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不死的“杨永信”,飞不出的13号房

2023/2/104445 浏览综合
TapTap
文丨阿蒙
最近几天的新作消息可谓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各种具有相当讨论度的高质量作品层出不穷,既有打破Twitch单机观看纪录且极具争议的《霍格沃兹之遗》,也有玩家们期待已久的《塞尔达传说 王国之泪》。
这也让一些本该引人注意的小作品,反倒没啥人在意了。
其中就包括《飞越13号房》,这部从题材开始就精准戳中国内年轻玩家痛点的互动影像游戏——它讲述了一个关于“戒网瘾”的故事。
TapTap
steam完整版售价60.8元
《飞越13号房》的剧情改编自临沂市网络成瘾戒治中心主任的真实故事,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雷电法王”杨永信
说到这个名字,你或许会好奇,这个打着“网瘾治疗”的名号电击了6000多名青少年的恶魔,现在怎么样了?
TapTap
去年年底,B站一名叫做“装死猪崽”的用户曾在某视频的评论区透露,据他所知,杨永信前年患上了偏瘫,目前处于一个半身不遂的状态,正在靠针灸电击进行治疗。
TapTap
图源网络,真假未知
尽管这名网友在发完评论后已修改了自己的用户名,且相关截图都已经被赛博包浆糊得不成样子,但如此鼓舞人心的“喜讯”却还是飞速传播遍了全网。
当时就有不明真相的用户质疑,对一名60岁的老人的伤病如此幸灾乐祸,是否是有些残忍了?
是的,这个被曝光于2009年的故事已经足够陈旧,而临沂市网络成瘾戒治中心也早已关停,现在我们回忆起“杨永信”三个字,脑子里第一时间出现的不是受害者惨痛的经历,而是B站鬼畜区层出不穷的剪辑恶搞创作。
TapTap
《黎明杀机》中以杨永信为原型的角色
再加上许多传统玩家对真人扮演的互动游戏并没有太大兴趣,所以《飞越13号房》热度最高的阶段应该也只停留在了预告时期。
但随手刷刷这两天的热搜,“养3年狗狗被父母偷卖孩子绝食抗议”、“13岁男孩考试18分被父亲意外刺死” 、“38岁男子因未婚被母亲带医院检查”,这些社会新闻里层出不穷的“中国式家长”争议,无疑在警示着我们那个强压教育的年代还没有过去。
TapTap
所以在我看来,这个游戏目前的讨论度如此之低,实在是一件让人遗憾的事情。这些刻在一代“网瘾少年”记忆里的伤痕,不应该就此被娱乐化乃至遗忘。
毕竟,“这不是游戏,是现实。”
TapTap
游戏中的台词
※下方大量剧透预警
2008年,7集电视纪录片《战网魔》将在6月30日晚上8点20在中央电视台12频道《第一线》栏目播出,央视记者刘明银深入采访报道了著名戒网瘾专家杨永信的治疗效果。
在这个节目的镜头记录下,大量的“问题学生”在接受了杨永信的治疗后,成功痛改前非与父母重建亲情。曾经发狂扬言要杀死父母的网瘾少年,在治疗后跪倒痛哭着悔过自己的过去。
TapTap
《战网魔》中家长对WOW的描述
节目与同名书籍一经推出,立刻吸引了无数将孩子教育视为难题的父母,他们把杨永信当成了救星,纷纷把自己的孩子送往了这所学校,更多类似的“戒网瘾”机构也在全国应运而生。
各路媒体与杂志纷纷发文,策划专题节目对杨永信的所作所为大肆赞扬,相信你可能也有着类似的记忆。
TapTap
《飞越13号房》主角张扬的妈妈,也就这样看到了这所位于东南亚的“感恩国际教育中心”的宣传广告。
玩家所扮演的张扬是一名天天逃课蹲网吧的问题学生,尽管游戏水平高超却也因此惨遭学校劝退。
当母子二人站在学校门口时,校园里的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感恩学校的同学、荣誉等身的杨永恩校长以及和蔼可亲的教官,张扬妈妈也就这样放心地把他留在了这里。
TapTap
图中白衣男子为角色杨永恩
尽管此时的张扬已经发现了学校的猫腻,妄图逃跑并恳求母亲,可在张扬妈妈眼里这只是他逃避学习的借口罢了。
而逃跑失败的张扬,他所即将面临的是“13号感恩治疗室”里刺穿大脑的电击疗法。
TapTap
这种治疗方法被现实中的杨永信称之为”电休克治疗“,是用一定量的电流通过大脑,引起意识丧失和痉挛发作,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在游戏中,玩家需要在电击治疗时点击说出杨校长希望我们听到的话,诸如“感恩”、“我错了”等语句,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TapTap
2016年广东卫视《社会纵横》节目组曾策划过一期专题节目“当叛逆青春遭遇‘问题学校’”,邀请了一名曾在杨永信网戒中心接受过治疗的“患者”小秋,讲述了治疗的经过。
小秋在2015年进入网戒中心时已经23岁了,治疗方法也改良成了用所谓“多频脉冲治疗仪”往插在手指上的针灸针里导电,但所能感受到的还是“剪子插在手心里的疼痛”。
TapTap
广东卫视《社会纵横》
不仅如此,在治疗时杨永信还会循循诱导“患者”,让他们亲口承认自己有网瘾并需要治疗,并最终向他屈服。
在《飞越13号房》的设定中,如果玩家操控着张扬在游戏中一味忍受这些不合理的治疗与压迫,就能像现实中绝大多数的“网戒”成功案例一样,学会感恩并在离开之后抱着父母痛哭流涕,承认自己的错误。
这不是“痊愈”,只是因为太痛了。
TapTap
游戏结局之一
玩家也可以选择假意接受治疗的同时与室友小胖策划出逃。可没想到他逃出学校之后才发现,整个小镇的人其实都是感恩学校的帮凶,他们都靠学校带动赚了个盆满钵翻,自然不会放走张扬。
后来被抓回学校的张扬才知道,小胖靠着供认自己的路线获得了“毕业”离校的机会,而在接受了长达15天暗无天日的电击治疗后,张扬也明白了只有隐忍获得校长的信任,才能获得走向好结局的机会。
TapTap
接下来的故事,熟悉这套剧情冒险类游戏的玩家们应该也都能猜到,大概也就是积累NPC好感度获取盟友、完成一些小搜证解谜,然后耐心等到记者来校采访的时间点,离开这个学校。
TapTap
记者与张扬的拥抱
当记者与张扬面对面单独聊天时,记者问他:“会痛吗?”张扬担心门外隔墙有耳,一直以完美的假话掩盖记忆里的伤痛,但眼泪却出卖了他。
“为什么哭呢?”
