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28年波折,仙剑奇侠传还能重铸荣光吗?

更新时间2023/8/241357 浏览综合
1995年7月,台湾各大电玩店前聚满了人,他们年龄,身份各不相同,但目的一致——买到一款跨时代的新游戏。
游戏刚发售就被抢售一空。没买到的玩家包围店面 ,经销商吓坏了,一次次拨通大宇资讯的电话,对着话筒狂喊加急备货。一个月之内,当同行都在为几万销量窃喜的时候,这款游戏销量已达10万,不久后突破了20万,同年发行的大陆版本,销量更是达到了35万,成为当之无愧的国产第一。
TapTap
《仙剑奇侠传》——
中文媒体说它是“旷世奇作”,外文平台称它是“中国版勇者斗恶龙”。
它引领了国产单机新时代,Make Chinese RPG  Great Again,创作者姚壮宪被称为“国产单机教父”,收获粉丝无数。
TapTap
然而当时的人们并没有料到,这个游戏行业永远滴神,会在多年后以流星坠地的速度跌落神坛,更没有想到,长期负责单机开发的北京软星技术团队会遭到裁撤,传闻将全方位拥抱手游与IP衍生。
TapTap
时过境迁,曾经的国产第一单机,似乎很难再温和地走进下一个良夜。
这28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内耗、盗版、大宇的规划与让人迷惑的ip策略……答案也许从仙剑诞生之初就已埋下。
TapTap
让我们先回到30年前。
「狂徒创作群」——初代仙剑的制作团队,成立于大宇内部。
TapTap
这个名字你也许没有听过,但姚壮宪、谢崇辉和后来的工长君等老玩家耳熟能详的人都出身于此。
90年代,《最终幻想》、《勇者斗恶龙》等日系RPG横扫台湾,受到影响的姚壮宪向大宇老板李永进提出了构想——想做一款中文RPG。
当时的姚壮宪才华横溢,单枪匹马制作的《大富翁》销量达到三万,打破了大宇资讯的记录,面对这位金牌制作人的请求,李永进给人给钱,一口答应。
1994年,《仙剑奇侠传》的demo轰动了台北电玩节。1995年,游戏正式发售,在两岸都创造了销量神话,狂徒创作群的名字开始走进玩家视野。
TapTap
随后,仙剑就像是王者混进了青铜局,嘎嘎乱杀。
1997年,《仙剑奇侠传98柔情篇》横空出世,以碾压级别的销量,成为大陆流传最广的版本。
TapTap
2001年,更新了剧情和立绘的超级冷饭《新仙剑奇侠传》再一次引发了游戏玩家的追捧。
TapTap
深谙一鱼三吃的大宇在一代仙剑上狂薅羊毛,比卡普空还会炒冷饭,但玩家还真就吃这一套——shut up and take my money!因为游戏实在是太棒了。
当时受限于机能,卷剧情成为了当时许多游戏的不二选择。那想要成功该怎么办?
答案很简单——卷到极致。
仙剑提供了一个极其有哲学深度又不失家国情怀的宏大世界,一改当时烂俗到爆的的爱情戏码。企划谢崇辉将自己心中的女神形象融入了女主林月如,姚壮宪则在失恋后,把感情全部倾泻在赵灵儿身上,给了玩家直击灵魂的初恋感觉。完全不用去现实体验爱情的苦,游戏通关就能马上龙场悟道,发现悲剧才是生活的本质。
TapTap
制作组投之以桑榆,玩家自然报之以桃李。在这种有血有肉的设计下,仙剑奇侠传的成功几乎是必然,大宇资讯也像风口上的猪,一飞冲天,多年来成为了玩家心中最好的游戏公司,没有之一。
但是成功之余,内耗却贯穿了仙剑这个IP的始终。
TapTap
1998年《仙剑奇侠传2》立项,然而由于早先的内部矛盾,狂徒创作群损失了大批员工,揭露内部故事的博客《狂徒传说》记录了这段狗血矛盾,总结成一句话:情痴姚壮宪重入爱河无心工作,狂徒老团队心怀不满纷纷出走。
TapTap
狂徒重组后,也没能摆脱内耗诅咒,姚壮宪与谢崇辉在剧情上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姚坚持仙2应该是一个全新的故事,而谢希望延续前作。
从现在来看,前者的选择无比正确,但姚、谢二人积怨已久。
