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饭圈的互撕风气,从现实卷到二次元

更新时间2023/4/93528 浏览综合
前几天,一位柯南粉丝在微博透露了未上映剧场版《名侦探柯南:黑铁的鱼影》的剧情爆料。
TapTap
如果是真的,是让绝大部分粉丝都炸裂的程度
由于“内容过于离谱又真的很像是制作组会干出来的事儿“,这条真假未知的爆料很快就席卷了整个柯南圈,并一举拿下了三条热搜。柯南圈CP粉、路人粉以及唯粉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厮杀,几乎任意一个柯南相关的帖子都血流成河。
TapTap
可能是没有想到会有如此大的反响,爆料人很快就删除了微博,过了几天又换ID头像跑路。
TapTap
直到第二天,相关的新词条还挂在热搜上
但他也只是为二次元圈的饭圈化,再添加了一把催化剂而已。
01
在之前柯南剧场版的消息下,粉丝的反应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地能不能上映啊”、“我倒要看看又要拍啥科幻片”或者“主角是哀诶”,还有一种,动辄能盖上百层楼:
“就这程度某解又破防啦”
“官方钦定你算老几?”“你又算老几?”
TapTap
《名侦探柯南:黑铁的鱼影》预告下的评论
后者是和柯南CP相关的新闻中,几乎必然会出现的谩骂。互喷是常态,和平共处才是接连不断的日常中偶尔出现的奇迹。
TapTap
甚至在逛柯南吧或其他论坛时,极端条件下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如果想对新一、小兰、柯南、灰原哀这四个人的关系发表见解,首先要分清进的是哪个吧;
TapTap
粉丝之间曾有过互相占吧厮杀判断楼主的派别并读空气说话,具体来说的话分为哀粉、兰粉、新兰党、柯哀党、哀粉同时也是新兰党、兰粉同时也是柯哀党、柯哀双箭头党、哀独自美丽党......等等不一而足;
TapTap
甚至一个派系内部也会分割,起初喜欢某一个角色的就是一伙儿的,后来大家有了真粉和假粉的定义,然后来到最后一步,饭圈的完成。
怎样才可以证明自己才是真粉?这里使用的方式和打工人KPI殊途同归,就用可以量化的手段吧:有没有买喜欢的角色的周边,有没有为TA打榜?买了多少?拉票记录有吗?
TapTap
在剧透事件发生后,原本还尽力互相克制的双方,冲突加倍激化,甚至发生了大字报出海乃至辱骂作者的过激现象。
TapTap
事到如今很难分辨双方谁对谁错。双方都在守护内心喜欢的角色,这场论战,也只是捍卫自己立场的狂欢。
我喜欢的另一个作品《犬夜叉》则呈现另一种怪象。在原作里,因为误会而和心爱之人同归于尽的桔梗,以及她的现代转世阿篱,两个少女似情敌而非情敌,为了打倒悲剧的源头而各自努力着。
一方面,这让人忍不住感慨那个时代的作者真是自由,这种“冒天下之大不韪”的题材都涉足;另一方面,剧情的特殊性也提供了一张温床,让旺盛的战斗欲蔓延到互联网的每个论坛。
双方一方认为对方的CP不是正统所在,另一方面认为自己才是无端风评被害,于是即使在和CP之争完全无关的帖子里,也时常能见到戈矛兴师,四处征伐。
TapTap
无论是标签、贴标签的行为还是四处引战都并不合理,但无人在意。
——即使在漫画里,桔梗死去前已经与戈薇已经达成互相理解,互有心结又惺惺相惜的两个主角,让多年的纠葛划下圆满的句号。
TapTap
02
我们的互联网早就呈现一种病态。小到二次元的小众圈子争吵,大到现实世界里无数的争端——
喜欢某款游戏的玩家被统一冠以“x批”的称谓,玩甲游戏的被玩乙游戏的鄙视;
而他们在社会主流看来都没大差,”成绩差犯罪率高的原因之一是玩游戏”,这种媒体发言如今也偶尔可见;
发生交通事故,一看司机性别,“哦小仙女啊,那怪不得”;哪位男明星出轨了,“国楠就是素质低”。
在二次元界,更有代表性的应该是国乙游戏圈近年来的饭圈化事件。国内乙女游戏的粉丝群体一向要求较为严格,且天然容易划分阵营,但那是由于大家各自倾心的角色不同,自然有了不同推的区别。然而一旦各推之间的区别上升为党同伐异,那么——
与《恋与制作人》主推李泽言的玩家发生争执后,把微博图片P成诅咒角色的鬼图;
TapTap
有人认为一条只提了自己推的官方微博是单人博,这条微博下不应该提到其他男主......
