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的拉格朗日》官方小说—留学地球(第五章)

更新时间2024/4/2022 浏览官方公告
TapTap

留学地球

第五章 上帝不在那里

在前往空间港口的路上,我按照程序尽责地向安东介绍了前往地球旅行的注意事项和要点,安东则一直沉默着没有回应,我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在认真听。不过,我也不在乎,旅游团的第一宗旨是保证客户的人身安全,等等,我刚才是不是说,让客户玩得开心是第一宗旨?嗯……不要在意这些细节。总之,我们的定制旅行服务已经非常成熟,能绝对保证客户的安全和……开心。
好吧,其实我们根本就不在乎客户是否开心,星海浩瀚,这些游客这辈子大概也就来这么一次,我只要能保证他们能全须全尾回家,当然,如果游客玩得开心给我一些小费,我也不在意,至于那些什么地球文化复兴……就算了吧,大多数游客可不是来花钱上课的。
我们乘坐电梯来到位于下层的运输站,乘坐游客专用的悬浮车前往空间港。一路上,安东都很安静,他没有像其他游客一样问东问西,眼神里隐隐有着一种不屑。我不禁在心里嘀咕起来,在这点上,主任应该没有骗我,我的猜测应该没错,这个男孩的身份应该不低,他一副拒人以千里之外的模样,让人难以接近。不过,我好奇的是,他似乎对这场旅行并不期待,反而还流露出一丝厌倦,这就有点古怪了。
悬浮车很快就沿着密闭轨道来到了空间港,我一眼就看到一架游客专用鹰隼型穿梭机已经准备完毕。啧啧,我在心里暗自琢磨,这个金主果然身份不低,这种鹰隼型可不是一般人能坐得起的。鹰隼型穿梭机可不是那种一次能装载许多人的普通穿梭机,这种穿梭机一般多用于高级接待和定制旅行,乘坐人数不会太多。鹰隼穿梭机,木星工业出品,它的驾驶舱位于前部,尾部是先进的德尔塔型等离子引擎,尾焰更短但推力更强,乘客舱单独部署在飞船正中,通过外部双圆环结构和驾驶舱以及尾部相连接。这种飞船在通过重力平衡点时会自动旋转乘客舱,以保证乘客们自始至终感受到向“下”的重力。
我带着安东登上穿梭机,穿梭机内部非常宽敞,偌大的客舱里只有我们两人,坐在宽敞舒适的沙发里,我不禁在心里有些不那么怪主任了。伺候这种金主固然令人头疼,但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作为导游,我也可以跟着享受所有最高级的服务。
安东坐在我的对面,他的目光一直看向舷窗外,眼神儿里透露出一丝阴郁和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从这个角度能看到地球,但还看不到太空电梯,我们所在的地方大约距离地球有1万公里左右,这个距离足以让地球的整个形状都尽收眼底,但又足以远到让我们无法看清更多的细节。安东出神地看着地球,目光里流露出一丝好奇,不知道心里在想什么,也许这是他第一次如此接近地球,太空港是位于未央环指向地球的一根“尖刺”的顶端,港口的船坞区域没有安装静态曲率反重力装置,我们在前来港口的的途中经历过一次重力转换,不过,看起来安东并没有什么不适。之前总有些游客会很不适应重力突然转换,吐个天昏地暗,简直是一场灾难,所以我们会为他们贴心地准备好呕吐袋。
不知道这些星海中出生的孩子到底是怎么看待地球的呢,至少,我到现在为止还没遇到真正把地球当成祖先的家园的游客。
