开放的大世界地图。虽然游戏由于技术原因显得比较简洁,并且它的地图并不像后来的开放世界游戏一样采用的是无缝连接,但是依然在游戏中为玩家提供了一个可供自由探索的世界。 随后1983年《Elite》问世了,这款作品描绘出了一个沙盒游戏的雏形。它是第一个采用“3D网格”画面的PC端游戏,在当时是一款让玩家惊为天人的作品。在游戏里,玩家可以扮演一名驾驶一艘破烂宇宙船的宇航员,在宇宙间穿梭完成各式各样的委托任务,拜访上千个不同的星球,并和敌人进行舰艇间的打斗。这款原始的游戏结合了角色扮演和动作射击的一些要素,还拥有相当粗浅的开放性世界概念,对后世的游戏创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举例来说,沙盒游戏“让玩家的行为来影响游戏世界的生态”的特性就是由此而来。
(本文转载至互联网!)
一些说我的世界为起源的玩家是别有用心的!阴谋让大家潜移默化影响大家,认为MC就是起源!
7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