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杨广
修改于2022/03/211219 浏览综合
简单说一下我知道的,再辟几个老谣
1.人口问题(在户口人数)
隋灭南陈后是3200万人
开皇末年,公元600年是4450万人,870万户
平均一年增长113万,
604年杨坚死,杨广登基。
根据《通典•食货七》大业5年(609)记载是890万户,4601.9万人
按照杨坚开皇时期的增长速度就算减半,600-604年也得增长个200万。604年差不多就是个4650万人,问题来了,怎么大业五年还少了?
哦,还有,杨广大业兢兢业业治理,结果是唐朝初年人口不足200万户,1000万人
649年才恢复300万户《通典》
永徽三年380万户
神龙元年615万户,3714万人《资治通鉴》
14年搞得天下损失9分之7的人口
这执政能力,千古无二![[嗒啦啦2_优秀]](https://img.tapimg.com/market/images/bbb6da13ee1c31ee1405e261f12f366e.gif)
![[嗒啦啦2_优秀]](https://img.tapimg.com/market/images/bbb6da13ee1c31ee1405e261f12f366e.gif)
2.军事问题
杨广的战绩主要有登基前灭陈,征高句丽,西域归附,征吐谷浑,征林邑,征琉球
①灭陈
这玩意史书记载清清楚楚打之前杨坚是跟高颎商量好了灭陈方法
《北史 卷七十二 列传第六十 高颎传》:高颎曾向隋文帝献灭陈之策。内容如下,开皇二年,长孙览、元景山等伐陈,令颎节度诸军。会陈宣帝殂,颎以礼不伐丧,奏请班师。萧岩之叛,诏颎绥集江汉,甚得人和。帝尝问颎以取陈之策,颎曰:“江北地寒,……不出数年,自可财力俱尽。”帝用其策,由是陈人益弊。
高颎是正儿八经的军队指挥者,任元帅长史
杨广他弟杨谅打外族的时候也是高颎陪同,官职都一样
最后贺若弼等人攻入南陈,50万军队打户口50万,人口200万的南陈,还是挂名主帅。
2、征高句丽
这个就充分的提现了杨广的军事能力,100万人征高句丽,瞎指挥,被锤,
孙权10万人征合肥被叫“孙十万”
杨广也得是个“杨百万”
人家将领本来都赢了,杨广下令众人不能随意做决定,得向杨广报告听命令,
100万人,结果显而易见,宇文述战败,辛世雄,麦铁杖战死。第一次征高句丽失败(宇文述跟杨坚的时候可是很猛的,到杨广手里被乱杀)
第二次征高句丽、杨广长记性了,让将领
“便宜行事”但是杨玄感反叛,失败
第三次征高句丽、来护儿连胜,高句丽请降,杨广这傻冒信了,命令人家觐见,人家不听
还拿隋军筑了京观,这算胜?![[嗒啦啦2_吃瓜]](https://img.tapimg.com/market/images/6eb1d083dff1c09692102cb5a98727f3.gif)
![[嗒啦啦2_吃瓜]](https://img.tapimg.com/market/images/6eb1d083dff1c09692102cb5a98727f3.gif)
3、征突厥
不得不说杨广真的离谱,突厥从581年开始在杨广杨素长孙晟裴矩等人一系列操作下分裂削弱,结果607上表称臣,然后经过杨广十年治理国家(605-615),四处征战,615年杨广在雁门被突厥十几万军队围控,最后靠着和亲的公主义成公主逃过一劫。
4.西域归附
裴矩重金贿赂的,爱算就算吧,
《隋书 裴矩传》 “矩遣使说高昌王麹伯雅及伊吾吐屯设等,啖以厚利,导使入朝。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
5.隋灭吐谷浑设四郡
真的,没几年人家又拿回去了,到唐朝吐谷浑才没
6.征林邑,
这玩意是隋文帝晚年决定去打的,结果文帝死了,然后炀帝让出征,打赢了,然后死了一半士兵,主将刘方也死了
7.征琉球
这玩意那时候还是个部落
杨广这战绩属实厉害,![[嗒啦啦2_牛逼]](https://img.tapimg.com/market/images/db7cf8ec4c9f8ebacde83ec02c643b50.gif)
![[嗒啦啦2_牛逼]](https://img.tapimg.com/market/images/db7cf8ec4c9f8ebacde83ec02c643b50.gif)
不说了,有时间再补充,困了,![[嗒啦啦2_累]](https://img.tapimg.com/market/images/7bc63f2ddd8fef972ec60e42311e1cac.gif)
我先睡一会儿
![[嗒啦啦2_累]](https://img.tapimg.com/market/images/7bc63f2ddd8fef972ec60e42311e1cac.gif)
![[嗒啦啦2_累]](https://img.tapimg.com/market/images/7bc63f2ddd8fef972ec60e42311e1cac.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