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三国】第14期:为什么秦始皇宁可修建长城,也不跟匈奴正面硬刚?

今天我们把时间线放早一点,来聊聊三国前期,秦始皇大一统的时代~
说到匈奴,脑海里第一时间就是野蛮且彪悍,来无影去无踪的骑在马上游牧,可以说是蛮不讲理的的一个民族,在临近国的名声也不太好,不欢迎甚至是恐惧这个民族。
自秦国一统之后,秦国派过去的县官根本无从下手去沟通解决这些边患问题,就像是一个大的国家周边总有些小问题一直存在,但也是无能为力,只能任由其骚扰。
嬴政觉得不能一直这样纵容下去,于是派出蒙恬带领30万军攻打匈奴,历史上说的是将匈奴击溃了,但是后来嬴政还是下令加固长城,这是为什么呢?
小攻觉得主要是两个原因导致嬴政有这样的决策:
【1】成本过高
这个成本指的是时间成本以及经济成本,因为匈奴是游牧民族,擅长在马背上作战,而中原则擅长陆战,如果打起来想要赢的话,就必须要将陆兵培养成骑兵,这样一说时间以及金钱上是耗费极大的。
【2】不易一网打尽
匈奴是游牧民族,都是居无定所,走到哪里住到哪里,并且所居住的地方都是大草原,地势十分开阔,如果想要攻打匈奴,那必定会在地势上吃大亏,人生路不熟不止还找不到攻打的对象,无法深入腹地。
所以综上原因,修建以及加固长城其实是有必要的,但是也有很多人质疑秦始皇的这个决定,认为长城没必要耗费如此长时间、人力、金钱去修筑。
那您觉得有没有必要呢?来评论区与小攻一起讨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