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我发现了什么

精华2019/07/112597 浏览史海钩沉
TapTap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定远级铁甲舰是中国清朝委托德国伏尔铿造船厂(Stettiner Vulcan AG)制造的7000吨级的铁甲舰(Ironclad),也常记为战列舰。定远级铁甲舰有两艘,分别为定远及镇远,二舰于1885年开始服役,成为清北洋水师的主力战舰,而定远则同时为舰队旗舰。排水量7,000吨的定远与姊妹船镇远是中国海军历史上唯有的两艘铁甲舰,装甲厚12英寸至14英寸,主要武装为四门12吋口径的主炮。 定远、镇远二舰不但是北洋水师的主力,服役时更是当时远东最大型的军舰。二舰为甲午战争初期的黄海大东沟海战内日军海军集中打击的对象,二舰中弹极多,但因其铁甲坚固而只受一般破损,俱未失去战斗力。后来北洋水师退入威海卫以自保,1895年2月4日,日军鱼雷艇偷袭威海卫,以鱼雷击中定远左舷。清军将定远移至浅滩搁浅,当作炮台使用。2月9日,陆上之日军占领威海卫附近的清军炮台,以岸炮击伤定远。10日,管带刘步蟾下令炸毁定远号以免资敌。定远号沉没后刘步蟾亦自杀。而镇远则因触礁受损,最后投降编入日本海军。
中文名称 定远级铁甲舰 英文名称 Ironclad 服役时间 1885年 别名 定远号 本质 7000吨级的铁甲舰 数量 2艘 制造 德国伏尔铿造船厂 装甲厚度 12至14吋
建造背景 1874年爆发牡丹社事件,日本派兵登陆台湾企图将之占据,清兵以仅有之战船赴台将之驱逐。事件引起清朝朝野的警惕,清政府于是决定每年拨出四百万两作为经费,加快建设海军。大清海军分为三洋,当中北洋水师由北洋大臣李鸿章主持,负责守卫京师,故此获得优先集全力建造。北洋海军最先向英国阿姆斯特朗(Armstrong)购舰,1879年起先后购入六艘排水量400吨、配有一门11吋口径主炮的炮舰,即镇东、镇西、镇南、镇北、镇中及镇边。这些炮舰为木船外包钢壳,称之为“蚊子船”;可作近岸防御但不具远洋作战能力。之后李鸿章再向英国购入排水量为1,350吨,10吋口径主炮2门的巡洋舰两艘,即为超勇及扬威,两舰于1881年年中完工并于年底驶回中国服役。  定远舰 建造经过 在超勇及扬威在建造的同时,李鸿章在1880年3月31日奏准购买两艘铁甲舰。同年中,派徐建寅、李凤苞到英国及德国,考察海军以及购舰。徐、李在德国参观伏尔铿(Vulcan)造船厂及其制造的萨克森级(Sachsen class)铁甲舰,与及克虏伯公司(Krupp)及其火炮。在英国,二人则参观阿姆斯特朗及其最新之“英弗来息白”(Inflexible)铁甲舰。最后决定由位于德国坦特伯雷度(Stettin)的伏尔铿建造两艘集萨克森级及英弗来息白之长处的铁甲舰,舰上采用克虏伯火炮。铁甲舰的设计及技术均为当时最先进的。定远级的装甲布置类似英弗来息白的设计,厚达12英寸的装甲成碉堡式,集中在船身中部,保护机械、主炮及弹药库,而非分散在水线之上。其吨位亦是远东第一,号称“远东第一舰”。1881年正式签署合约,每舰造价为620万马克。清政府吸收之前经验,派刘步蟾、魏瀚等熟识海军者到德国船厂监工。两艘战舰由李鸿章亲自名为“定远”、“镇远”。同年12月22日,“定远”下水,次年“镇远”下水。  定远舰复制品 定远及镇远本应在1884年完工交货。但1883年年底中法战争爆发,德国作为中立国,据国际惯例暂停交货。1885年中法签订和约,德国方才于7月履约付货。定远及镇远由德国水兵驾驶,悬挂德国商船旗,经苏伊士运河、新加坡、香港,于10月抵达天津大沽。10月29日,定远升起龙旗,正式成为大清海军舰只,北洋舰队旗舰。 交付使用 经过紧张的建造,“定远”、“镇远”2舰先后在1883年5月2日和1884年3月完工并通过航试。但同年,中、法两国因越南问题发生争执,8月23日,法国远东舰队突袭福建马尾,沈葆桢一手缔造的福建船政水师几乎全军覆没,是日可算中国近代海军史上最黑暗的一天。3天后,清政府向法国宣战,德国则宣布“局外中立”,拒绝让中国订购的“定远”等舰回华,法国也扬言如果中国军舰回国,则会在公海上劫夺。因此虽然清政府对几艘已建成的新式军舰望眼欲穿,但也无可奈何。刚刚建成的“定远”、“镇远”二舰被迫滞留德国,一至拖延到中法战争结束。