早在仙剑一,姚壮宪就提出了赵灵儿灵魂依附林月如,作为游戏结局,但这种艺术形式对于人类来说还是太超前了,遭谢崇辉强烈反对。在谢眼中,顶着“仙剑之父”头衔的姚壮宪并不会永远做出正确的选择,在二人的分歧之中,仙2剧本一改再改,停滞不前。
2000年,大宇注册了北京软星,又失恋了的爱情高手姚壮宪交割了台北事务,离开伤心之地北上担任总经理,随后在2001年,主导开办了上海软星,重拾仙剑2的开发。
TapTap
然而,在台北谢崇辉也一样重启了他理念下的仙剑2项目,出现了匪夷所思的两个小组分别开发仙剑2的奇景。
得知此事的姚壮宪大为不满,在邮件中挑明内部矛盾,认为谢没有必要抓着《仙剑2》不放,而大宇却没有缓和矛盾,反而选择养蛊,谁先做出来,就算谁的。
矛盾激化后,谢崇辉与多名骨干离职。为了救火,大宇不得不暂缓了另一款游戏轩辕剑的开发,派人去填谢版仙剑2的窟窿,姚壮宪也被紧急召回擦这个本不属于他的屁股。
2003年,仙剑2在台湾发售,但玩了8年各种版本仙剑一的粉丝却发现,这个正统续作竟然是一款全是槽点的半成品,愤怒的粉丝认为这是诈骗,大宇不少人也将仙剑2认为是黑历史,仙剑这个IP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中。
TapTap
幸好在半年后,上软开发的《仙剑2》改名《仙剑3》上线,以50万套的销量力挽狂澜,拯救了濒临崩坏的口碑。
TapTap
这场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的姚谢之争,以姚壮宪的大获成功告一段落,从此仙剑开始与软星深度绑定,然而,这个系列却始终逃不开在场外多灾多难的诅咒。
2004年,《仙剑3外传》发布,由于工作矛盾离职的王世颖因为署名问题将上软告上法庭;
TapTap
2005年,被称作国产仙侠剧唯一神的《仙剑奇侠传》电视剧上映,却因为大量的改编,引发了游戏粉丝强烈不满;
2007年频繁爆出低薪、加班等不利传言的上软顶住压力,推出了被不少玩家称为系列最巅峰的《仙剑奇侠传4》。一周内,出货量就已经超过了20万套,有望冲击百万,最终却因为盗版问题,没能如愿。
TapTap
无论是剧情还是玩法,仙剑四都可以说是系列的里程碑,然而这个里程碑也为上软带来了毁灭性的负面影响。
在台湾地区,《仙剑4》的精装版粗制滥造,伤透了粉丝的心。上软的负责人工长君说它“烂得旷古烁今”。
TapTap
而且尽管《仙剑4》带来了7000万营收,大宇却只留给了上软600万,这个资金几乎无法做出续作——随着开发成本的提高,这点钱甚至连员工也留不下来。意识到大宇对当家之作都不上心的工长君心灰意冷,在游戏发售一个月后,带领团队组建了上海烛龙,并在将来做出了另一款游戏《古剑奇谭》。
TapTap
上海软星在释放了最后的波纹后,名存实亡,等待重组,单机转由长期负责其他项目的北软负责。
但是钱与人依旧是个无解的难题。
TapTap
随着网游的兴起,单机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势已去,2009年,为了吃到网络游戏最后一口剩饭,《仙剑Online》上线,北软与大宇采用了激进到诡异的付费策略,0.5元传送,2元复活,死亡不掉装备得花48元,它还是CDK激活,每个30元。
一系列迷之操作让粉丝破口大骂,玩家迅速流失。
在单机方面,仙剑也陷入困局。利用剧情打动观众,并掩盖自身缺陷,是仙剑1到仙剑4成功的秘诀。
TapTap
仙剑系列的卖点始终是深度的,包含有爱情、道家哲学观的仙侠剧情,这在二代的失败中就已经验证过了——剧情不行,仙气不够,就没人愿意买单。然而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
经历了大量波折的项目组让仙剑的水平急转直下。
2011年,《仙剑五》发售,在仙剑4和仙3电视剧的的好口碑加持下,销量突破了140万,成为了第一款销量百万的仙剑系列游戏,但玩家却收获了与《仙剑2》类似的糟糕体验,剧情混乱,战斗奇怪,靠着《仙剑五前传》救场才勉强没算砸了招牌。
TapTap