“我没有。”
“你流眼泪了。”
“没有......我想待在这儿。”
这段游戏中张扬与记者的对话,来自现实中CCTV13节目《网瘾之戒》记者柴静与当时还在杨永信网戒中心的患者的对话。
TapTap
在采访结束之后,柴静还对当时在场的家长进行了一个随机调查,当她让曾经对孩子使用过暴力的家长举手时,人群黑压压一片几乎全部都举起了自己的手。
同样,觉得自己溺爱孩子的、因为忙而不顾及孩子的、将怒火发泄在孩子身上的、不懂怎么去跟孩子沟通的,这些问题都获得了半数以上家长的举手。
TapTap
反过来,当柴静询问起这些“患者”,“在你们以往的想法中,认为父母不爱你们的,请举一下手”时,在座几乎全部的孩子也举起了自己的双手。
同样的场景被复刻到了《飞越13号房》中,只不过揭发真相的不再是那些以伪装才能离开机构的“痊愈者”,而是从未屈服的主角团,这便是游戏为你准备的第一个好结局。
TapTap
另一个结局要比这“燃”得多,不需要记者的帮助,主角团们靠着一场刻意制造的混乱,最终带领全体学生们逃出了深渊。但是学校却没有被推翻,张扬为了揭发真相只能隐姓埋名在小镇中,继续与杨校长斗争。
在长期的压迫与折磨下终于等来的这两个结局,无疑不是大快人心且精彩纷呈,只不过还是不能让玩家满意,因为它们俩无一例外都太假了。
TapTap
游戏结局时的字幕
也是直到这一刻,许多人才能清醒地认识到,这是游戏,不是现实。
而制作组也早已预料到了玩家的反应,当你通关之后再回过头去看看这一章的标题,它叫做“最终的幻想”,现实中根本不存在Happy Ending。
TapTap
那些“患者”们大多数的人生,往往是在游戏第一章就能走完的结局:“妈妈的乖孩子”。
张扬没有反抗,顺从地来到学校再顺从地接受电击,然后在电击的阴影下成功“治愈”,余生再也不敢反抗母亲的任何控制,这才是现实。
孩子永远在等家长的道歉,家长一直在等孩子的感谢,往后循环,又是下一代人的诞生。
TapTap
到此为止,《飞越13号房》算是把玩家重新拉回了这些新闻片段中,以第一视角真正去感受那些网戒学校的压抑与痛苦,所记载的故事也与当年的纪录片差不多。
对旧事的重现,纵然能让更多人铭记杨永信的恶行,可依然不够。真正让这个游戏飞越“13号房”的,是游戏中所设置的一个《世界留言本》。
TapTap
在这个留言本中,玩家看到了在杨永信与网瘾之外,更多遭受过“矫正教育”的孩子们。
TapTap
他们中有的人甚至只是像游戏中女主角一样谈了个恋爱,亦或者只是喜欢踢足球而荒废了学业,就被父母以欺骗的方式送到了所谓的“行为矫正”学校。
这些学校往往学费昂贵且开办在边远农村,以体罚学生作为所谓“锻炼”或者“军事化管理“,然后等学生被折磨得毫无心气了,再让他们与家长来个认错以宣传自己的“教育成果”。
TapTap
尽管它们没有电击这样肉眼可见极端残忍的惩罚,但实则依然是以打骂折磨来让“问题学生”屈服。
这样的学校遍布在全国各地,并且到今天为止还一直有着源源不断的生源。家长们往往都是像游戏中的目前一样,对学校进行了认真的调查与了解后,才将孩子放心地交到了恶魔的手上,留言本里的每一个字眼背后都是一个绝望的家庭。
TapTap
留言本里不乏有直到去年年底才刚刚离开所谓“行为教育”学校的学生,他们总是在叙述的结尾留下自己的真实联系方式,他们渴求着“如果你们需要素材,可以随时来联系我”。
当我们已经把治网瘾的杨永信当成一个段子来看待时,这个人物却从未被判刑并依然活跃在精神病治疗领域;治早恋的张永信、治成绩不好的王永信、治抽烟打架的李永信更是满大街都是。
事实是,只要“问题学生”这个词存在一天,这些敛财的学校与意识不到自己问题的家长就会永远存在。
而这个游戏,只不过是给你我做了一个小小的提醒罢了。
TapTap
-END-
147
34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