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君讲堂之扩张规划

修改于2023/05/303217 浏览攻略区
各位国君大家好!请问君上是否已兵强马壮称霸一方,却因撮尔小国四处偷家而不胜其扰?是否曾踌躇满志欲一统天下,然深陷合纵泥潭而举步维艰?与其在蹉跎岁月中垂垂老矣,虚弱病床前戒勉储君承先帝之余志,不如当下召集众卿共商国是,从长计议布局谋篇。虽三五小城,拥天下之心,一朝东风至,或可定乾坤!
作为一名志在天下的国君,从亲政伊始就应当作出明确的战略规划。鉴于“六军制”是先秦时期的主要特色,纵使国土千里庶民百万,亦不能在边界处处陈兵,因此合理的扩张规划能够大幅减少君上在一统天下过程中的阻力。
先秦时期注重礼乐,没有天子头衔的野王在中后期达到战国体量后(64城)会被周边各国疯狂针对(合纵),因此战略布局的第一要义是为建立王朝奠定基础,同时兼顾边境线整齐易于防守,以获取更多的机动部队用于领土扩张。
我们首先在左下“战略进度“里找到“开创新朝”并点击“查看详情”(开局只有王朝外的王爵国家能看到这一条,其他国家后面转变身份后才会出现)。如图1所示,可以看到要求共计五条:(1)未创建王朝(2)爵位王爵(3)无宗主(4)完全控制都城所在区域(5)主导国及附庸国疆域囊括一个州。其中前三条称王自立之后自然满足,重点是(4)(5)两条需要进行提前规划。为能够让阐述过程比较具象化,这里以《武庚之乱》“蓼”国为例的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之所以选取该国是由于其比较具有代表性,基本上涵盖需要注意的大部分问题,但该国并不是小国快速一统天下的理想选择。
1.知己知彼
进行规划前首先要充分了解自身特点与地域态势。在地图模式下,下方按键点击“天下”并切换至“州”模式,如图2所示,可以看到各州的总体态势。“蓼”地处扬州、荆州、豫州三州交界,自身所属的扬州共有17国63城。直接接壤国家虽无强国,但北部距排名第一的“商”不远,同时各方向稍远处均有一些中等强国,因此总体来讲地理位置并不优越。点击左下“信息“,在“城邑”栏筛选“扬州”,可以看到扬州的具体城邑,如图3所示。根据“开创新朝”要求(5),上述所有城邑均需要被本国直接占领或附庸国占领。
接下来再看下都城所在地区情况,在地图“城邑“模式下,点击左下“视图”,选择“区域”模式,如图4所示。可以看到,本国都城所处区域为“淮南”(棕色部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区域并不一定完全是某个州的一部分,例如“淮南”地区虽然大部分在扬州,但西部5城【期思、弦城、黄邑、蒋邑、隆古】却属于荆州。根据“开创新朝”要求(4),上述所有城邑均需要被本国直接占领。
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点是王朝分布情况,在“视图”下,选择“王朝”模式,如图5所示。可以看到本国南部和西部国家大部分为王朝诸侯,较近的王朝外国家有“钟离“、“虎方”等。与王朝相关的最重要属性是战争规则,在天子纪元(西周剧本开局)和霸主纪元(春秋剧本开局)中,王朝诸侯间是无法采用无复国主义的“兼并土地“名分宣战的,天子纪元中诸侯间交战占领国都后还需要归还(即无法灭国),因此会严重拖延扩张速度。此外,“蓼”在族域上属于蛮夷中的东夷,个人认为蛮夷族域国家在王朝内没有任何意义,建议开局就准备脱离王朝。中夏族域国家相对好一些,对蛮夷族域国家持有另一个稍弱的无复国主义战争名分“讨伐夷狄”,如地理位置优越可以考虑维持一段时间(但大部分情况下脱离王朝发展速度更快),强大后通过天子朝会表达独立意愿脱离。
2.布局谋篇
布局谋篇的目标是确定一个时期内的扩张边界,对于他国城邑而言,“要不要占领”的是比“能不能占领”更加关键的问题。城邑并不是越多越好,有时候可能还会成为负担,保持主攻方向上的具有足够的机动扩张力量是快速持续推进的重要保障。因此,“降低边境线长度”,“减少接壤国家数量”,“弱化接壤国家实力”是边界规划的几项宗旨。我们还是以“蓼”为例进行说明:
(1)西北边界(图6)
在西北方向,我们需要占领淮北地区的5座城邑【期思、弦城、黄邑、蒋邑、隆古】,可以看到,先期占领【黄邑、蒋邑、隆古】3城后,外部仅有【弦城-黄邑】和【柏举-鸡父】2条进攻路线,接触国家为“弦”、“鄂”2国。由于【柏举】距离我方城邑【鸡父】路程较远,因此在【黄邑】维持一支驻军即可实现协防,是比较理想的初期边界。在此基础上同时占领【弦城】和【柏举】也是一种方案,能够由一支驻军进行联防,但这种情况接触国家稍多,因此建议实力稍强后再进行扩张。【期思】虽然也是目标城邑之一,但占领后会进一步扩大接触面,导致仅靠一支驻军完成协防有较大难度。因此建议在其他方向已完成扩张后再考虑占领。
(2)西南边界(图7)
