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悔入华夏】在?来感受古代的“父爱”

如果我们随便打开一个电视剧,看看剧中子女对父亲的称呼,估计十有八九是“爹”吧。
但如果真的穿越到古代,称呼父亲时,能不能直接叫“爹”呢?
爸爸?耙耙?papa~
“爸爸”这个称呼方式听着很“现代”,但其实很“本能”。
世界上不少民族,对父母的称呼都接近[pa pa]/[ba ba] 和 [ma ma] 的读音,毕竟这是很多人出生不久后就能发出的读音。

这个称谓可能比起后世的“父亲”“大父”“阿大”“阿爷”“爹”“阿玛”等称呼的历史要悠久得多。但“爸”这个叫法终究不太正式。古代比较常用的对父亲的称呼还是“父”。
“父”
古代多数时候,可以称爸爸为“父亲”。而书面表述上,“父”也是最稳定、最经典的“叫爸爸”的方式。
“大人”
此外,“大人”有时候也可用于称呼父亲,但不独指父亲。
与很多电视剧上动不动就称官员“大人”的情形不同,唐宋以后,“大人”才常用于称呼官员;唐宋以前,“大人”多用于家族长辈、或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包含小部分官员)。

甚至到了清代,“家大人”有时也可以用于指代父亲。
说道大人,那就不得不提另一个相似的“叫爸爸”方式:
“大大”
神不神奇?当你求助某个大佬,亲昵地称呼对方为“xx大大”时,其实也是在叫爸爸~

“大大”、“阿大”这个称谓可能出自阿尔泰语系,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因为远离中原,离胡人更近,受其影响也用此称谓,其影响延续后世,直到今天,我国不少地区仍使用此称呼。
“翁”
“翁”也是一个历史久远的“叫爸爸”的方式。
《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要烹杀刘邦的父亲时,刘邦就发表过“带孝子”名言:“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更著名的用法,还有宋代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可见此称谓时间跨度之广。
当然,“乃翁”的用法,到今天还有不少人在用……

“阿耶”
“阿耶”的叫法,在汉代便有,但比较少用。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用得更频繁。如《木兰诗》的“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注:爷应作耶)《古乐府》的“不闻耶娘哭子声,但闻黄河之水流溅溅。“

“爹”
来到大家最熟悉的一种古代父亲称谓了。
“爹”的使用历史也很悠长,东汉戴良曾写过“今月七日失阿爹,念此酷毒可痛伤。”
但在北宋以前,此称谓还呈现一定的地域性。北宋书籍《广韵·哿韵》记载:“爹,北方人呼父。”到后期才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开来。
文章最后,大家来做一道思考题吧:下列哪几个关于“爸爸”的说法是正确的呢?
A、“舅”曾用于称呼父亲
B、被叫“爸爸”的都是男性
C、“阿玛”这一称谓出自女真族
D、父亲、丈夫、太监,都曾被叫老公
欢迎大家把答案发在评论区上~
——————————————————————————————————
正确答案:A、C、D
A、“舅”曾用于称呼父亲
“舅”确实曾用于称呼父亲,不过是妻子的父亲,也就是岳父。
《礼·坊记》:“昏(婚)礼,婿亲迎,见于舅姑,舅姑承子以授婿。”这里“舅姑”是丈夫对妻子的父母的称谓。
B、被叫“爸爸”的都是男性
清朝末年,为了巩固统治权的合法性,慈禧要求光绪叫自己“亲爸爸”。
C、“阿玛”这一称谓出自女真族
“阿玛”出自满语。满语中称呼皇子称呼皇帝为【Han Ama】,汉语音译为汗阿玛(不是皇阿玛哦~)。而满清由女真族与部分少数民族融合而成。
虽然宋元时期的女真人称呼父亲,并非用【Ama】,但到努尔哈赤时期,已有其子(甚至是臣下)称他为“汗阿玛”的记录,可见明朝时期,建州女真已有“阿玛”说法。
D、父亲、丈夫、太监,都曾被叫老公
父亲:范成《读唐太宗纪》诗之五:“嫡长承祧有大伦,老公爱子本平均。”
丈夫:元剧,杨显之的《酷寒亭》第三折:“我老公不在家,我和你永远做夫妻,可不受用。”《水浒传》《西游记》中也有相同用法。
太监:清人笔记《枣林杂俎》记载李自成进京后驱逐太监,“群呼打逐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