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杯赛制解析暨赛事前瞻
修改于2022/01/192013 浏览综合
一、独孤杯赛制的由来
除独孤杯之前,混六已经举办过3-4次比赛,其中比较著名的包括雪晴杯、飞叔杯和大力杯,官方也举办过两三次比赛,但这些赛制大多比较简单,基本上分组一出现,强弱分明,如果对各队伍实力比较了解的话,很容易知道赛事走向甚至预测冠军。这样一来大佬自然满意了,有了展现实力的舞台,但那些实力偏弱的选手就很容易沦为大佬的沙包和绿叶,参赛即注定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宿命。因此我一直在想一个赛制,既让大佬能够有发挥的舞台,也能让实力偏弱的玩家有存在感,赛制的偶然性、趣味性和公平性能够兼顾,赛事的策略性更强,于是独孤杯应运而生。
二、独孤杯赛制解析
1、赛制前提
前提一:有一个江湖百晓生
采取独孤杯赛制(“以下简称独孤制”)的前提是有一个人能够了解所有参赛选手的实力。混六情况比较特殊,80%的高手都在一个微信群里,经常一起聊武学和切磋(群内也会特邀一些外区的实力强劲的嘉宾,感兴趣的可以申请,需打赢守门员年轮或得到其认可),因此群主(雪后天晴)及群管理员(暴走锄岚哥)对绝大部分选手的实力非常清楚。
我拿到参赛名单后(很遗憾本次比赛没有在野高手报名,基本都是群内玩家),对每个的实力进行评估,对于熟悉的玩家,看跨服历史基本能判断其实力,对于不熟悉的玩家,看装备、武学、等级、真元、轮次也能评估其大致实力水平。所有参赛选手实力评定量化后从高到底排序,然后最高和最低逐一配对,剩下的合理调配,最终形成实力均等的分组捉对厮杀。每组三人,第一个出战的为先锋,第二个出战的为中军,第三个出战的为王牌。
前提二:有大佬资助
如果没有赛事奖励,没有人会参赛。。。
2、赛制详解
规则一:王牌决定胜负
虽然每组包括王牌、中军和先锋,但最终的王牌战才是明面上决定比赛胜负的一战。那么是否每队应该把实力最强的选手放王牌呢?还真不一定,因为前两场比赛的胜负将决定王牌战的状态。王牌战可能面临四种状态:
状态1:先锋战失利后,失利一方王牌战有可能战力调整至九成。
状态2:先锋战失利后,失利一方王牌战有可能被强制后手。
状态3:中军战失利后,失利一方王牌战有可能被ban武学,包括进阶外功、进阶内功或进阶轻功,三选一。
状态4:中军战失利后,获胜一方王牌战有可能拥有一次额外的用药机会。
因此如果把实力最强的放王牌战,很可能导致前两场失败,那么双debuff加身下,这个王牌能否力挽狂澜就完全取决于王牌大佬的实力了。反之,如果把实力较强的放前面,最后一战哪怕不是特别强的玩家,拥有双buff也可能战胜实力胜于自己的对手。由此可见队伍特点、实力构成以及对方武学和己方武学的克制关系将影响最终的排兵布阵。表面上看只有王牌、中军和先锋三个角色,其实还有一个隐藏角色,即战队大脑——军师。
那么什么样的选手适合王牌呢?个人认为应该是经验丰富,武学池深的玩家。当前版本下,秀菊是不宜作为王牌出战的(除非能确保前二战必胜),拳灵活性最强,身法剑有飞雪+流星,悟性剑有两仪+独孤,臂力刀有霸刀+血魔,内功可以太白+九阳、蛤蟆、十象、北冥任一或者九阳、蛤蟆、十象、北冥任二,轻功可以神行、三花、疾风步、血影步任二。混六因为很多人都在躺床,所以武学池深的选手非常多。
规则二:中军战胜负将决定王牌战特权二选一:ban对方一个武学或者一次用药机会(绝品药和生生药除外)
实战中,大家都会选择ban对方武学,用药的打法有待开发,虽然有人指出某些副本药或者珍品药也很变态,但实战中大家还是舍不得用。
中军战获胜将使得己方王牌选手获得极大的优势,尤其是当对方王牌选手武学池深度不够时,ban对关键武学将直接决定比赛胜负。第一届独孤杯,就有王牌选手被ban关键武学直接投降的情况。但这也不是绝对的,被ban武学九成应战后绝地翻盘力挽狂澜的情况出现过好几次。
如果己方王牌战武学池深度不够,但绝活很强,建议中军放最强选手。例如九剑作为王牌(被ban九剑直接gg的那种),中军放最强的选手。
规则三:先锋战胜负将决定后续所有比赛(含中军战和王牌战)特权二选一:己方强制先手或对方九成。
实战中,大家都会选择对方九成,强制先手的打法有待开发。其实我觉得对于某些非身法队伍vs身法队伍的情形,非身法组采用强制先手还是挺有用的。
由于比赛在公屏举办(主要是为了方便录屏,巅峰录像机制太垃圾),经验在比赛中的影响举足轻重,尤其是某些三轮经验还未恢复的选手,如果失了先锋战,经验劣势太大会导致各种miss和格挡,反之如果赢了先锋战让对方九成,经验劣势就能大大弥补,直接打出碾压性效果。
规则四:每一轮比赛赛前,双方队伍都必须将己方出战顺序和比赛使用的武学报备,只能报备一套武学且不能变更(被ban除外)
采用该规则是为了避免死循环的情况出现,暴走的武学克制机制导致公屏先发言的一方非常劣势,因为对手可以根据对方武学秒切武学去针对。之前有次官方比赛因为这个还发生过冲突。报备就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因此赛前是一个双方相互博弈的过程,不仅要猜对方出战顺序,还要猜对方出战武学。
规则五:双方队伍约时间开打,打之前告诉裁判并报备顺序武学
这个机制的好处是让比赛时间相对灵活,其实组织比赛最怕的就是人多了没法同一时间大家都在线,尤其是某些大佬平常工作非常忙,来无影去无踪的。这个机制就使得时间问题得以调和,无论参赛人数多少,都只要凑六人时间,因为两组队长可以直接对接,约双方队员都ok的开战时间。在这个机制下,混六第二届独孤杯实现了42位罕有玩家(包括两位神乎和两位准神乎)大乱斗的壮举,这个即便是官方比赛也没做到过,这就是赛制的影响!