在西南方向,需要占领的扬州城邑包括【龙舒(舒)、空桐(桐)、寻阳(扬越)、艾监(扬越)、豫章(扬越)】,仅占领上述城邑会导致进攻路线较多且直达腹地。因此建议拿下荆州的【英山(英)、杨粤(扬越)】2城,依靠一支驻军联防【杨粤-寻阳-艾监】防线,仅接触“扬越”和“鄂”两国。如西北已占领【柏举】,前出至【汉津-咸宁-隽邑】一线也可,不过由于建立王朝前尽量避免达到64城,因此该方向扩张优先度不高。
(3)东北边界(图8)
在东北方向,情况相对复杂一些,需要占领的扬州城邑包括正北的【寿春、钟离】以及沿海的【昭阳、海阳、海陵】。【寿春-钟离】是一道天然防线,虽然向北可以继续占领豫州的【州来】等城,但会导致和“商”直接接壤,兵力足够强大前应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沿海的【昭阳】等城虽然也和【钟离】水路连接,但距离较远依靠一支部队联防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在消灭南部的“共人”等国前不建议占领。一种解决方案是考虑把所属国“淮夷”转化为附庸(由于淮夷为王爵,因此我们即使已称王也不能在迫和中要求直接称臣纳贡,而需要先要求对方降爵,再进行威压或二次战争迫和),从而减少边境接壤国家。通过上述规划,我们可以看到仅需要三支部队就可以执行外部疆界的防守任务,剩余三支机动部队应当足够执行东南方向的进攻任务,从而将整个扬州纳入版图。
3.徐图缓进
现在我们已形成扩张初期的明确目标,下一步就可以开展具体的实施步骤。作为两城小国,建议开局将副城分封出去拿“家国一体”buff,初期对小国而言是巨大优势,注意分封前先确定本国文化流派,这样附庸国会获得同样的文化流派方便后面合邦。小国起家由于粮草兵力均不足,开局直接扩张难以持续,因此个人一般习惯先发展5-10年积累实力,包括政策、人才、兵力等(流程攻略可参考我另一贴,后附链接),在此期间周边国家局势可能发生变化,我们为简化分析过程暂时不考虑这一点,因为其基本原则是一致的。
积累实力期间有几件事可以完成,作为扩张的前期铺垫。一是件事脱离王朝,获取“兼并土地‘’关键战争名分,同时为随后的自立为王做好准备,具体方法为向王朝外势力宣战并求和称臣纳贡。周边王朝外势力包括“钟离”、“虎方”等,“钟离”由于本身是“徐”附庸,其爵位低于“蓼”,因此不能向其称臣纳贡;“虎方”是一个较好选择,其国力本身偏弱,距离我们又不算太远,便于稍晚自立为王。第二件事是统一周边国家的文化流派,以防止扩张后失去主流文化加成。具体方法为以任意名义向这些国家宣战,随后迫和选择“文化合流”。由于自身实力有限,初期迫和可能难度较大,建议等纵横家政策有一定积累后(交涉能力加成)选择高外交朝臣实施。另外在文化合流对象方面以小国为主,“蒋”,“黄”,“六”都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成功率仍然感人,可以消灭其主力部队后再进行迫和。
在具备一定实力后,我们开始进入正式扩张期。如果前期已分封【鸡父】,那么建议优先吞并同为一地小国的“蒋”。拥有两城后我们的国家量级超过分封的【鸡父】,可以通过合邦将其回收。随后,考虑吞并两城的“黄”,注意先打【隆古】再打【黄邑】,直接占领都城会导致战争结束。接下来可以在【黄邑】维持一支次要部队进行防御或组建新军进行训练,主力则回师攻击“六”。由于“六”和我们接壤的是都城,因此难以一次吞并,仅能占领都城后等待三年休战。这时我们已经和宗主“虎方”接壤,如果国威达到60,则能够以“自立为王”名分对其宣战,攻占都城后成功晋升王爵。如果国威不够可以考虑先攻击“钟离”,或者以其他渠道增加国威,如释放间谍、处死囚犯等。
完成上述几步之后,随后的扩张相对有比较大的自由度。由于此时国家实力仍然有限,因此建议选择一个方向集中扩张,避免全面开战。可以考虑的策略一种向东是构建东北防线,攻击“钟离”、“巢”、“鹊岸”、“共人”、“淮夷”等国,另一种是向南攻击“舒”、“桐”、“番”、“英”、“扬越”等国构建西南防线。具有一定实力后,考虑占领东南腹地,攻击“阡越”、“于越”等中等强国。由于其城邑较多,一般难以通过一次战争结束,中途可以考虑和谈并要求条件。鉴于本州+都城地区超过64城,全部直接占领必然触发合纵,因此考虑在扩张过程中收编部分附庸,或者将占领地区部分分封出去。
一旦达成“开创新朝”要求,建议在第一时间建立王朝,后续就不用刻意限制在64城以内防止合纵。鉴于已经完全占领东南一角,没有后顾之忧,因此下阶段扩张可以集合主力西进占领蜀地,或者北上攻占徐州青州,兵强马壮之际再与商周争夺领导地位,则霸业可成矣。
最后祝各位国君早日一统天下!另附一个前期写的小国流程攻略链接供参考。
也写个小国统一攻略心得 - TapTap
TapTap
TapTap
TapTap
TapTap
TapTap
TapTap
TapTap
TapTap
37
30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