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改游戏”为何屡屡成为“二次元智商税”?

2022/09/2767 浏览综合
TapTap
自古漫改多粪作,不管游戏本身的玩法内容有多差,只要有一个比较好的动漫IP加持,多半都能取得不错的市场成绩。
自从2018年之后,动漫IP改编的手机游戏井喷式爆发,每隔一小段时间就会有几款大家耳熟能详的漫改游戏作品上线。但时至今日,如果你还关注这些游戏就会发现,其中的很多已经停更、停运甚至关服跑路,能够长线运营的实际上少之又少,寿命短暂似乎已经成了漫改游戏的一大特点。而正是因为“换皮严重”、“缺乏游戏乐趣”等等原因,现在的玩家多少已经有点“谈漫改色变”了,几乎把“漫改”和低质划上了等号。
那么漫改游戏究竟为何会陷入如此困境无法解脱呢?
TapTap
IP既是流量,也是桎梏
对于大部分成功的动漫来说,游戏化是一个非常合理的IP利用方向;而对于游戏来说,拥有一个优秀的IP加持,势必能在前期宣发和游戏第一印象上获得动漫粉丝的支持。
只要是一个百万级粉丝量的动漫IP,基本上就能在前期为游戏积攒下几十万的用户支持,虽然随着游戏成品的展现,势必会有一些不喜欢游戏玩法风格的粉丝流失,但一般情况下有IP加持的游戏在前期确实能比一般独立游戏拥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TapTap
更何况在大部分情况下,成功ip的粉丝大多是已经被动漫筛选过消费力的群体,想要在这部分群体身上赚到钱是要比硬靠游戏内容和玩法从纯粹的玩家身上赚钱来得容易;如果还能配合动漫的档期上线、宣发,更是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某种意义上的“粉丝经济”。
而且在游戏制作领域,几乎不存在“花小钱”就能办大事的情况,每个游戏上市之前能获得的开发资源是有限的——虽然花了大价钱买IP,对应的开发成本就需要压缩,但对于一般的手机游戏来说,玩法的设计实际上不需要消耗多少开发成本,毕竟玩家普遍能接受的游戏玩法就那么几个,所以很大一部分成本来自于编剧、美术。
虽说现在国内的手游制作团队美术一个比一个强,但是在剧情编写方面大多不是通俗的勇者斗恶龙,就是缺乏感染力的架空世界自嗨,偶尔还能遇上几个夹带私货舔老板的,能写好世界观设定和故事剧本的并不多。
TapTap
而IP授权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世界观、主线故事简单套用改写就能获得不错的效果,美术风格和原作保持一致就绝不踩雷。
但相对的,由利好带来伴生问题也非常明显。
一方面,IP授权既然已经拿去了很大一部分开发预算,游戏玩法和游戏性显然无法做得非常出众,而且本身游戏还未上线就已经背负了很大一笔授权成本,游戏设计上势必会以营收作为首要目标。
另一方面,虽然漫改游戏前期通过IP能积攒下很大一部分有效用户,但转化而来的这部分对游戏的期望值普遍远高于一般玩家,纵使开服繁荣昌盛,后续也很难长久维护这部分粉丝的需要,失望的粉丝也容易带来很多过激的负面评价,非常不利于游戏的后续运营。
与此同时,由动漫展开的世界观和剧情故事同样存在长线运营方面的问题。或许在游戏开服之初,由于很多动漫IP都通过长久的连载积攒下了丰富的内容,所以改编创作都非常简单,很快就能把游戏的基础剧情和内容填充完成,但是随着游戏版本更迭,后续难免会遇上动漫更新跟不上游戏更新进度、动漫完结停更等等问题,前期的优势很快就会成为游戏走向衰败的导火索。
