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战争之路·一战战史(2)
修改于2021/10/0587 浏览综合
声明:此帖子里的大多内容来自于韦斯特威尔的《一战战史》
萨拉热窝事件看起来不过是奥匈与塞尔维亚之间的区域斗争罢了,可在那以后,一场不可避免的危机迅速蔓延开来。
开战的契机
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发生后,欧洲新闻界对次并不感冒,反倒使得奥匈政府做出了一个极端反应。奥国政府中,以外交部部长利奥波德·冯·贝希托尔德和陆军元帅弗兰兹·康拉德·冯·霍兹多夫为代表的高层官员认为萨拉热窝事件是一个给塞国当头一棒的契机,不过他们得保证德国愿意帮他们阻止俄国支援塞尔维亚。7月5日,德皇威廉二世让奥匈大使转告奥国总理:德国愿意帮忙。之后他便巡游去了。
奥匈与塞尔维亚的交战
7月23日晚,奥匈将一个就刺杀事件要求赔偿的最后通牒送至塞国,不过从通牒中异常苛刻的条款就能看出奥国压根就没指望对方会答应这些要求。然而,俄国却在此介入,一方面要求塞国接受通牒中的大部分内容,另一方面则警告奥匈不准再得寸进尺。25日,奥匈表示并不接受塞尔维亚的让步,并在同一天开始动员军队。26日,贝希托尔德说服了奥匈皇帝法兰兹·约瑟夫签署对塞尔维亚宣战的声明。
而于26日结束假期的德皇威廉二世,直到28日才知道了奥匈向塞国发出最后通牒的事情——当天,贝希托尔德知会塞国驻维也纳大使,两国进入交战状态。两天后,俄国军队开始局部动员;德皇威廉二世及其亲信将这场危机视作增强本国实力的大好机会,因而开始对德军进行全体动员。31日,德国要求已升级为全体动员的俄国停止其动作,在俄国拒绝后,德国当天下午对俄宣战。
宣战
现在,各方已各就各位。法国总理表示:法国的“一切行动都已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在德国看来,这套说辞是在力挺俄国,遂于8月3日对法宣战,并立刻入侵了比利时和卢森堡,奥匈大臣贝希托尔德本想说服英国外交部部长让英国退出三国联盟,但未果。而英国则于8月4日早上为保证比利时的中立对德警告,并于当日午夜对德宣战。在这期间,意大利一直袖手旁观。
8月的头几天里,各参战国的首都都有大批人涌上街头,他们心中即有保家卫国的战斗热情,也有积蓄的敌意的释放而产生的接近野蛮的狂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