2016年,《仙剑6》诞生,“五帧不卡,十帧流畅”的糟糕优化沦为游戏圈笑柄,连当时最顶级的四路泰坦也带不动这款旷世神作。
2021年,回炉重做多次的《仙剑7》发售,剧情直接掉进了油腻偶像剧的恶俗陷阱,只剩下画质成为最大的亮点。雪上加霜的是,游戏发售一周就被盗版破解,本来就是在马桶里游泳的《仙剑7》,这回连马桶盖都盖上了。
TapTap
某种程度上,“仙剑”单机系列早就难以维系,北软技术团队能坚持20多年才解散,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TapTap
这场奇迹也是以透支仙剑这个IP为代价的。
2014年之后,为了不错过手游时代的顺风车,加上确实很缺钱,大宇选择了非常频繁的IP授权。光是2020年申请软件著作权的仙剑IP游戏就有十多款,盗版与正版授权鱼龙混杂,品质更是一言难尽。
TapTap
2021年,扛不住压的大宇,以6.4亿港元将北软49%股份和《仙剑》IP的中国大陆所有权交割给了中手游。
但IP狂魔中手游,继续推波助澜。长久以来,光是在TapTap上架过的仙剑IP游戏,就超过50款。
其中腾讯的《仙剑奇侠传online》TapTap评分4.7分;畅游的《仙剑奇侠传五》7分;昆仑的《仙剑奇侠传移动版》5.9分。中手游自家的《新仙剑奇侠传之挥剑问情》,评分也只有7.2分,评论满是“一星送给情怀”之类的言论。
TapTap
除了这些还有未上线的MMORPG手游《仙剑·缘起》、开放世界元宇宙游戏《仙剑世界》等等。
通过这庞大的数量和褒贬不一的评分,不难想象,仙剑粉丝们是如何满怀期待的进入了游戏,又是如何失望地退出。而这样的悲剧,在过去上演了不下几十次。
仙剑粉们从欣喜到愤怒,到绝望,再到哀莫大于心死。
但这些以消耗粉丝信任为代价的授权、联动换来的资金,又为仙剑IP立身之本的单机版带来了多少反哺呢?我们很难看到。
仙剑五到仙剑六,隔了4年,仙剑6到仙剑7整整过了6年,在仙剑7发售两年之后,《仙剑8》还没有立项。
TapTap
外界已知的,只剩下了上海软星在研的《仙剑4重制版》。
而在北京软星的技术团队解散后,上海软星也反复在网上传出会被解散的谣言。这种传言的背后,折射出大家对这个ip一次又一次失望的堆积。
对仙剑这样的IP来说,全情投入的企划团队才是佳作的内核。但单机市场的疲弱,持续数年的人员不稳定,似乎已经让仙剑积重难返。
TapTap
姚壮宪曾经说:“青蛙,蛤蟆,蝌蚪,蛇,蜻蜓这些游戏里的小怪,最早的构想就来自于小时候的那些玩伴。我喜欢自己一个人倒腾,给自己一些小小的冒险。”
横跨28年,游戏经历了巅峰与低谷,制作人们来来往往,给了玩家许多刻骨铭心的小小冒险。但种种迹象却让玩家不得不认为,这场冒险似乎越来越接近那个我们不想面对的终点了。
直到今年8月,仙剑粉丝等来了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
坏消息是,《仙剑四》制作人确实离开了上海软星好消息是,原团队另起炉灶继续开发《仙剑奇侠传四》重制版
TapTap
《仙剑四》制作人张孝全在微博告诉玩家,《仙剑奇侠传四》重制版将会继续开发。
从上软到UP SOFTWARE,团队的名字变了,但没完全变,而玩家也仍然可以对仙剑系列的下一款单机游戏继续保持希望。而在如今这样一个经典IP要么被抛弃,要么被搞得面目全非的时代,希望,就是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
参考资料:
  • 《仙剑奇侠传》于 1994 年***际电玩展公布的宣传片
  • 《姚壮宪阿土仔的冒险旅程》
  • 《台湾游戏业界一瞥》
  • 《国产单机游戏最后一个样板——软星七年》
  • 《狂徒传说》
  • 《中国游戏教父——姚壮宪》
  • 《仙劍奇俠20年,仙劍之父姚壯憲怎麼評價這段過去?》
  • 中国仙剑联盟网站
文 | 槿繁
TapTap
56
3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