1885年6月9日,《中法新约》签署,2天后,清政府谕令“定远”、“镇远”2舰迅速回国。  共12张 定远级铁甲舰 服役 服役之初 1886年初,两位年轻的中国海军军官被正式任命为“定远”级铁甲舰的舰长。他们是:“定远”舰舰长刘步蟾(1852-1895),福建福州人,福州船政后学堂首届毕业生,中国海军首届留英学生。曾被派往德国监造“定远”、“镇远”。镇远”舰舰长林泰曾(1851-1894),福建福州人,福州船政后学堂首届毕业生,中国海军首届留英学生。  定远舰仿制品侧面 定远、镇远在北洋舰队成军后曾出访邻国。1886年7月,定远及镇远等六舰出访朝鲜元山。8月,先后到访俄国海参崴,日本东京及长崎。定远及镇远两艘当时远东最大及最先进的战舰到日本,一度引起日本朝野的震撼;但是据说东乡平八郎上定远号参观后,发现清兵竟然在主炮上晾裤,故此断定中国海军虽有巨舰亦不足为惧。事后证明,此事纯属诬蔑,要知道在甲板上晾晒衣物是当时的海军传统,况且把衣服晾到离甲板足有四五米高的主炮炮管上纯属无稽之谈(根据“定远”级铁甲舰的原始设计图进行测算,其305毫米口径主炮距离主甲板的高度接近3米,而平时主炮炮管露出炮罩外的长度不足2米(“定远”级军舰装备的305毫米口径主炮属于旧式架退炮,平时为了方便保养,炮管大部分缩回炮罩内,装弹时再将火炮向外推出。本项数据,根据“定远”级军舰历史照片测得)。可以看出,攀爬到一个离地3米、长度仅不到2米,而直径接近半米多(305毫米为主炮的炮膛内径,炮管外径则接近半米)的短粗柱子上晒衣服是何等艰难,甚至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发生从高处摔落,而危及生命的可怕事情。纵观“定远”级军舰,无论是栏杆、天棚支柱均为可以用来晾晒衣服的便宜设备,任由北洋舰队官兵军纪真的涣散、智慧真的愚笨,似乎也尚不可能为了晒几件衣服,而付出生命的代价)。13及15日,大清海军上岸水兵与日本人发生冲突,多名水兵及日人死伤,史称“长崎事件”。这一事件后来通过外交途径得到了解决。 甲午战争 1894年,定远号作为北洋舰队旗舰,带领十多艘战舰参加9月17日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上的遭遇决战。当日下午12时50分,由定远先向日舰开炮。定远的管带(舰长)为刘步蟾,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亦在舰上。不幸地,在战事开始时定远的一次主炮齐发中,震倒了丁汝昌和洋员马吉芬(据马吉芬的回忆曾和丁汝昌一同站在炮口附近突遇冷不防开炮,被炮风震倒,但在翻译时被随意翻成了"与此桥齐飞",长期地造成了定远的飞桥腐朽不堪的错误说法),丁汝昌身负重伤,旗舰亦不能挂旗指挥各舰。而镇远的管带(舰长)为林泰曾。战事一直由中午持续至下午5时,期间定远、镇远一直坚持作战,是战斗的主力;曾以主炮击中日本旗舰松岛号(一说为定远所击中),使其弹药库起火退出战斗。定远中弹多达159发,舰上17人死38人受伤,前甲板更曾发生大火,左炮台一门305mm主炮被击毁。镇远中弹更多达220发,舰上13人死28人受伤。但二舰因其装甲坚厚,并无致命损伤,一路亦未失作战能力。不过由于定远及镇远二舰火炮射速太低,弹药亦不足;在下午战事完结时,镇远主炮炮弹只馀25发,副炮更全部打完,在战事中未有发挥更大的威力。而黄海战役亦以北洋水师损失五艘战舰、日方五舰重创而结束。黄海战役后,北洋舰队退入威海卫不再轻出。11月14日,镇远在进入海港时舰底触礁,以木料作紧急修护。由于清军的船坞所在的旅顺已被日军占领,无法修复出海再战,北洋舰队实力大减。管带林泰曾在触礁后次日引咎自尽,镇远由原帮带杨用霖接任。 1895年2月4日,日军鱼雷艇偷袭威海卫,以鱼雷击中定远左舷。清军将定远舰移至浅滩搁浅,当作炮台使用。2月9日,陆上之日军占领威海卫附近的清军炮台,以岸炮击伤定远。10日,管带刘步蟾下令炸毁定远号以免资敌。定远号沉没后刘步蟾亦自杀。镇远与北洋舰队其它残余舰只投降。  甲午战争被日军俘获的镇远号 后续 定远的部分残骸后来由日本于1896年打捞。其舵轮后来被一名居住日本长崎的英国人作为咖啡桌,至今仍在日本。 2005年,中国制造了定远舰的一比一复制品,停放在威海作为博物馆展品的一部分。 甲午战争后,日本接收镇远为战利品,于1895年2月17日在威海卫被日本海军接收。