我也将目光投向地球,深蓝色的海洋和褐色的大地界限分明,一团团被撕碎的棉絮般的白云在星球表面游荡,投下的影子清晰可见。一团热带风暴正在印度洋上空聚集形成,南极冠的冰雪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的确是一副迷人的风景。
“第一次来地球?”我问道。
安东微微点点头,但目光却依然停留在地球上。
我有些尴尬,及时响起的舱内广播拯救了我,一个甜美的女声响起,“……尊贵的各位乘客大家好,欢迎搭乘未央旅游局的特等豪华航班,本次航班的终点是位于七号天梯的塔纳河太空港,航班即将启航,还请系好安全带,航程预计一个小时……”
广播刚结束,我们就感受到了一阵轻微的震动,穿梭机开始缓慢脱离船坞。舷窗外的地球开始向我们船头方向——也就是我们的脚底飘移。不多会儿,穿梭机就驶出了太空港,向地球方向飞去。与其说是飞去,不如说是坠落,因为未央环带的旋转速度是和地球自转速度保持一致的,所以,提供的离心力并不足以抵消地球的重力。所以,如果没有静态曲率人工重力发生装置,人们是无法居住在未央环的内壁上的。所以,严格来说,穿梭机即使不开动引擎,我们也将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渐坠入地球的引力井。如果机舱地板是透明的话,我们低下头将能看到驾驶舱,越过驾驶舱,我们将看到大地扑面而来。穿梭机发动了引擎,向地球冲去,速度极快,我们被差不多1个G的标准重力场牢牢地按在地板上,这极可能也是让游客进行的最后一次适应性训练。我抬起头,瞄了一眼安东,他已经不再看舷窗外了,而是在闭目养神,表情看不出一丝紧张,看来,他在未央城的适应性训练做的不错。
总体来说,这是一段舒适的旅程,你只需要闭上眼睛坐好,想象着自己正在一个充满金色阳光的沙滩上……嗯,当然,如果你开启了虚拟影像,选择热带沙滩场景休闲模式的话,你根本用不着费脑——当然,你要年满十八岁才行。
想到这里,我心念一动,又睁开眼睛瞄了瞄安东,话说回来,这个年轻人多大了?据我所知,现在人类的平均自然寿命大约是一百五十岁左右,但有些富豪权贵借助一些昂贵的基因疗法和器官替换,能将寿命延长到三百岁左右。而远古地球人类的平均寿命似乎只有不到一半,还不到八十岁。但人类的童年期和青春期并没有伴随平均寿命的增长而增长,人类还是在大约18岁左右进入成年期。单看外表的话,安东大概十五岁左右,但是有些人仅依靠外表是无法判断年龄的。我曾经接待过一个来自鲸鱼座N2337h星系的旅行团,里面有个游客,我一直把他看作是我的同龄人,后来才知道,他其实已经两百多岁了。当他知道我以为他还不到一百岁时,不禁高兴得大笑,还给了我一笔不菲的小费。当然,那是我运气好,如果你猜反了,很可能会被游客投诉的。所以,我们一般不会贸然询问客人的真实年龄,免得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但旅途中,百无聊赖,偶尔猜测一下游客的年龄也成为了我们的小小乐趣。
老拉里曾经传授给我一个经验,想要猜测一个游客的年龄,光看外表肯定不行,要看他的眼睛。老人的眼睛里总是饱含沧桑,他们更容易被一些远古人类的宏伟遗迹打动,而正当壮年的年轻人眼睛里总是冒着新奇的目光,他们对地球上的一切都感兴趣,但却不会保持长久。叛逆期的孩子们的眼睛里总是充满着厌倦和不耐烦,他们对地球一点儿兴趣都没有。至于安东……我一开始觉得他可能不超过十五岁,但现在我又有些拿不准了。
我将自己靠在椅背上,准备小睡一会儿。就在这时,安东却突然睁开眼睛,他问我,“杰森先生,你经常接待来自地球圈以外的游客吗?”
