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臣介绍(四) 管仲的思想

2021/09/07157 浏览综合
管仲的思想其一在重农思想,认识到土地、自然条件、农业劳动力的重要。
土地:万物生长于地。
自然条件:“不务天时则财不全,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牧民篇》
同时还在书中列出不同性质的土地所产生的价值,各种种养地和良田的对比,对于现在来看,可能并不正确,但这在当时也是开创性的成就,他提出的这个构想,对于农人来说,有极大的指导作用。
《五辅篇》中记载:“今夫农群萃而州处,审其四时,权节具,备其械器用,比耒耜谷芨。及寒击槁除田,以待时乃耕,深耕、均种、疾耰。先雨芸耨,以待时雨。时雨既至,挟其枪刈耨镈,以旦暮从事于田野,税衣就功,别苗莠,列疏遬。”由于农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管仲也是较早提出依赖天时生产的同时,积极进行改造自然的诸子,强调了人的作用。这和法家的思想有极为明显的重合,法家强调“法后王”,讲究“厚今薄古”,强调“人定胜天”的理念。管仲通过这种方法,引导农户顺应天时的同时,通过农业生产工具和农业技术来提高农田的产出,藏粮于地,富民富国。这种强调劳动力的作用,与同时代各方的重农主义比起来,走在了前列。管子眼中的重农主义,不仅仅局限在土地,还包括了人的作用。提出“土地应有人,方可富产”。这和儒家所推崇的贵族政治,先王政治有很大的区别。
另一思想在:国家要积极调节国民经济。
儒家和道家常常以不与民争利,无为而治,不干预人民的经济活动,放任自流,让市场自由调整。管子却不这么认为,他强调国家要积极调控国民经济。比如他改革中,提出按照年岁丰凶和人民需求来经营货物,这可能是最早的计划经济了。在那个到处都缺的时代,这个政策的出台,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一方面使得国民不用担心因战乱、自然灾害等危害而使自己的生存受到影响,也避免了大商人囤货,低买高卖的行为,保护了国内的经济市场。通过铸币,使得国内的钱币一统,也促进商业的发展。国家调节经济,是至关重要的,在春秋时期,人民生活困苦,稍不注意,就要家破人亡,过着苦难的生活。管子的这一策略,对于稳定齐国来说,具有重要作用。攘外必先安内。
其次管子认为:国家要积极参加干预和调节人民经济生活,应该限制的必须限制,应该奖励的必须奖励。(同商鞅的重刑厚赏有相同之处。);要诱导人民做什么和不做什么,进行生产,却不知道生产方法,知道生产方法,却被自然条件所挟制,亦不能与外国竞争。这些思想体现了管子的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和管子对于人民、农业的态度,强调引导人**用高效率、高质量的生产工具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进行生产,利用天时,进行生产。
《牧民篇》记载:“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这是管子的另一个主张,主张国家强力管理经济,年岁好坏造成粮价的贵贱;经济管理的得失,影响物资的有无和物价的涨落,也能抑制商人对国家经济的控制。商人通过低卖高卖,平价买入,十倍卖出,牟取暴利,导致人民生活困苦。这是管子不愿意看到的,也是违背管子的一个重要思想。由于管子看到商品交换的几条因素,因而经济改革,能够使得齐国快速发展。
1:产量的多寡可以决定价格 “夫物多则贱,寡则贵”《国蓄篇》
2:年岁的丰歉、季节的影响决定商品价格。 “时有春秋,故谷有贵贱” 《七臣七主》
3:税收对物价的作用。 “令有缓急,故物有轻重” 《国蓄篇》
4:放货与囤积也是物价贵贱的因素之一。 “散则轻,聚则重” 《国蓄篇》
管子通过国家的力量,进行行政干预,号令国家经济。
管子鼓励就业,以增加国民收入,反对提倡消费节约。他认为国家统治阶级,多支出费用,平民多得利益,就有饭吃。虽然提出统治阶级多支出,但并非“施舍”“赈济”,而是通过奖励生产劳动的基础上使人人有工作,有饭吃。
饮食是人们的需要,享受是人们的希望,满足他们的需要,达到他们的希望,就能使用他们。通过消费,促进就业,消费刺激生产,人民得以温饱,削弱商人兼并,商有利可图,民有利可图。这样,社会得以安定,统治阶级的统治得以稳固。
最后的主张,则是通过从官营事业取得财政收入,减少对百姓的税收。
开展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并以此为手段控制和兼并资源匮乏的小国。
个人看法,大家可以一起讨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