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者百科】洛神赋图—帕拉图式爱情

2024/05/01367 浏览物华茶馆
洛神赋图:是东晋时代的画家顾恺之偶然读到三国时代(220-280年)文学家曹植写的《洛神赋》后有感而作的。顾恺之所作原本现已亡佚,仅存数套摹本传世。辽宁本《洛神赋图》应是南宋高宗时期,大约1162年之前所做的摹本,忠实保留了六朝时期原本(约成于560-580年)的构图、图像与图本部列的图貌。辽宁本《洛神赋图》为明末睢阳袁枢藏本,有“庚子袁枢”印,亦为今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王鼎、袁枢临本《洛神赋图》所据原本。
《洛神赋图》是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的类似连环画而又融会贯通的长卷。现主要传世的是宋代的四件摹本,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二件)、辽宁省博物馆和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故宫博物院的两件人物形象基本相似,只不过景物有一繁一简之分。
《洛神赋图》,相传是因为顾恺之的“柏拉图式的爱情”。在顾恺之的感情世界里,有三个女人的影子一直挥之不去。一个是东晋时有名的才女诗人、名相谢安的侄女谢道韫,但顾恺之比她小了许多,所以只是暗恋中的梦中情人。谢道韫后来嫁给了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虽然门当户对,但王凝之的平庸无为使才华横溢的女诗人备受委屈;第二个是与苏小小齐名的荆襄名妓姚玉京,诗才横溢,京城风流雅士都为之倾倒。但顾恺之没有勇气与之相会,成为终生憾事;第三个是像百合花一样娇嫩清纯、才情灵秀的邻家女孩,顾恺之多次表示爱意都被拒绝,后来他画的瓦官寺维摩诘壁画身后的持花仕女就是以这个女孩儿为模特的。
画成后,女孩患了心口疼病,卧床不起,而瓦官寺的和尚又来找他修画。顾恺之到现场一看,惊呆了!持花仕女脸色灰暗,眼泪汪汪,心口处黑暗一片。顾恺之用手清理,却被一根暗藏的钉子划破了食指。拔出钉子,修平墙面,重新画了一遍,并在心口画了一颗珠子。他用朱砂去染珠子,可红色的朱砂染上去就变黑了。一连几遍,都是如此。顾恺之索性用手指上的鲜血涂了上去,说也奇怪,珠子立即变红,而且泛着光彩。仕女的脸色也慢慢红润,恢复了正常。没几天,邻家女孩的病竟也慢慢好了,对顾恺之的态度也变了,眼神温柔中带着羞涩、感激中含着爱慕。但因顾家是名门望族,邻家只是一介平民,门不当户不对,顾恺之只能眼睁睁看着心上人成了别人的新娘。
这一段刻骨铭心的“柏拉图式爱情”,在顾恺之的心中愈来愈强烈。《洛神赋》激发了他的共鸣,他把曹植看做了自己、洛神当成了邻家女孩,画了一幅《洛神赋图》。
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游戏中显示的那部分是第二幕定情的第一部分,《嬉戏》
TapTap
TapTap
TapTap
TapTap
19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