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兰事件——关于第三GHG海军与WX法国
修改于2020/05/26196 浏览史海钩沉
首先,是对达兰中将(达尔朗)的评价:
弗朗索瓦·达尔朗:法国海军上将(1881-1942)。在十年间,他通过他的才干为法国打造出了世界第四的强大新式舰队,然而在战争过程中的一切毁了他的名声。曾任维西法国三军总司令,被认为是贝当元帅的接班人,1942年死于刺杀。
我反对将达尔朗归结于单纯的的野心家和见风使舵的政客。不可否认的是,他确实有野心,也想利用舰队实现他的野心,但是,他也是个爱国的人,更是一个军人。
对他争议最多的不是他杰出的作为海军将领的才干,而是法国战败后命令将法国舰队交给维西政府的决定。从丘吉尔的回忆录与盟军方面的资料看,达尔朗的这一步纯粹是为了自己,然而我认为这并非一个杰出军人所为。
首先,维西法国存在的最为重要的军事砝码即是法国舰队。如果没有这支舰队,可以想象,法国人在谈判桌上面对的是什么?那么,等待法国人的将是德国人的军事统治而不是值得他们信任的贝当将军。说良心话,法国人在战败后并没受到什么不良待遇,这与维西政府与舰队的存在是不可分割的。为了一个法国的面子,为了不使自己的国家完全被吞并,为了使国民有更好的日子过,保留舰队是最明智的选择。可以说,这样不仅为了他自己,也是为了法国。当然,在现在我们则会马后放炮的把他与戴高乐对比。
其次,在维西法国遭侵略时,达尔朗并不是仍然为了自己的政治生命无耻的献上舰队,而是立刻下令舰队投奔盟军。在之前被背弃后,这需要多大的勇气!而原因是,他的爱国心,以及对他一手打造的残缺的舰队的爱,加上他所痛恨的德国人。
实际上,在战败后的法国,除了极少数败类,没有人不恨德国人,即使是被视为罪人的贝当元帅。他曾明确表示过,法国的最后底线就是停战。而事实上,维西法国与德国在各方面的抵抗与斗争一刻也没停止过(不少人将维西法国单纯视为钠脆的走狗,这实在是太冤枉了)。他们在战败后站出来,并不完全是为了自己的野心,尤其是年老而已经是功勋卓著的贝当元帅这类人。他们也许明白,自己会成为罪人,然而为了自己同胞在一时失败后的命运,他们必须站出来。也许,这比戴高乐将军的临阵脱逃更需要勇气,虽然我也很钦佩戴高乐将军。
——出自 战列舰吧 @大西洋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