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小课堂丨微之名篇知多少?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译文: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于回头一望,这也许是因为修道,也许是因为你的缘故吧。
创作背景:元稹的离思五首,都是为了追悼亡妻韦丛而作,写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其四最为脍炙人口。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韦丛20岁时下嫁元稹,其时元稹尚无功名,婚后颇受贫困之苦,而她无半分怨言,元稹与她两情甚笃。七年后韦丛病逝,韦丛死后,元稹有不少悼亡之作,这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组诗。
小麒麟有话说:见到沧海之后,其他地方的水都不值一提;看到巫山之后,其他地方的云就都看不上了。元稹已逝,才情留世,而“曾经沧海”般意境朦胧的幻美言语,脍炙人口,成为了爱情名言,流传至今。
《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译文: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创作背景:这是一首元稹赏菊之作。在旧时诗文中,作者常将菊花作为封建士大夫道德品质的象征。此诗即为其中之一,约于贞元十八年(802)作于长安。
小麒麟有话说:菊花之傲霜,深受世人偏爱。有人爱它坚贞的品格,有人爱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这首咏菊诗,却别出新意地道出了爱菊是因为“此花开尽更无花”。秋瑟之后,无论何种绚烂美好,终究逃不过凌冽寒风之后的凋零,所以菊花的存在,才更显弥足珍贵。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译文:残灯之下已没有火焰,周围只留下模糊不清的影子。而在这个夜晚,我听说你被贬官到九江。在垂死的重病中,我被这个消息震惊得忽地坐了起来。暗夜的风雨吹进我窗户,我只感觉分外寒冷。
创作背景:元稹和白居易如高山流水,有着深切的友谊。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元稹因弹劾和惩治不法官吏,同宦官刘士元冲突,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后来又改授通州(治今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司马。元和十年(815),白居易上书,请求逮捕刺杀宰相的凶手,结果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白居易被贬的消息传到通州时,元稹正身患重病。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此时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小麒麟有话说:元稹和白居易二人互酬互赠的作品十分之多,这是其中一首杰作。这一年,元稹贬谪他乡,身患重病之际,又传来了白居易被贬谪九江的消息。作为契合甚多的千古知音,这对元稹来说无疑如同一个惊雷,大受震动。忧你之忧,喜彼之喜,他们的深重友谊,很难用短短的三言两语言喻。也许用毕生知己来形容二位,再合适不过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