三、第二届独孤杯赛程
共42位参赛选手,分为14组
第一轮:14进7(抽签分组),胜者7队进入三轮,负者7队进入二轮
第二轮:7个负者队伍中最高小分的N个队伍决出一个复活队伍进入三轮。复活赛的对阵采用循环战
第三轮:8进4
第四轮:4进2
第五轮:冠军战&季军战
四、第二届独孤杯参赛选手一览及赛事前瞻
本次独孤杯集合了混六的大部分高端战力,但是考虑到混六六北和秀菊非常少,而顶端的九剑、霸十并未参赛(天魔、壁佬、秃佬),此外一些拳刀大佬未参赛(鸭总、贺佬、陈佬),还有一些躺床大佬(鸡哥、老贼、袜佬)没有参赛,因此本次比赛主要以飞太、霸十、真九为主,大致代表了跨服战斗的中高端pk现状。
参赛选手及分组如下:
A组

武学:独太神(剑)+真九神(拳)+霸十神(刀)
装备:17s+1真武
等级:二轮神乎+二轮罕有(即将)+二轮罕有
真元:约100w
经验:两高一低
大脑:看破红尘客
一句话总结:水佬带队,夺冠热门之一
B组

武学:飞太神(剑)+霸十神(刀)*2
装备:18s
等级:三轮罕有8+二轮罕有+二轮罕有
真元:约100w
经验:整体较低
大脑:云豹
一句话总结:云豹是福将
C组

武学:真九神(拳)+血蛤神(刀)+飞太三(剑)
装备:19s
等级:二轮神乎+二轮罕有+二轮罕有
真元:约100w
经验:整体较高
大脑:亚樵
一句话总结:年轮太强,夺冠头号种子
D组

武学:玄易水(拳)+霸十神(刀)+飞太神(剑)
装备:17s+1千鸟
等级:三轮罕有10+二轮罕有+一轮罕有
真元:约80w
经验:整体一般
大脑:醉酒
一句话总结:实力强劲,但经验是个问题
E组

武学:波罗神(拳)+三九神(刀)+燎九疾(棍)
装备:17s
等级:三轮含有3+二轮罕有+二轮罕有
真元:约100w
经验:整体较低
大脑:雪晴
一句话总结:非主流组,大脑很强,燎原很腿
F组

武学:秀菊神(暗)+霸十影(刀)+霸九疾(刀)
装备:17s
等级:二轮含有10+三轮罕有+二轮罕有
真元:约100w
经验:整体一般
大脑:年轮的师傅-沫雪
一句话总结:轻功是软肋,飞叔无敌
G组

武学:真九神(拳)+独太神(剑)+独九神(剑)
装备:19s+1烈火
等级:二轮含有+二轮罕有+一轮罕有
真元:约90w
经验:整体一般
大脑:年轮的徒弟-刀马
一句话总结:武学配置很强,双独孤+神器真九神
H组

武学:霸十疾(刀)+独太神(剑)+九九三(拳)
装备:19s
等级:三轮轮含有6+二轮罕有+二轮罕有
真元:约90w
经验:整体一般
大脑:萌萌书
一句话总结:队伍很强,可惜对上c组,剑指复活
I组

武学:飞太神(剑)+飞太神(剑)+飞太三(剑)
装备:18s
等级:二轮罕有+二轮罕有+二轮罕有
真元:约80w
经验:高
大脑:北酱
一句话总结:三剑下天山,18出所过之处寸草不生,唯惧霸十
J组

武学:飞太神(剑)+霸十神(刀)+飞太神(剑)
装备:18s
等级:二轮罕有+二轮罕有+二轮罕有
真元:约80w
经验:非常高
大脑:姑娘
一句话总结:大脑很强,经验丰富
K组

武学:飞太神(剑)+独太神(剑)+飞太疾(剑)
装备:19s
等级:二轮罕有+二轮罕有+二轮罕有
真元:约80w
经验:较高
大脑:夏辞
一句话总结:带九剑的三剑组合,实力比较均衡
L组

武学:三九神(刀)+如罗神(拳)+三九神(刀)
装备:20s
等级:二轮罕有+二轮罕有+二轮罕有
真元:约100w
经验:很高
大脑:晗玥
一句话总结:综合实力非常强,大脑在线的话有夺冠实力
M组

武学:飞太神(剑)+霸十神(刀)+真九神(拳)
装备:19s
等级:二轮罕有+二轮罕有+二轮罕有
真元:约80w
经验:较高
大脑:小黑炭(第一届独孤杯九成被ban武学绝地翻盘的奇迹缔造者)
一句话总结:极易被低估的组,有黑马潜质
N组

武学:霸十神(刀)+霸十血(刀)+真九三(拳)
装备:19s+1千鸟
等级:二轮罕有+二轮罕有+二轮罕有
真元:约100w
经验:较高
大脑:哒咩
一句话总结:装备很强力,综合实力很均衡
第一轮对阵情况如下:
K组 vs D组
I组 vs B组
A组 vs F组
J组 vs G组
M组 vs N组
H组 vs C组
E组 vs L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