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杀手“三蹦子”,是怎么一步步支配美国的?
2024/02/0849 浏览综合


在三蹦子支配下颤抖吧!
一
三蹦子,出海
我认为,让国产三蹦子杀入美国市场是件礼崩乐坏的事情。
阿美瑞卡,福特T型车的故乡,这款车以低廉的价格让汽车走进工薪阶层的千家万户,以它为起点孕育出了浓郁的汽车文化,以至于家人侠拍成现在这样还能躺着赚钱。

在古今中外,车从来都不只是纯粹的代步工具,也是身份的象征。古代就有多大的官出门坐几匹马拉的车,而今天的汽车更是已经成为了一种比MBTI还精准的社交名片。你家开的是大众还是宝马、奔驰还是奥迪,都在无形中划分出了彼此的阶层,这些都是汽车文化的一部分。
而三蹦子,大名电瓶车,从来都没有被国内的主流车文化所接纳,因其在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上横冲直撞的驾驶习惯和超高超限超重的法外狂徒作风而在国内声名狼藉,是执法部门的重点关照对象。
如果说每种车都对应一张名片,那么三蹦子这张可能写的是“牛马”二字。

但随着中国媳妇给美国公公送三蹦子的一连串短视频爆火,三蹦子被推到了原本不属于它的高度,成为了某种神车一般的存在。
在这些短视频中,三蹦子是美国公公见过一次就昼思夜想的梦中情车,刚刚拿到手就忍不住开出去兜风,甚至还给它装上彩灯COS成圣诞老人,用三蹦子载着家里的小孩去加油站给陌生人发饼干,来炫耀这台从中国远道而来的新车。

三蹦子的魅力征服了从老人小孩到邻里街坊所有观众,美国公公还一本正经地给它上了牌照,就连车检员都感叹如果这要是来美国设厂肯定是笔大生意。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很可能将成为下一代美国小朋友学会的第一句中文。
在这波突如其来的热度下,人们发现三蹦子早已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甚至还有人翻到了一张法国军队在非洲用三蹦子运兵的照片。如果不在意装甲厚度的话,三蹦子很有可能是世界上第一种投入实用的纯电驱多功能步兵车。

不说网上的各种玩梗和吐槽,油管上的确有不少国产三蹦子的车评,在综合考量了动力、悬挂、容量和通用性等多个维度之后,三蹦子总能以其超高的性价比赢得了车评人的好评,甚至还有博主提出了将铅酸电池替换成锂电池的升级方案。

除了老外正经到有点难绷的车评之外,还有许多国内三蹦子厂商在各大视频网站上打的各种土味广告。其中正经一些的会用一口地地道道的中式英语介绍三蹦子的各项功能和构造;稍微不正经点会让美女开着三蹦子跋山涉水整花活;最抽象的还会给三蹦子上刑,对其进行脚踩、摔打、火烧等惨无人道的蹂躏,以显示自家的产品有多么结实耐操。

在这次靠短视频出圈之前,三蹦子在国外开枝散叶的主要受众还是以亚非拉地区的穷哥们,也是因为三蹦子看上去的确不像一辆正经车,很难入那些发达国家汽车爱好者的法眼,但对于三蹦子的进化形态——老头乐就另当别论了。
二
出海亲兄弟,外销父子兵
老头乐,又名低速电动车,与三蹦子算是同一条科技树上的亲兄弟,其与三蹦子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拥有全封闭车体,大部分车型都有四个轮子,看起来更像是小汽车。不过它虽然看起来改头换面了,但还是从三蹦子那里继承了最重要的特点:长期游走在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灰色地带。

这玩意虽然看起来像是辆车,但本质上还是个拿铁皮包起来的三蹦子,它的安全隐患如此明显,以至于经常被戏称为时速几十公里的移动骨灰盒。
但在老外眼里,老头乐有个更好听的称号:全世界最便宜的车。
如果去外网看看那些老头乐的车评,就会发现他们对于这种车独到设计的种种溢美之词,这种赞赏主要源自于它用最简单粗暴的设计、压缩到极致的成本,造出了一台可以勉强开上路的车。

说得稍微专业一点,在造车业,无论是串联5个12伏铅酸蓄电池当电源,还是驱动一个洗衣机上的1500瓦电机、使用后轮来驱动、制动,都是一个正经车企所不能想象的。这些设计动力小、续航差、不安全,但却在老头乐那单薄的车体里形成了一个美妙的平衡。
薄薄一层铁板包裹的老头乐自重非常轻,不需要大功率的发动机就能开起来;而小功率电机又不需要昂贵的锂电池那么高的能量密度,几块铅酸电池就足以让它跑上好几公里……除了安全性上的问题不加钱实在解决不了,可以说老头乐作为一辆便宜到几百美元(几千人民币)的车没有其他硬伤。

就像图拉丁吧的吧友们喜欢琢磨用萝卜散热的究极丐版PC一样,许多从小受汽车文化熏陶的老外也对这种全世界最便宜的车爱不释手,甚至有人对老头乐进行改装后进行了一次百公里行驶挑战。

是的,老头乐在油管上能有180万播放
实事求是地说,老外们对于三蹦子和老头乐的喜爱,归根到底是因为这些发达国家汽车普及比较早,没有经历过三蹦子在国内那样仿佛蝗虫过境一般满街乱窜的强势版本,因此还可以被当成某种UFO一般的稀罕物件来欣赏。
而三蹦子和老头乐也的确有些被欣赏的资本,它们都在性价比上做到了某种难以超越的极致,甚至有时看起来就有一种独树一帜的功能美,体现着无需必要勿增实体这一哲学,出现在它身上的每个零件都是各司其职,很少会有什么为了卖个好价钱或者看起来更高级而增加的冗余设计。
这种返璞归真,是如今那些想要利用品牌效应、汽车文化来标榜高端定位、追求高溢价的厂商所无法复刻的。三蹦子虽然位于种种鄙视链的最底层,身上还贴着马路杀手这样的负面标签,但靠它谋生的人们却不在乎这些。
在他们看来,车就只是车,一种工具而已。而在这个层面上,却又和短视频中那些老外形成了某种奇怪的共识。
妈的,真想不到我的民族自豪感居然能来自一辆三蹦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