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蒙山秘闻|盘点三国时期那些特种精锐部队
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即将上线的新伙伴陈到,是刘备贴身卫队白毦兵的统领,白毦兵是一支低调神秘的精锐部队,在《三国志》和《后汉书》这样的正史文献中都没有记载,直到后人搜集到诸葛亮写给蜀中都护李严的书信,上有:“兄嫌白帝兵非精练。到所督,则先帝帐下白毦,西方上兵也。嫌其少也,当复部分江州兵以广益之”之语,这支精锐部队才为人所知。
那么三国时期,除了陈到统领的白毦兵外,还有哪些各具特色,屡立奇功的精锐部队呢?

蜀汉骑:
蜀汉骑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另一支精锐部队,这支部队源自西凉铁骑。西凉铁骑并不特指某支军队,而是凉州所出的精锐骑兵的统称,许多名将皆出于这一脉。西凉铁骑注重战场的机动性,他们采用密集军阵的形式作战,每名骑兵手上装有一个盾牌,无论是冲锋陷阵,还是千里奔袭,都十分厉害。与曹操六战渭水时,杀得曹操割须弃袍,狼狈逃窜。马超曾任西凉铁骑首领,后来部分铁骑在他带领下加入刘备阵营,于是改称为蜀汉骑。
无当飞军:
由王平统领的无当飞军(名字非常帅气),同样是蜀国的精锐部队。《华阳国志·南中志》记载:“诸葛亮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於蜀,为五部,所当无前,号为飞军。”所谓无当飞军,是诸葛亮在征服南中后,利用当地少数民族兵源建立的蜀汉劲旅。
无当飞军是步军,除了擅用弓弩外,他们还能翻山越岭,擅长野战与防守战,尤其是在山地丛林之中作战。无当飞军曾在街亭之战中仅以数千人抵挡张郃的数万大军,掩护其他部队撤离。最后一任统帅张嶷带领无当飞军参与姜维的第九次北伐,为掩护主帅撤退,与魏军殊死搏斗,最终壮烈牺牲。

虎豹骑:
说完了蜀国的三大特种精锐,再看魏国,那就不得不提到曹操最为精锐的虎豹骑部队了。《三国演义》里几乎没有提及这支部队,倒是《三国志》中有正式记载。
《三国志·魏书》注:“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
这就是说,虎豹骑的兵士多是各个部队的精英,并会以“百人将”补上空缺,其精锐可见一斑。虎豹骑战功赫赫,自成立之日起,就活跃在中原兼并战争的漩涡核心,追斩袁谭,北击乌桓,南征荆襄,平复凉州,为曹氏帝国立下了累累功勋,汗马功劳。
虎豹骑以魁梧骁勇,精于骑射的彪悍骑兵为主力,这支部队,不仅机动快速,来去如风,而且还配备了当时射程最远的强弓劲弩,和铁质的“明光铠”,攻击力与防护效能都堪称一流,用武装到牙齿来形容,也绝不过分。
虎豹骑在曹操心目中颇为重要,历来由曹氏将领统帅,比如曹纯、曹休和曹真。在统帅曹纯死后,曹操甚至说:“纯之比,何可复得!吾独不中督邪?”于是不再选拔统领,而是自己接下虎豹骑的指挥权。

解烦兵:
吴国自然也有自己的特种部队。由于东吴位居水系发达的江南地区,孙权精心培养的解烦兵,便依据地利,训练为一支可以水陆两栖作战,是拥有丰富水战经验的军队,并且配备非常精良的舰船,类似于海豹突击队的军中精英。
据《三国志·胡综传》记载:“刘备下白帝,(孙)权以见兵少,使(胡)综料诸县,得兵千人,立解烦两部,(徐)详领左部、(胡)综领右部督。”
也就是说,解烦兵是在夷陵大战前夕,为抵御从长江上游顺流而下的十余万蜀军,身处建业的孙权派亲信胡综在各县征集,又在吴军各部亲自拣选、紧急筹建而成。
解烦兵的人数规模在六千左右,人马按作战类型分水陆两部。“解烦”之名,寓意“战无不胜,能解困危”。成立之初,意在解刘备东征之烦,就跟随着陆逊在猇亭吴蜀对峙前线作战,火攻突击,强袭鏖战,焚烧联营七百里,一战显峥嵘,日后又长期驻守江陵,成了抵御曹魏南犯的中流砥柱。
后任统领陈脩逝世后,史书中再无有关解烦兵的记载,这支军队由此下落不明,消失在历史洪流中。

