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喜乐!今天来讲讲名人与元宵节的传说

2024/02/24280 浏览综合
仙君大人,元宵节快乐呀!
每当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准备某种鲜美好吃的食物。软软的团子继承着美好的期望下进沸腾的锅里,有些人家还会习惯在水中放一些糯米醪糟……转为小火慢煮,不一会儿便传出糯米的香气。揭盖一看,氤氲的水气铺面而来,圆圆胖胖的团子在锅里纷飞起舞。
团团又圆圆,合欢又一年。
元宵作为农历岁首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我们抬头所见的今时明月,也曾静静注视古人。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重视元宵节,不仅“观灯、猜灯谜、赏月、放烟花、吃元宵”等等有关元宵佳节的风俗代代流传了下来,而且还有许多有关名人与元宵节佳节的故事也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中有喜有悲,却尤为生动。
今天,讲讲元宵节的传说故事,回首古人心中的浪漫与寂寥……
【杨氏一门的火树银花】
TapTap
人们曾用“火树银花”这个成语来形容元宵节盛景。
杨贵妃得到唐玄宗的专宠后,满门亲族跟着沾光。她的堂兄杨国忠位居宰相、杨倨官鸿胪卿、杨铸官侍御史;她的大姐封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真的如《长恨歌》所说是“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唐玄宗对杨门恩宠有加,杨氏一门也借此机会迎来了繁盛。韩国夫人为了展示自己的富贵,一年的元宵佳节,她在一座高山之巅的大树上挂满了各色各样的特大彩灯,使很远地方的人们都能看得到它,蔚为壮观,人们便以“火树银花”来形容当时的情景。
【灯谜传说】
自从有了元宵佳节观灯的习俗,智慧的古人就把谜语与花灯结合起来,产生了灯谜这种新的娱乐方式。
相传我国的灯谜出现在宋代,当时的人们将谜条系于五彩花灯之上,随着时代的发展,灯谜在民间越来越受老百姓的喜爱,到了明朝初年,不仅文人雅士出灯谜,就连普通的老百姓也乐此不疲。
朱元璋取得天下后,为了了解民情,在这一年的元宵佳节,他微服走上街头去观灯、猜灯谜。看着红男绿女、熙熙攘攘的人流,曾经朱元璋甚是为自己开创的太平盛世高兴,在元宵节猜了一个又一个灯谜呢!
【那夜灯火阑珊】
TapTap
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丰富的内涵和传承的民俗习惯,也激发和启迪着文人们的创作灵感,由此产生了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而宋朝写元宵佳节的诗词更是其中一绝。比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已成为千古名篇。
辛弃疾作为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他在《青玉案·元夕》中表现了难得的柔情:“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好一个“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句诗更是被后人广为传颂……
【她的颠沛流离】
TapTap
文人雅士会在元宵佳节会抒发自己的情怀,留下千古名篇,词人李清照的《永遇乐·元宵》更是让人一咏三叹。
李清照是一代才女,但她的生活与命运,也依然随着朝廷兴衰而变化。随着金兵进入中原,李清照优裕的生活一去不复返,她不得不孤苦无依的流落南方。《永遇乐·元宵》就是她在南方的颠沛流离中写就的。
她写道:
落日镕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在这首词中,李清照通过今昔和往昔元宵不同情景的对比,既写出了对往昔“盛日”的怀念与留恋,又道出了如今“憔悴”的悲凉与无奈,读来惹人唏嘘感叹,我们生在盛世,更当珍惜眼下生活,和平是我们永远的追寻。
今天,古人的元宵故事就讲到这里,而水云乡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仙君大人,祝你元宵喜乐!
horizontal linehorizontal line
《淡墨水云乡》仍然处于开发阶段,我们期待在未来能和大家分享更多内容。
您可定期访问《淡墨水云乡》官方网站了解最新讯息,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淡墨水云乡》关注我们。
2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