我立即坐直了身子,然后点点头,“是的,安东先生,地球是所有人类的母星,是人类共同的摇篮,我们希望每个在外的游子都能回来看看。”
“这是你们的旅游手册上说的吧?”安东笑了笑,“你的业务很熟练,不过,我想听一些真话,比如,我很好奇,地球圈为什么会开启地球旅游路线?据我所知,地球圈一项奉行比较保守的政策。”
我暗自在心里摇头,看来这个家伙并不是一个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公子哥,“你说的那是战前,”我说,“地球圈政府只是不想让战火燃烧到地球圈而已,地球有句古语,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当明哲保身。”
“我恰好也知道一句地球古语,叫做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噢,还有一句,叫做坐山观虎斗。你们试图让星海中的人类也重建信仰,对吗?”安东却似乎不愿意就此放过我,开始有些咄咄逼人。
“对不起,你说什么?”我一时没搞懂他的意思。
“地球,你们试图让地球重新成为全人类的信仰,不是吗?”
我耸耸肩,“安东先生,我对这些不感兴趣,我不在乎你们是不是信仰地球,如你所见,我只是一个导游而已,让游客玩得开心才是我最重要的职责。”
安东笑了笑,似乎对我的话不置可否。我有些不太舒服,有一种被看穿了的感觉。不过,这还是我第一次见到他的笑容,仿佛坚冰有些融化的迹象。
“对了,您来自哪儿?”我趁热打铁。
“你不会感兴趣的。”他摇摇头。得,坚冰又冻上了。
时间比想象中过得要快,没多久,穿梭艇就接近了目的地——位于七号太空电梯末端的配重端空间港口。一个显而易见的迹象是我们的身体开始变轻了,这意味着穿梭艇开始缓慢关闭加速引擎。随着我们的身体越来越轻,窗外的景色也开始旋转起来,乘客舱开始调整方向了。一开始,我们的加速度不禁抵消了指向地球的重力,还额外给了我们大约0.5G的重力,随着加速度的减缓,我们的身体会逐渐变轻,有那么一小会儿,我们会处于失重状态,接着,当乘客舱完成反转,地球的重力场会重新抓住我们,我们会重新感受到向下的重力。
不得不说,木星工业的设计真的非常一流。
鹰隼平稳地降落了在了通天塔之上,若不是广播提醒,我们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此时,我们已经身处七号天梯尽头的配重空间港,接下来,我们将乘坐轿厢直接前往地球,不会再在环形商业区做停留。
我和安东沿着对接通道走出穿梭艇,来到位于港口中层的中转大厅。与其说这是一个大厅,倒不如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圆形广场。广场位于空间港口的中层,空间开阔,中央矗立着一个有四面透明舷窗的控制塔台,站在塔台上能对广场上的一切都一览无余。这里也是七号天梯和未央城中转的地方,每天都有来自未央城的货船将货物运送到这里,然后通过天梯运往地球。同时,偶尔也有来自地球的货物和人员从这里搭乘飞船前往未央城,但数量就完全不能比了。
我们在广场中央过关检疫,确保没有携带任何可能会对地球生态造成污染的物品之后,才被允许通过海关进入出发区。
尽管我已经用旅游局的许可大大简化了过关手续,但安东还是明显有些不耐烦。过完了安检,我们向轿厢走去的时候,安东抱怨道,“你们地球人简直是折磨人,为什么要搞这么麻烦?直接找一艘穿梭机落地不就行了?”
“那肯定不行。”我马上摇头。
“为什么?”
我耐心解释道,“因为这里是进入地球的最后一道屏障,其实,在你看不见的地方,都部署了武装侦察卫星和突击飞船,不允许任何未经许可的飞船直接从大气层进入地球。因为地球圈政府要严格保证地球生态圈的安全,绝不能让任何可能造成污染或者破坏的因素进入地球。”
“为什么?”他问我。
这个简单的问题把我问懵了,我还以为这是常识呢,“因为……地球圈政府要保证地球的安全,现在的地球和以前不太一样了。”
“你别以为我对地球一无所知,我在数据库中看过一些资料,”男孩儿不屑地撇撇嘴,“地球上到处都是钢铁建造的大城市,那么多人拥挤在一起生活,就像一座巨大的监狱,你们怎么受得了的。”
我耸耸肩,这些星海来的人常年习惯于生活在广阔无垠的宇宙中,他们习惯于空旷的星海,习惯于生活在不同的空间城市中,不喜欢拥挤的人群,也讨厌行星的引力井,这些星空的孩子早就开始厌恶自己的祖先生活的环境了,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成长的烦恼?
