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衙闲谈】秋深渐入冬,立冬这天有哪些习俗?
嗨,各位领主们,我们又见面啦~最近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逐渐降温,大家走在街上,有没有感觉到一丝寒风呢?一眨眼我们就要迎来冬天啦,对于“四立”之一的立冬,你了解多少呢?

“立冬”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是24节气的第19个节气。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也就是说呀,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所以大家的秋衣秋裤,可要准备起来咯(^.^)
不仅如此,在我国古代,还会将立冬后每的五天再定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意思是: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这样的说法充满了想象力,且极富戏剧性。
那么关于立冬,又有哪些习俗呢?跟着貂蝉一起来看看吧(^_^)v
【补冬】

立冬后,就意味着今年的冬季正式来临。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
有谚语称,“立冬补冬,补嘴空”。此时进行食补,可补充元气抵御冬天的严寒。饮食上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多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另外多喝水,少吃刺激性食物,少饮烈酒。北方立冬习俗典型代表是饺子,而南方立冬大都以肉类为补,如羊肉、牛肉、海鲜等等。
【吃饺子】

饺子的谐音是“交子”,所以季节交替,或者新旧岁交汇的时候,北方人都有吃饺子的习惯。而且饺子的形状很像耳朵,所以人们认为在立冬这天吃水饺,整个冬天就不会冻到耳朵。
【贺冬】

在汉代即有此俗。东汉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见顾禄《清嘉录》卷十一)。民国以来,贺冬的传统风俗,似有简化的趋势。但有些活动,逐渐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办冬学、拜师活动,都在冬季举行。
好啦,今日的立冬知识小科普,就暂告一段落,大家立冬时节经历过什么有趣的事情吗?可以评论区告诉我们哟,我们下期再见*^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