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
修改于2019/05/0476 浏览武当派
一把洛阳铲,刺破阴阳界,在国家文物考古和基本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洛阳铲从何而来?如何演变?为古都百姓津津乐道。
一 历史与功用
明代万历年间,浙江海宁人王士性曾在河南等地做官,他周游全国,见多识广,写了一本《广志绎》,记录各省地理风俗。这本书卷3说:“洛阳水土深厚,葬者至四五丈而不及泉,辘轳汲绠有长十丈者。然葬虽如许,盗者尚能以铁锥入而嗅之,有金、银、铜、铁之气则发。周、秦、汉王侯将相多葬北邙,然古者冢墓大隧道至长里馀者,明器多用金、银、铜、铁,今三吴所尚古董皆出于洛阳。”还提到一些出土文物,看来明代洛阳就有盗墓风气。王氏所记“铁锥”,能入土及墓颇深,这就是几百年前洛阳曾经使用过的一种专门用于探寻地下古墓的铁铲。
据民间传说,清嘉庆年间一个冬天,洛阳城里县太爷见阎王去了。“他的墓穴早有阴阳先选在邙山金家沟,出殡那天,吹吹打打好不热闹。可是挖开墓地,发现下边原先就有一个规模很大的墓。县太爷的孝子贤孙大发雷霆。阴阳先见势不妙,逃之夭夭。金家沟的地保被招来了,他跪在灵柩前,战战兢兢地禀报,离此不远的马坡,有个姓马的光棍,平时凭一把铁铲为人家探墓混饭吃,颇有能耐,不妨唤他前来为爷们效劳。姓马的光棍匆匆赶到墓地,解开黑棉袄,从腰带上卸下来一把比农家用的方头锨窄半,两边稍稍向内折弯的铁铲。他在铁铲柄口插进一根笔直的木柄,飞快地在墓地周围打孔,果然找到一块恰巧可容下一口棺材的空地。他因此得了三吊铜钱”(朱永祥《神奇的洛阳铲》,《洛阳日报》1986年6月29日)。这就是清代嘉庆年间洛阳马坡人使用的洛阳铲。
洛阳地区的农民,在秋末冬春农闲时节,有的在野外寻找中药材瓜蒌和它那入土颇深的块根,就拿着这种铲子,顺藤向地下挖洞探取,比较铁锨等工具省力便利。据说,20世纪20年代,洛阳东汉太学石经就是这样发现的。挑担子的小贩也随身带着它,逢集赶会,拿来在地上打洞立杆搭风雨棚。这种铁铲在洛阳已使用了几个朝代。
二 钻探与原理
清末民初修建的汴洛铁路和洛潼铁路经过邙山南麓,发现很多古墓古物,为外国技师所购买。刺激邙山村民使用洛阳铲寻找古墓,极大地提高了盗墓效率。
村民借用这种半截筒瓦样的铁铲能够深刺入土和起土的特性,来探寻古墓。经长期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即将铲子打入地层提起后,从铲子的内弧面可以带出地下原有的土壤,通过对土壤的结构、颜色、密度和包含物等情况的辨别来判知地下有无古墓、古文化遗存及遗迹的范围形状等。如果是自然土,就是所谓“死土”。如果是人工扰乱过的土,叫做“活土”,是包含有考古信息的土,内行人就可据以判断是否墓土,钻探出墓形以推测其大致年代。洛阳铲操作简便,只需在地面打一个小小的洞,就可以把从地表到地下十几米深的土取出来进行辨认,而且对文物的破坏力又最小,这种取土能力是铁锨、铁镐等其他工具无法比拟的。
三 原名与定名
洛阳铲的风行,为盗墓者增添了一件轻巧灵便的“侦探”古墓的工具,掀起了地方百姓盗掘古墓的狂潮,数十年间,使得中国古墓葬最集中的邙山地区十墓九空,古物外流,引起关注。
洛阳铲,文献记载为“铁锥”、“铁铲”,洛阳百姓称之为“瓦铲”、“瓦垄铲”、“瓦垄锨”,因其形似筒瓦、房上之瓦垄,还因其用而呼之为“爽铲”,这是“搠铲”、“搡铲”的地方音,或直呼为“捣窝锨”。后来人们也将洛阳铲叫做“探铲”,是“钻探铲”的简称。1955年的《文物参考资料》上发表文章,将其定名为“洛阳铲”。由于洛阳铲具有特殊的作用和较强的实用性,著名考古学家夏鼐肯定了它在考古调查工作中的作用,于是在1958年出版的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的《考古学基础》一书中,将洛阳铲正式作为田野考古工作者的特备工具,在教科书上画出图形,介绍使用方法,向全国推广使用。
洛阳铲的使用,形成了中国独有的考古钻探技术,也成了中国考古钻探工具的象征。1972年9月,由夏鼐先生率领的中国考古代表团代表中国科学院应阿尔巴尼亚地拉那大学的邀请,参加第一次伊利里亚人研究会议时,向邀请方赠送的礼物就是一把打造精致的洛阳铲。在具有适宜钻探土壤的国家和地区,洛阳铲照样好使。如1998年,根据联合国修复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协定,中国学者也参与了帮助柬埔寨保护吴哥古迹的工作,主持修复周萨神庙,他们用运去的洛阳铲来了解神庙建筑周围的地下情况。在考古界,洛阳铲可谓中外知名。
四 改进与创新
流传了几百年的探铲,依靠铁匠打造,代代相传,因地制宜,长期改进,才形成今天所用的样式。民国时期的探铲和现在使用的探铲有较大差别,它有一个不断改进和创新的过程。
民国时期的老式搠铲呈马蹄形,口径11—12厘米,高14—15厘米,铲上边直接连銎,总高约25厘米,铲头厚实,带土较少。铲銎上安装的是柳木或桑木柄,没有现在用的白腊木,使用时比较费力。为了多吃土,缩小铲径,加长铲身,减薄铲壁,还在铲头和銎之间加接一段铁杆,既加重了铲头分量,又加大了整个铲子的长度。现在的洛阳铲铲头长25厘米,口径4厘米,加上杆和銎总长1米。用于验收探孔的钻探技术员专用铲的口径要小几毫米。在探铲上安装蒸煮过的腊木杆,长2米左右,外观挺直柔韧,手感光滑而富有弹性。安装后连铲带竿总长3米,称之为标准竿,在工地也可以当公尺棍用。打10米左右的深孔,在杆端固定半圆形铁鼻,穿绑绳索,吊探深孔,或绑接竹竿。
探铲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根据地下土质、包含物的情况和城乡基本建设的需要,也不断发展,铁匠们创造了多种人工使用的新的铲头种类,有套铲、过砖铲、特号铲、刷铲等手工工具。利用钻探用洛阳铲的原理与特点,制作大型电动、机动型专业工具如机动洛阳铲,冲击式洛阳钻等工程用洛阳铲,运用于土建、地质等工程,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