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爷》
2020/07/21219 浏览同人专区
师爷是个好人。
但大部分人都不这么觉得。或者说,除了京城的某些人以外,没人知道他是个好人。
大部分天下人骂他什么呢,有骂‘佞臣’的,有骂‘反贼’的。
其实师爷也很无辜,他什么也没做。
准确来说,除了学习一些知识,以及他什么也没做。
在他来应天府前三十年,他的家族也可谓是朝中权贵,独得圣上恩宠。奉旨搜寻民间学识。什么学识呢,倒也不是***械那些。
也就是挖一挖井,种种棉花,烧烧碳,炼炼铁这样子。虽然都是些民生学问,但其价值可不比几万只洋人的枪械,几万个勇猛的士兵差。可谓风光无限。
师爷那时候,也是个五陵年少争缠头的纨绔子弟。是啊,家里有个大哥执掌家族,兄父安康,也不需要他个次子做些什么。他与其他纨绔子弟唯一的不同,是他被兄长压在书房里,学完了几十年来家族搜寻的民间学问。
甚至于,某些由于种种原因,从未被拿出来使用的技术。
当他和其他好友醉生梦死,流连勾栏的时候,没人知道他肚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能够震动多少人。
后来啊,后来世道变了。
殿上的那个人换了一个,那也只是半月光景。从遇刺,到驾崩,再到太子继位太快了,他还没来得及消化吸收这些大事。
更大的事发生了。
通敌!
谋反!
暗杀皇帝!
如果说皇权的继承像是一场震惊天下人的戏剧,那么家族的没落只能算是匆匆而过的闹剧。
那天早晨他还才从戏女的温柔乡中睡醒,就看到一路官兵闯了进来,当他被压往官府的时候。远远望过去,有兄长,有父亲,有二伯,有昨天还骑在自己脖子上吃糖葫芦的小侄儿。
他们的头颅被挂在城门。
接下来几个月发生的事就像是一场梦。
后来不管师爷再怎么回忆,都只记得一排人头悬挂在城门。
晃荡晃荡。
晃荡晃荡。
或许是新皇继位,不宜赶尽杀绝。又或是往日父兄的关系网,即使各自惨淡,但还是拼死捞了他一把。
最终,株连九族,却留下了最不中用的纨绔子弟师爷。
师爷被发配的那天,全京城的人都来看了。鸡蛋,菜叶子,石头,一堆一堆地往他脸上砸。
而这些他都不记得了,他只记得离开京城时,他回头看过一眼。
人头已经被取了下来,但是干涸的血迹还留在那里。
离开时下着暴雨,他朝着京城看了最后一眼的时候,暴雨还没能冲刷干净那些血迹。
危机并未随着师爷的流放而消失。
仿佛是殿上那位的故意纵容,此行凶险。他的命,不会留在京城,倒很可能会留在某处荒野山林,留在一帮似匪非匪的山贼刀下。
但他还是活下来了,从京城的监牢中到了发配的途中,又从发配的路上潜逃,一路逃到了应天府。
他并不是天命之子,总能死里逃生。
是他家族的那些,所谓的‘党羽’拼死换来的结果、
当他走到应天府的界域石碑处时,最后一位身着黑衣的男子停了下来,说:“从此,我们齐家,谢家,温家,,,不欠你们的了。”
确实不欠了。当年权倾朝野时的那些人情,恩义都用尽了。
师爷一个人走进了应天府。
这一待就是三十年。
应天府远离京城,没人会注意这个穷困潦倒的小地方。
他就这么得过且过地过着,他冷眼看着老知府上任,三年将应天府管理地日益繁荣。他甚至还暗地里忧心过自己会不会因此暴露。
后来,换了东厂秦公公的侄子,一个搜刮民膏民脂的矮胖子。他松了口气,又为自己卑劣而阴暗的心思而苦笑。
离那场变故已经有三十年了。
现在又换了一个知府,据说是当年那个爱民如子老知府的长孙,他也不在意了。
他没多少活头了,要是那个小知府真能将应天府管理好,那可真是太好了。
结果新知府上任没几天,那个眼珠子老是转溜溜的小知府找到了他。
那时候他正出门打水,提着水桶回家的时候,小知府正坐在板凳上,嘴里嚼着肉干,笑眯眯地看着他,还在喂他的猫小雪儿喝水。
小雪儿听到声音,从小知府手上跳了下来,跑过来蹭师爷的小腿。
这也是只老猫了,有点跑不动,喵喵地叫了几声就有些气力不足。
师爷放下水桶抱起猫,听见小知府的声音。
“老爷爷,我爷爷说,他在应天府给我留了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种棉花能炼铁的智囊,就是你吧。”
师爷摆摆手,示意他只是个行将就木的老头子。
这个小知府也没难为他,帮着他提了水桶,又是擦桌子又是做饭。回过神来他已经坐在餐桌上拿着筷子,筷子上夹了一块鲜嫩的豆腐。
等到吃完,小知府又帮着洗碗,还喂了猫。
师爷说:“你走吧,我只是个要死不死的老头子,什么也不记得了。”
小知府又在转他那滑溜溜的眼珠子,看得师爷眼睛酸酸的。年少时他兄长当年也爱这么把眼珠子转得溜溜地,每次都没安什么好心。后来被父亲狠狠教训了一顿。
“老爷爷,我也不想劳烦您老人家,可是,你兄长托付给我爷爷的那一脉人也要吃饭什么的,养了这么多年我爷爷也难做啊。”
师爷好像猛地抽了一下,眼前仿佛看见了从勾栏出来那一天那一瞥,匆匆看见的一排人头。
小知府也不笑了。这一天他和师爷讲了很多。
比如三十年前的那场变故,当今圣上,师爷家族,老知府一脉又在其中有了几重算计。
最后,第二天的时候。
衙门来了一位师爷,应天府的各位府民都有些眼熟。虽然师爷平时从不和外人交流,深居简出。但住了三十年,大伙对他还是会有些印象的。
于是某些老太太老爷子就问:“老头子,你怎么和知府大人混上的,就你这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的性子,也能当师爷?”
师爷笑眯眯地:“别看我现在这么古怪孤僻,我年轻时候可是京城有名的纨绔子弟呢。”
于是大家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