像我们以前文章提到的《重生史莱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虽然玩法设计差强人意,但是游戏对动漫剧情的像素级复刻照顾到了很大一部分粉丝的需要,前期还是有很大一波粉丝群体买账,只是后期动漫没内容更新导致游戏更新也止步不前,直接致使游戏在玩家间的口碑直线下滑,最后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类似于这类的游戏不胜枚举,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就是从诞生之初就戴在漫改游戏头上的枷锁。
TapTap
漫改游戏破局点:创新和质量才是硬道理
好的漫改游戏也不是没有,比如之前戏称“养活了整个B站”的FGO。但要说FGO的起点,实际上是要比很多漫改游戏都要低的,它无论是IP影响力还是早期游戏制作的水平其实并不如很多同时期的作品,甚至本身作为一个游戏性不高的早期“回合制卡牌”其实一开始就决定了它和其他漫改游戏一样只能成为一个粉丝向的作品,也从来没有人会去说FGO是一款靠游戏性取得成功的作品。
TapTap
粉丝向逻辑非常简单粗暴,剧情好我就追,人设好我就厨,反正我看高兴玩高兴了就愿意花钱。
FGO前几章的游戏剧情基本是与动漫本身的高人气角色有关,迅速吸引了第一波动漫粉丝入坑。为了摆脱前面提到的漫改游戏固有问题,六、七章以后FGO开始走自主发展的高质量剧情道路,成功地稳住了基本盘并持续吸引新的玩家加入。这一点上其实FGO已经避开了传统漫改游戏关于剧情方面的坑,更接近于很多独立游戏的开发思路。
实际上走到这一步我认为运营方面已经不需要花太多心思了,当玩家的G点和运营想要的营收点产生了共鸣,只需要不触碰玩家的核心利益,多半不会有太大问题,再加上FGO实际上在游戏大环境的运营上也在做诸多积极的改变,所以取得长线成功也是顺其自然的事情。
但是从这点来看,FGO实际上并不算是把传统的漫改玩法走通了,而是在漫改这条路上开了一条岔路,这条岔路本身还是需要开发能力和策划团队的技术力保证的,并不是谁来都能走通,除了FGO、火影手游这种本身质量上乘,IP授权加分的作品,大部分玩家又能说出几个叫好又叫座的漫改游戏呢?
基于魔兽IP改编的动漫IP改编的游戏《我叫MT》都出到4了,《死神》化名的《境界bleach》正版授权作品都几个了,没几个能活个几年还受玩家好评的。毕竟和“以自研独立游戏的开发难度做一款好的漫改手游”比起来,直接换皮批量化生产做粉丝经济来钱才比较快。
所以优秀作品凤毛麟角,平庸作品遍地或许才是漫改游戏的普遍状况,而遗憾的是这一状况直至今日也很难有所改善。
因为本来这篇文章是打算做一篇最近新出的漫改游戏测评,但是体验过后思来想去确实没有什么可圈可点之处,无非又是一款套IP赚快钱的手机游戏。
我们其实能够看懂动漫IP改编这条路是什么样子,知道其中有很多无法完全平衡的问题,也充分理解“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但漫改游戏毕竟还是游戏,除开一部分由动漫IP吸引过来的原著粉玩家,还有很大一部分单纯只是为了玩游戏的用户。
TapTap
在这部分玩家眼中,大部分漫改游戏作品都是剧情演出像是PPT,故事内容没有动漫补充就断断续续,游戏玩法全是换皮的低劣之作,几乎毫无吸引力可言。很多时候将其伪装在“粉丝向”作品的外表下,也无法掩盖其只打算圈钱的心。
同时从个人来说,也没有人希望自己喜欢的IP总是成为收割自己钱包的工具。我们实在不愿意就着个人对于动漫的热爱就给大家推荐一款没有什么优点的游戏,进一步污名化本来就已经有些负面含义的“粉丝向”这个形容词。
玩家可能无法准确描述出自己喜欢什么样的游戏,但是有的游戏一眼看上去就很难让玩家喜欢,哪怕戴着“粉丝滤镜”也同样如此。
——end文:麦梓 编辑:句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