“你看到的那些资料片都是古代的吧,我猜大概是黎明时期的?”我带着他穿过一道螺旋向下的环廊,前往轿厢出发站,“现在地球已经不是那样了,你说的那些城市都早就被废弃了,绝大多数人都搬到了未央城居住,只有很少人才有机会到地面上去。”
“你是说,还有人生活在下面?”
“是的,”我点点头,“还有一些巡查员和景点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哦对,还有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我们虽然废弃了城市,但总还有些值得保护的东西,一些即使在那个时代也很珍贵的遗产。地球圈政府建立了一个详细的保护计划,把人类所有值得保护的古迹都保护了起来,我们要去的景点大多数都是这些古迹。这些古迹……”
我望了安东一眼,只见他双手插兜,眼神四处乱瞟,似乎对我说的话题不太感兴趣。我暗自叹了口气,按理说,从我在未央城接到安东的那一刻起,这次行程就开始了。按照导游手册,在我们真正踏足地球之前,我就需要将地球的一些情况介绍给游客,但大多数游客都根本就不感兴趣。久而久之,导游们也渐渐忽略了这个环节,别说这些游客了,就连未央城的很多孩子们都对地球的历史漠不关心。
我们走出环廊,来到一个圆形的出发厅,出发厅正中是一个粗壮的大柱子,直径大约有十米左右。环绕巨柱,分别有四扇对称的双开密闭门。其实这不是什么柱子,这就是我们即将乘坐的轿厢。其实,太空电梯的整体运行直径达到了五十米,就像是一条集束光缆,光缆中包裹着许多条更细一些的分支光缆一样,整个太空电梯中包含了九条分支通道,能同时容纳九个上下通路的运行。据说,当第一座位于加里曼丹岛的太空电梯建成时,一位蜚声全球的大诗人曾亲自乘坐电梯来到空间港口,他第一次亲眼目睹了大地的形状。重返地面后,这位诗人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诗:
《神不在那里》
在一个叫做巴比伦的地方,
我们的祖先试图建造一座通天之塔。
渺小的人类啊,试图窥视神灵的秘密。
但他不允许我们这么做,
他扰乱了我们的语言,
让我们说不同的话语,分化成不同的族群,
他拒绝了我们的窥探,
通天之塔轰然坍塌;
千年后的今日,
我们的子孙操着不同的语言,
重建了巴比伦塔。
当我们重登天堂之时,
却发现,
神已经不在那里。
时至今日,不管是历史学界还是科学界,一致公认的是,太空电梯的建成是人类第一次真正掌握了前往星辰大海的钥匙。如果没有太空电梯,人类就不可能真正开启太空时代。后面的一系列发现,包括曲率驱动、空间共振点等都是人类大规模进入太空时代之后才发展出来的技术。
那是多么美好的黄金时代啊,人类刚刚掌握了梦寐以求的可控核聚变技术,一劳永逸地解决了能源问题,开始第一次尝试真正爬出禁锢我们千万年的行星引力井。很多人都低估了太空电梯的重要性和蕴含的意义,在那个开拓时代,大宇航时代的曙光刚刚亮起,太空电梯的出现甚至无异于生命第一次从海洋登上陆地。
我走到其中一扇密封门前,感应器自动读取了我和安东的个人信息和许可,密封门上方的灯条变成了绿色,门悄无声息地滑开了。轿厢布置的很舒适,脚底铺着仿真羊毛地毯,地毯上还绣着来自古老地球某个文化的繁复花纹,踩上去软绵绵的。整个天花板就是一块全息屏幕,也可以当普通灯光照明。环形的四壁是几乎全透明的窗户,能让游客从任何一个方向欣赏外面的风景。
