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风俗
2022/02/1515 浏览游戏百科
元宵节的风俗,从它的形成来看,第一个风俗就是燃灯。所以张灯结彩、赏花灯的历史最早。没灯怎么办,点火把。中国西南地区的人们的“火把节”,实际上也是元宵节赏灯的变种。古代元宵节赏花灯种类繁多,盛况空前,许多诗人、词人通过诗词记录了当时的盛况。隋炀帝杨广有诗:“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唐朝卢照邻有诗:“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苏味道有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浓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宋朝的苏东坡有词:“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宋朝的辛弃疾有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明朝的张居正有诗:“今夕何夕春灯明,燕京女儿踏月行。灯摇珠衫张华屋,月散瑶光满禁城。”,而宋朝的宰相王安石,更是凭借一副对联“上联: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下联: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赢得状元和美娇娘,双喜临门。
除了赏灯以外,元宵节节最大的风俗,就是吃元宵。吃元宵这个风俗,据说是从宋朝开始的。最早的元宵,名叫“浮元子”,元宵的做法,和现在也差不多少,外皮用糯米粉搓成球,馅或荤或素,多种多样,有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因为元宵在水中煮时或浮或沉,所以被人们称为“浮元子”。元宵有团圆之意,一家人一起吃,凭添了许多喜庆团圆的味道。关于吃元宵还有一个故事,袁世凯称帝后,忌讳元宵谐音“袁消”,下令将元宵改名“汤圆”,一直流传至今。
猜灯谜也是从宋朝开始有的,那时候早就发明了纸,人们将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颜六色的花灯上,再加上一些赌注,为赏花灯添了诸多乐趣。史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富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戏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
放烟花是伴随着火药的发明而增加的喜庆,始于隋,盛于唐宋。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硝石出陇道”的记载,隋朝时诞生了硝石、硫磺和木炭三元体系火药,同时产生了用于娱乐的烟花。清代时关于元宵节放烟花有如下记载:“花炮棚子制造各色烟火,竞巧争奇,有盒子、花盆、烟火杆子、线穿牡丹、水浇莲、金盘落月、葡萄架、旂火、二踢脚、飞天十响、五鬼闹判儿、八角子、炮打襄阳城、匣炮、天地灯名目。富室豪门,争相购买,银花火树,光彩照人,车马喧阗,笙歌聒耳”。
除了以上的风俗之外,为了庆祝元宵节,各地还产生的不同的风俗,或载歌载舞,或踩高跷、舞狮子、划旱船等,有的地方还有走百病、烤百病、祭门祭户、逐鼠、迎紫姑、送孩儿灯、摸门钉、结羊肠、蚕卜、看杂技等风俗,充满了地域特色。有的古代有现在消失了,有的流传到现在一些地方仍在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