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方舟:终末地是否能探出新的二游道路?

投票修改于03/052797 浏览综合
🔍 你为什么要玩《明日方舟:终末地》?
也许是朋友推荐💬,也许是IP吸引🎭,也许是抱有期待✨。
而作为一款基建游戏,最吸引人的本应是——
规划构建的成就感🏗️ + 天马行空的创造感💡。
终末地实现了吗?
有,但又不完全🚧
核心问题:未完全实现的基建与策略潜力
基建系统的矛盾性
设计臃肿:建筑体积过大导致布局受限,缺乏立体化架构,流水线仅能平面展开,难以满足深度规划需求。
创意限制:固定接口与模块化缺失,使玩家难以实现复杂生产链设计,简化操作降低了硬核玩家的探索空间。
目标冲突:为吸引新用户降低门槛,牺牲了基建玩法的策略深度,长期可玩性存疑。
战斗系统的平庸化
职业区分不足:四人小队缺乏明确分工(如坦克、治疗、输出),策略组合单一。
操作限制:输出受环境机制强制约束,走位与技能联动空间有限,战斗节奏趋近于“站桩循环”,但就连站桩也会被怪物锁定机制导致降低体验。
打击反馈薄弱:技能特效华丽但缺乏操作实感,削弱了战斗沉浸感。
叙事与演出的割裂
二测剧情空洞:主线文本信息量不足,支线任务重复性高。
演出短板:站桩对话与角色动作僵硬影响代入感,但动态漫画式过场与碎片化叙事仍保留“鹰角风格”的独特性。
推荐人群:基于差异化需求的理性选择
✅ 适合入坑的玩家类型
美术爱好者:写实二次元画风、废土场景渲染与独特角色设计(如机械义体、克苏鲁元素)具有高辨识度。
轻度基建玩家:简化版生产线与蓝图系统适合未接触过《戴森球计划》《异星工厂》的新手体验建造乐趣。
IP剧情党:尽管二测剧情薄弱,但前文明谜题与势力博弈框架延续了《明日方舟》的叙事潜力,适合对世界观考据感兴趣的玩家。
❌ 需谨慎考虑的玩家类型
硬核策略玩家:基建与战斗系统深度不足,难以满足复杂策略需求。
动作游戏爱好者:战斗缺乏操作挑战性与打击反馈,追求“爽快感”的玩家可能失望。
深度剧情消费者:当前版本叙事节奏松散,需等待公测补充更多文本与演出细节。
总结:新赛道的试探与可能性
《终末地》试图在二次元赛道中融合开放世界、即时策略与基建玩法,其创新方向值得肯定,但现阶段完成度限制了核心体验。
对开发方的期待:优化建筑立体化架构、增强职业分工与战斗策略性、填充高质量支线剧情。
对玩家的建议:偏好美术与轻度建造的玩家可尝试,追求硬核玩法者建议观望后续版本更新。
你觉得终末地的基建好玩吗? (单选)
十分好评
24.9%
中规中矩
11.4%
未来可期
25.2%
明日方舟得了MVP,终末地就是躺赢狗
38.5%
TapTap
TapTap
TapTap
TapTap
27
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