我示意安东找个位置坐下,“请系好安全带,”我告诉他,“一开始会有一些失重,不过不用担心,电梯运行平稳之后是匀速下落的,到时候我们承受的就是正常的地球重力了,那会儿就可以解开安全带了。”
安东坐好后,我也找了个位置坐下,不大一会儿,电梯就开始下降了。
一开始,电梯加速下行带来的失重感让我们几乎以为自己要飘起来了。但不大一会儿,电梯就开始匀速向下运行,地球重力重新抓住了我们。我解开安全带,然后用手势示意安东也可以这么做。我站起身,走到安东身边,向舷窗外张望,“我们现在正在向地球降落,我们将在一个小时后降落在位于非洲大陆中部的塔纳河航空港。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可以向外看看,这种景色可不多见。”
安东也站起身,走到舷窗前,向下望去,我注意到,他并没有表现出任何不适。一般来说,这些来自星辰大海的游客们绝不会有过这种经历,乘坐太空电梯向一颗行星降落。从这个角度是看不到电梯的其他结构的,放眼望去,能看到地球巨大的弧线在天边合拢,由于电梯飞速降落,大地的弧线肉眼可见的发生变化,脚下的大地扑面而来,给人一种向深渊坠落的错觉。大多数游客第一次看到这种景象时,都会下意识地向后退一步,甚至还有胆小的游客会发出一两声惊叫。
但是,安东却显得非常镇定,这让我有些意外。我注意到,他似乎被地球的轮廓给迷住了,他一直目不转睛地望着天边的弧线。过了一会儿,男孩儿才将目光投向脚下的大地。一条细细的线从我们的脚底延申开去,消失在黄褐色的大地上。细线的终点就是位于塔纳河区域的七号天梯起点的太空港,但由于距离还太远,什么都看不清。
“你好像不害怕。”我忍不住问道。
“我为什么要害怕?”安东反问我。
“一般来说,我见到的游客们都会有些害怕,”我指着舷窗外我们脚下正在飞速向我们接近的大地,“对于你们这些来自星空的游客,这种经历可不常见吧。”
安东的嘴角流露出一丝微笑,“的确如此,这个太空电梯是什么时候建造的?”
“嗯……这个可说不好,这个太空电梯经过好几次翻修和扩建,其实有几次几乎等于是重建了,如果你想问最早的那个版本的话,应该是大概两千七百多年前吧。”
“那么久之前?”安东惊奇地望着我。
“没错,”我肯定地说,“那时候的人类还没有完全进入太空,只有很有限的一些人探索了月球和火星。那会儿人类还是比较落后的,即使是太阳系,对那时候的人类来说也是难以征服的大海。根据史料记载,开始建造太空电梯的时候,人类刚刚解决了能源问题,哦,就是可控核聚变技术,还有材料问题,所以人类开始兴建太空电梯。人类建造的第一座太空电梯是在加里曼丹岛,对了,加里曼丹岛是位于大洋洲的一个很大的岛……”我朝非洲大陆的东面望去,越过浩瀚的印度洋,接着向东,只能看到一小片陆地在云层下若隐若现,但我不确定那是不是加里曼丹岛。
我继续说道,“那个最古老的太空电梯不仅只有一个轿厢,轿厢里最多只能装四个人,而且乘客们还要穿宇航服,以防轿厢万一发生泄漏。而且,轿厢的运行速度也很慢,咱们现在一个小时的旅程,那时候要至少10个小时,因为材料的强度和技术都不行,电梯也不敢运行地太快。以今天的眼光来看,那个太空电梯简直跟孩子的玩具一样简陋。”
“那我就搞不懂了,”安东微微皱眉,“既然那个时代的材料和技术都不过关,为什么还要冒险去建造太空电梯呢?”