TapTap
还有时而出现的据报互掐、官谷打榜、抱团出警,满目疮痍,一地鸡毛。所有人到最后,都互相缠抱着在泥潭里滚在一起。
少部分玩家也在努力抗争这种饭圈化,大家用独特的幽默语言,表达对饭圈的嘲讽。
TapTap
《未定事件薄》发微博介绍游戏内物品“女神之泪”后
然而二次元的饭圈和娱乐界别无二样,党争一旦开始就永不停歇,火一旦点燃就再难熄灭。然后把越来越多的正常人裹挟进来,为这绵延不断的战火再添一把柴。
看得久了,连旁观者也会被洗脑:为保卫自己的观点而战斗,为心目中神圣的角色而出击,不对吗?有问题吗?
然而好累。我就是想看个喜欢的作品的讨论,真的好累。
想象中的互联网应该是情报共享热闹有趣的田园牧歌,然而大部分情况下,这才是现状:
TapTap
“没有人理解任何人,没有人想理解任何人,但所有人又都在复制黏贴着不知道从哪看来的话和流汗黄豆互相抛掷,看似热闹却毫无意义。”
摆道理讲事实?
多累啊,发个阴阳怪气的表情就完事了。
TapTap
如今也有柯南粉呼吁避免党争,主张角色无罪,和平共处。然而这样的声音往往融化在互撕的海洋里无迹可寻。
TapTap
有人认为,这是饭圈化愈演愈烈的必然后果,也有人认为是社会浮躁情绪在虚拟世界的映射。
推特上前几天有一条点赞过万的发言。争吵很容易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很难分辨出「维护自己的立场」和「干涉别人的立场」之间的区别。
TapTap
更简单来说:
TapTap
如果能花时间去思考其中的分别,就不会发生“能不能批评萨莉亚不好吃”之类匪夷所思的争吵了。
TapTap
说起来,我们群里还有过另一个方向上的讨论。网络的抽象化或许也是根源之一——网络促进人们将网线对面的群体当作抽象符号去攻击,而非“活生生的人“。
华师大染粉头发的女生被网暴造谣自杀后,知乎上有个自称是网暴参与人之一的回答说,“刚得知消息时有一些愧疚,之后也剩不太多了。在我只当是口角罢了。”
TapTap
如果群体的恶意是大海,每一个参与进来的个体都只是那股意志的傀儡,肆意伤害或被反伤。
很多人怀念2010年代的网络,那时微博明星们可以随意发言,《QQ堂》玩家和《炸弹人》玩家可以和谐共处,讨论玩法技巧。
TapTap
而现在,却存在着“只有套几十层盾(几层也行,没有硬性规定)免责(或者说是自我保护,没有逃避责任的意思),才能大胆发言(是为了友好评论而不是攻击别人)(理性讨论,不是引战)(为引起争吵一会儿就删)“这种真实的荒谬。
TapTap
如果告诉他们,20年后的互联网上,有人会因为豆腐脑甜咸而互相攻讦,他们一定和从异世界回来的舅舅一样,挺过了现实的拷打,却落败于网民的语言风暴。
TapTap
网民攻击力甚于异世界怪物
看到这里的读者,可能会认为本文既无立意建树也没有什么实用提议。但,将这些大家都已知道的事情写出来,不是为了让大家再回忆一遍互联网的硝烟。
在1957年的电影《十二怒汉》里,十二名不同身份的陪审员需要裁定一名男孩是否犯下了谋杀罪。整部电影演绎的都是陪审员们的争论,但直到最后,电影也没有揭露男孩是否真的无罪。
TapTap
但对案件抱有不同看法——老人理解老人,移民理解移民,贫民窟理解贫民窟,这代表着他们的价值观,也可能是挡住真相的围墙——的陪审员们,为了摆脱立场的束缚而进行的审视、碰撞和较量,才是电影的主题。
电影的结尾,十二个人心事重重,他们没有找到真相,只是抑制着自己的本能偏见,进行了一场看似徒劳的争论。
但正是这种抑制,推动着人们走向正确。
我也明白,这篇文章大概率没人看到,也有可能会点燃煤油里的火星,从各种意想不到的角度,引发另一场对立、谩骂、争端,会有人认为文章有失偏颇,也会有人不为所动。但如果能让哪怕一点点人多一点这种自我抑制,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好一些。
文 | 爆丸
TapTap
146
26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