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大人物】10.9带着嫦娥奔月的老人:欧阳自远

1935年10月9日,欧阳自远院士出生于江西吉安。
抗战胜利后,随父母迁移到永新县。
1950年,在当时的阳明中学念高一。
1952年高中毕业时,正值国家需要大批地质工作者去探明地下的宝藏,国家提倡和鼓励学生报考地质专业,欧阳自远违背了父母希望他学医的愿望,第一志愿是北京地质学院,第二志愿是南京大学天文系,第三志愿是北京大学化学系。
求学经历
1952年9月,欧阳自远跨进了北京地质学院勘探系,先后被评为全校优秀学生、北京市“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欧阳自远
1956年3月,欧阳自远加入中国***。
1956年7月毕业时,欧阳自远的毕业论文《河北兴隆寿王坟矽嘎岩型铜矿的成因》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并留校做苏联专家拉蒂斯的研究生,攻读地球化学专业。
1957年开始,欧阳自远每天天未亮就带好一壶水、两个馒头,背着地质袋子,下到凹凸不平的坑道里观察矿脉,描述岩层,采集样品。
1957年3月至1960年2月,为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矿床专业副博士研究生,以矿床地球化学家涂光炽教授为导师。
1960年,欧阳自远在中国率先系统开展各类地外物质(陨石、宇宙尘、月岩)和比较行星学研究。
1960年2月至1960年11月,在北京外国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学习。
1960年12月至1966年4月,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64年初,欧阳自远接受国防科委的委托,从地质所挑选了6个人,组成研究小组,命名“219”小组,承担中国地下核试验场和试验前后的地质综合研究。
1966年4月至1988年6月,先后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欧阳自远 院士
1976年,吉林陨石雨事件发生,中国组织了以欧阳自远教授为首的由全国有关研究单位及高等院校参加的一个全国性联合科学考察组,对吉林陨石进行了综合研究。
1978年,欧阳自远对美国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访华时赠送的1克重的月球岩石样品取了0.5克作研究。 [6]
1988年6月至1993年1月,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资源环境科学局局长。
1991年,欧阳自远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1年3月至1993年10月,任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局局长。
20世纪80年代初,贵州省领导力荐欧阳自远出任分管科教文卫的副省长,欧阳自远婉拒了邀请。几年以后,贵州省领导再次力荐他担任副省长,欧阳自远再次婉拒邀请。20世纪90年代初,贵州省领导再次向欧阳自远发出从政邀请。
1993年1月至1994年3月,任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兼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
1994年3月任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兼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省科协主席。
1994年起,欧阳自远开始向有关方面极力建议开展探月工程项目,“863计划”专家组通过了欧阳自远的一份正式的探月科研报告。欧阳自远
2007年7月,被贵州省遴选为贵州省首批核心专家。
2008年6月13日,欧阳自远出任奥运圣火在贵州省传递的第一棒火炬手。
2012年11月20日上午,欧阳自远院士应邀为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2012年战略情报研究培训研讨班作题为“国际深空探测进展与中国的初步设想”的特邀学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