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我】-马王堆帛画自传

2024/05/28344 浏览物华茶馆
我是《马王堆一号汉墓T形帛画》,一幅西汉时期的彩绘帛画,1972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我的全长约为2.05米,上宽92厘米,下宽47.7厘米,是汉代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
我的画面自上而下分为三部分,分别描绘了天上、人间与地下的场景,体现了西汉初年的神仙方术思想。上段描绘的是天界的景象,包括日、月、升龙及人面蛇身的始祖神,象征着天上的境界。中段则展示了人间的世界,其中有一位拄杖的老妇人,据推测应该是墓主人辛追的形象,周围有侍从和供筵等,反映了墓主人生前的富贵与死后的祭祀场景。下段则描绘了地下的神怪、龙蛇、大鱼、大龟等生物,主题思想是引魂升天。
我的艺术特色体现在画法、线条和设色上。画法上,我采用了先以淡墨起稿,然后设色,最后再墨勾轮廓线的技术。线条上,我使用了类似于后世“高古游丝描”的技法,细劲流畅且质朴有力。在设色上,我以平涂为主,局部辅以渲染,使用的颜料以石色(矿物质)为主,有青黛、藤黄、朱砂、土红、银粉等,至今仍十分鲜艳,华丽而厚重。
我不仅是汉代初期绘画艺术的精品,也是当时社会文化和宗教信仰的重要实物资料。我的构图巧妙,通过天上、人间、地下三个层次的有序展示,创造了重彩画形式,对后世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我作为葬仪中的“招魂幡”,体现了汉代的丧葬习俗,即通过招魂复魄的仪式,使死者的魂魄得以安息。
我的出土,不仅填补了汉代早期织物绘画实例的空白,还表明汉代绘画在吸收先秦、主要是楚国的艺术内涵、风格和形象模式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注重观察现实的创作方法。我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使我成为了研究汉代文化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
TapTap
1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