西京丸号特设巡洋舰将其拖至旅顺维修,恢复自航能力后,于7月4日离开旅顺,前往日本。此后镇远作为在日本舰队内服役,仍名为镇远,级别列为“一等铁甲舰”。1898年改列为二等战列舰。 1904年2月6日日俄战争爆发后,镇远随日本联合舰队第五舰队参加朝鲜海峡警备作战和旅顺口封锁作战,并参加了黄海海战。改为一等海防舰,并参加日俄战争中的黄海海战。1905年5月27日至5月28日参加对马海峡海战。1911年4月1日退役,改作靶船。次年出售,作废铁拆解。出售所得费用被用来修建江田岛海军兵学校的大礼堂。部分零件如船锚、锚链、炮弹被搬至东京上野公园内展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民政府向日本政府索回原属镇远的遗物,于1947年5月18日从日本运抵中国上海。现在在北京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内展出。  镇远舰的舰锚 性能数据 基本参数 排水量:标准排水量7220吨,满载排水量7670吨 尺寸(长/宽/吃水):90.9828米/19.5072米/5.97408米(298.5尺/64尺/19.6尺) 长宽比=4.6640625:1 动力:8个锅炉,两台三气缸往复式蒸汽机(定远:6,200匹马力;镇远:7,200匹马力)。双螺旋桨推进,最大载煤量1000吨 航速:定远:14.5节;镇远:15.4节 武备 主炮为克虏伯305mm后膛炮4门(分左右2座双联装露炮台,水压动力,每门炮 管重31.5吨,25倍口径)、克虏伯150mm后膛副炮2门(露炮台式,首尾各一门,每门炮 管重4.77吨,35倍口径)、75mm克虏伯舢板炮4门、37mm五管哈乞开斯机关炮8门、57mm、47mm哈乞开斯 机关炮各2门,14吋鱼雷发射管3具(两舷各一具、舰尾一具,备有21枚鱼雷)。 (上述武备为黄海大东沟海战时的情况,初期37mm哈乞开斯五管机关炮只装备有6门,没有57mm机关炮);另搭载两艘鱼雷艇。 装甲 此级军舰采用的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铁甲堡”防御样式,即重点防御样式,在舰体舯部(包含弹药库以及轮机等要害部位),用12-14英寸的竖甲围出一个长43.5米,宽18米的装甲堡垒。在舰体其他部位则只采用水平、但低于水线3英寸厚的装甲甲板,以减轻装甲总重量。 主炮炮台(大炮底座):14英寸,炮罩:2英寸,舷侧:12-14英寸,舰桥(装甲司令塔):8英寸,甲板:3英寸。 装甲总重1461吨. 舰员 329-363人 现存情况 仿制品 2002年12月22日,由中船重工第七〇一研究所设计论证、威海市港务管理局投资建造定远舰的一比一复制品。由荣城海达造船厂建造,严格按照当时的规格仿造。仿制舰于2004年9月13日建造完成并下水,至2005年4月16日驶回威海港,当日也进行了海祭仪式,纪念甲午战争中抗击日军的北洋水师。现在这艘复制舰停泊于威海港德胜码头展览供游人参观。 定远舰 舰遗物 “定远”舰舵轮。被改造为咖啡桌,现存日本长崎哥拉巴公园。“定远”舰305毫米炮弹。现存于日本佐世保海军墓地。 定远舰将士 “定远”舰舰钟。现存日本粟岛海员学校。 “定远”舰桅杆横桁、舱室门、木桨、舰材等。现存日本太宰府“定 远”馆。 “镇远”舰305毫米炮弹。现存日本“三笠”舰公园。 “镇远”舰主锚。现存北京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 “镇远”舰副锚。现存日本冈山吉备津神社。 威海定远 “定远”舰景区,位于山东省风光旖旎的海滨城市威海市的城区繁华地带,主体景观为按原貌复制再现的清末北洋海军旗舰“定远”号。 定远舰仿制品内部 复制的“定远”号纪念舰,外观与历史原舰完全相同,舰上各种武器装备一一复制,齐全逼真,许多著名的历史场景也都纷纷还原再现,如临其境。景区内还设有北洋海军历史陈列、三维环幕影院、模拟互动海战游戏等参观、游览项目,合力营造了一座能切身感受历史,走进百年前铁甲巨舰生活的独特人文景观。登上这艘战舰,恍若跨越时空,百年往事历历在目,甲午英雄的故事、铁甲巨舰的雄风、黄海大战的惨烈、亚洲第一的强国梦都将在这里与您相会。
(来自百度百科)
38
4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