宿卫虎骑:
除了解烦兵外,江东还有较早成军的宿卫虎骑。这是上将太史慈编练的一支骑兵,自孙策时代便开始跟随太史慈南征北讨,骁勇敢战,是东吴骑兵的中坚力量,为孙策平定江东立下汗马功劳。孙策死后,宿卫虎骑的一部分调入东吴中央禁军,由孙权直接指挥。孙权死后,东吴第二任皇帝孙亮还曾欲动用宿卫虎骑杀掉权臣孙琳:“孤(孙亮)当自出临桥,帅宿卫虎骑、左右无难一时围之。"

丹阳兵:
丹阳兵是指出身于古时扬州丹阳郡的精壮兵士,袁术曾经以“此地精兵辈出而闻名”来评价丹阳。
李陵五千死士就是来自丹阳的精兵,在李陵进袭匈奴时,以五千人抗击匈奴八万精骑,在援兵不至的情况下竭力死战,最后只剩四百人撤回关内,主帅李陵被迫投降,副帅韩延年战死。
以匈奴骁骑之勇,五千丹阳兵竟然能令单于丧胆,几乎要撤退,最后探知李陵无援才敢进攻,丹阳兵善战可见一斑。
陶谦也是丹阳郡人,丹阳兵就是陶谦的老本。作为徐州的老军阀,陶谦手中虽然没有好的战将,但是握有一支精锐的“丹阳兵”,因此也可以对抗曹操这样的大鳄。刘备增援陶谦的时候,陶谦赠送了数千丹阳兵给刘备。
后来随着刘备转战千里的部队,就是这支精兵。其余的丹阳兵则在曹豹指挥下诱发了吕布夺徐州的战争,估计后来吕布的部下中不乏丹阳勇士。但是显然还有少许残留在当地的丹阳兵,他们成为好生食鱼鳖的广陵太守陈元龙部下,就是这点丹阳兵,后来竟然击退了孙策的渡江袭击。也有观点认为,之后陈到统领的白毦兵,就是以丹阳兵为基础组建的。

陷阵营:
陷阵营是汉末吕布麾下的部队,由大将高顺统领。
有记载言:“所将八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与其他精锐相比,陷阵营规模较小,不足千人,却依然有着强悍不容忽视的战斗力。陷阵营顾名思义,负责在两军对垒时,切断敌军先锋与中军的联系,为己方后续部队打开缺口。
吕曹濮阳之战,高顺率领陷阵营以进攻濮阳为名,实为偷袭在城外驻扎的曹洪部队,在曹操攻城时,负责于城门放火,堵塞曹军援兵,最后大破曹军。在吕刘徐州之战时,吕布令偷袭小沛,高顺负责攻击东门,与张辽神速攻下小沛。在吕曹徐州之战时,曹军先锋夏侯惇带大军攻打徐州,高顺领陷阵营拒之,以破竹之势直捣其后方大寨,再大败夏侯渊,其部下更是夺去夏侯惇一目。然后陈宫用计令曹方误以为高顺被贬,引曹军攻城,高顺再以陷阵营于外围一举杀之,最终大败于禁。
高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好饮酒,军纪严明,虽然屡遭吕布怀疑,依旧忠心不二、毫无怨言。吕布兵败时,曹操问话高顺,高顺以‘无言’拒绝了投降而被斩首,吕布的悲剧,也成为了这支精兵的悲剧。

白马义从:
最后来聊聊公孙瓒麾下的白马义从。《后汉书》曾记载:“瓒常与善射之士数十人,皆乘白马,以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 公孙瓒常年与边陲的乌桓、匈奴等擅长骑射的部族作战,为了应对敌人,他召集军队中擅长骑射的人,组成了这支精锐部队,这支队伍能骑善射,可以作为骑兵冲锋,也可以作为弓兵远程打击。有着东汉末年第一轻骑的美誉。因为公孙瓒本人酷爱白马,且军中所有人都骑白马作战,因此得名,想想都觉得很有画面感,非常帅气呢~
除了这些军队外,还有董卓麾下李傕统领的飞熊军;袁绍帐下的先登营、大戟士等等,这里就不一一展开,欢迎有兴趣有研究的小将军留言讨论~
注:内容不一定符合史实,仅供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