我想了想,问道,“你知道人类第一次登月吗?”
安东摇摇头。
我竖起三根手指,“三个宇航员,挤在一个几乎转不开身的小飞船里,坐着火箭发射到太空,用了三天时间才抵达月球,”我说,“当时整个登月计划的背后有上百万人在努力工作,那时候的计算机还是最古早的那种……怎么说呢,据说程序还是用毛线编织的……”
“用毛线编织程序?”安东显然来了兴趣,“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这种事情,毛线怎么写代码?”
我耸耸肩,有点后悔自己多嘴,其实我也只是偶尔在一些古早的文献上看到这么一句话,但我自己也根本不理解那是什么意思,我挥挥手,“这不是重点,不要在意这些细节。不过,当时登月的难度相当于坐着简陋的木筏横渡太平洋,但他们还是这么做了。那个时代,这种事情可是非常非常多,所以,人类之所以要建造太空电梯,就是因为他们相信,人类的征程是星辰大海。”
这句话似乎对安东有所触动,他静静地望着窗外的景色,沉默了一会儿,他说,“他们做到了。”
“是的,他们做到了,第一座太空电梯虽然简陋,但是也为后续的太空电梯建设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教训,而且,用第一座太空电梯运送了大量材料前往太空,让人类第一次在太空中建造了一个飞船制造中心。现在看来,那个所谓的飞船制造中心非常简陋,但是,那个飞船制造中心为人类积累了许多技术储备,功不可没。而且,据说那个飞船制造中心的背后有许多财团的影子,有些财团甚至延续到了今天。”
“噢?”男孩儿显然对这个话题更感兴趣,“比如?”
“只是传说而已,不必太当真,比如天王星发展基金会,太阳之子等等,据说都是背后的财团,但时间太久远了,这些传说都已经无法证实了。”
安东看向我,眼神里有种莫名的东西,“太阳之子?”
“是的,据说当时的楚西罗家族、杜布瓦家族、第十三家族等等,都或多或少参与了人类第一座太空电梯的建设,不过,这些都是传闻,谁知道呢?”顿了顿,我又补充道,“对了,那个飞船制造中心还在呢,后来作为文物被运到了未央城阿尔法区的人类太空探索博物馆,如果有兴趣,等你回未央城了,可以去参观参观。”
安东对我的提议似乎不置可否,他重新将目光投向窗外,过了一会儿,他才又轻声问道,“那个太空电梯还在吗,我是说最开始那个。”
我摇摇头,“不,早就不在了,后来出了一场事故,那个太空电梯被毁掉了。”
“毁掉了?”
“是的,好像还死了不少人。”我耸耸肩,“在那个时代,这种事情其实很常见,没什么大不了的。”
“是啊,没什么大不了的。”男孩儿喃喃道。
这时,电梯上方的全息屏幕亮了起来,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屏幕上,一位面色凝重的新闻播报员说道,“……根据最新消息,前线事态正在持续升级,地球圈联合舰队已经穿越星门抵达荒芜星系,安东尼奥斯财团舰队并未开火。据悉,双方舰队正处于对峙状态。另外,诺玛运输集团发言人并未对此事发表评论,本频道将持续跟踪事态进展。下面,我们将邀请著名宇宙政治学家、太空社会形态学教授莫思言和银河历史学家、赫尔曼大学历史系教授赫舍里·劳伦斯对此事发表评论……”
我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看起来形势非常不乐观,一旦双方舰队发生交火,恐怕会爆发地球圈和安东尼奥斯财团之间的全面战争。我的脑海里突然出现一个奇怪的念头,一旦战争爆发,就不可能再有游客前来了,我恐怕快要失业了。也许,眼前这位神秘的男孩,就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后一个客人了。
在接下来抵达太空港之前的这段时间,我和安东都没有再说话。
(本章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