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塞留级四号舰——加斯科涅
修改于2020/05/31598 浏览史海钩沉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20年里,法国作为世界海军五强之一,在华盛顿海军条约中,法国主力舰的规模被定在5艘35000吨级(总吨位不得超过17.5万吨)。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法国国力衰弱,在华盛顿海军条约生效的15年内,法国海军的主力舰从未达到17.5万吨的条约限制。

在20世纪3 0 年 代(为啥会河蟹啊。。。),法国面对着假想敌——占据地中海的重要地理位置的意大利。而到了1934年,意大利宣布了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的建造计划,因此,法国决定建造新型战列舰与之抗衡。事实上在1928年,法国早已有了“新型装甲舰”的计划,也就是后来的敦刻尔克级。
而条约所说的17.5万吨,远远不够与意大利抗衡,面对意大利“维内托”战列舰的开工,法国佬只能在1935年退出了海军条约,并准备开工两艘黎塞留级,即“黎塞留”和“让巴尔”。

到了1936、37年,意大利和德国各决定增加两艘新型战列舰,于是法国佬在地中海和大西洋需要面临两个假想敌,法国佬需要新的战列舰提升自己的实力,于是打算再建两艘黎塞留级的改进型,搭载380mm主炮,用来对付德国的俾斯麦级。两舰于1938年5月2日,命名为“克莱蒙梭”(Clemenceau)和“加斯科涅”(Gascogne)。
1937年12月2日,海军参谋长(CEMG),达尔郎上将,正式要求战舰建设部(STCN)研究以“黎塞留”级为基础设计的新战列舰,STCN的设计师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案:


最后“克莱蒙梭”采用了A2作为设计基础,“加斯科涅”则采用了B3 ter作为设计基础。(C3后来发展成阿尔萨斯👀)
“加斯科涅”的设计思路是将两个四连装380mm炮塔一个放在前面,一个放在后面,并将弹射器移动到舰种的甲板边缘,并在舰种布置了升降机。
(升降机):

三个三联装152mm的二级炮塔,前2后1的形式呈中线布置,使所有152mm的炮塔可以两舷开火。主炮和副炮的对称布置使了8个100毫米炮的分布非常显眼,在长桥楼的对角处布置了八座。除此之外,还将配备6个37mm双联装机关炮。

最后的方案
排水标准:35000吨,
最大排水量:40567吨
满载:44438吨
主尺寸:舰长247m,宽33m
吃水:(正常)9.14 m,最大吃水(满载)9.82 m
设备:和克莱蒙梭相同
武备:
-八门380mm/45 Mle 1935 两个四连装Mle 1935底座
-九门152mm/55 mle 1930 三个三联装Mle底座
-十六门100mm/45 mle 1933,八个双联装MLE 1937底座
-十二门 37mm/70 mle 1935 acad,六个双联装底座
-三十六门13.2mm/76 mle 1929 Hotchkiss MG
-三架NC 420 Seaplan水上飞机
防护:主装甲带320mm
甲板防护:152-170mm + 40mm
司令塔 340-160mm
主炮正面430mm
炮座圈 406mm

法国佬估计着,认为“加斯科涅”能在1940年1月进行开工,并计划在圣纳泽尔造船厂开工。正当法国佬打着如意算盘时,二战爆发了。。。。

二战一爆发,影响了各大船厂原材料的供应,建造日期预计将推迟至1940年5月。但事实上1940年6月9日法国沦陷时,工程也尚未有实质性的进展,甚至连“黎塞留”和“让巴尔”都没有完成。“加斯科涅”甚至连造都没开始造,就随着法国的沦陷埋藏在历史的长河中。
也许是不幸的万幸,正因为“加斯科涅”丝毫未动,她并没有参加到战争的残酷,也没有像“克莱蒙梭”那样悲惨。(所以安排大加加和黎塞留对打的碧蓝是屑👀(滑稽))
大加加辣么可爱,我先抱走了👀

评论10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发帖者翘首以盼,快来和 TA 互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