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神世界观的考究|神、神话、宗教和世界·壹
修改于05/05100 浏览同人
第2部分 神、神话、宗教和世界
探究诸神的世界观,正如前文提到过,需要从现实出发。那么首先需要厘清的,就是诸神的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差异。十分自然地,我们会想到最大的差异来自于神祇的存在与否以及超自然力量存在可能导致的世界运行之逻辑的不同。
这一部分的设定按理而言是应该首先确定,并且在整个世界观的创作中一以贯之地坚持的。但官方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起码呈现出来的结果如此。在接下来的论述中,笔者将详细讨论为何呈现出的结果在我看来是割裂的,以及如何在割裂中寻求平衡以构建自洽的设定。
限于体例和精力,有的问题不能在正文中详尽讨论,之后会以其他文章补充。
2.1由文本所直接导出的世界
在这一节中,笔者将依据已有的官方文本,在仅作必要推测的基础上,整理与神、神话和宗教相关的设定,并试据此说明文本所直接展现的世界。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神子版本“诗中秘境”呈现方式的特殊性,也即一切都是吟游诗人之诗歌所造成的“梦境”,按理而言,其几乎不能提供“可信”的信息。但考虑到两点,其一,诸神的背景文本实在不多,其二,官方可能认为秘境就是“正史”,笔者也将采用秘境内容作为参考,但将同时提供采用与不采用秘境剧情两个版本的总结。至于为什么是直截了当地以此为界将两个版本截然区分,而非同等地“辨伪存真”,则是由于诸神设定的“真伪”实在无法严密地考究,混而一谈时的矛盾与冲突难以解决。
2.1.1 神、神话与宗教
神话(myth)或可定义为一种口头创作的,历史描述性的故事,其可以反应某个民族对自然的认识,与一定程度上的历史。现实中的神话,可能是对民族历史上一些重大事件的夸大神化,或是对由自然现象神化而来的诸神之间关系的描述,若要细究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鉴于这并非我们讨论的主题,我们只需要明确,当在一个神祇真正存在的世界观下讨论神话的问题时,应当注意的是什么。
首先需要注意的一点,自然是在这种情况下,神话的史料价值应当是比现实中高的。当然这并非绝对,因为神即使存在,其也未必会对凡人显现,那么神话所展示的可能也就与神和世界的本貌并无太大关系。这就引出需要注意的第二点,也即,我们虽然认为当神祇真正存在时,神话可以更多的反应历史,但也不应忽视,在一个神的存在感可能并不十分明显,也即“低魔”的世界里,现实中的神话发展脉络也是应当坚持的。
当神话产生时,宗教(religion)也通常随之产生,而宗教的发展又会反过来影响神话的内容,因而尤其在诸神相关设定比较少的情况下,以民族为区分,分别对其历史、宗教、神话进行综合考察与比较,或许是一比较好的方法。
2.1.2 布里恩人
- 2.1.2.1 布里恩人之设定的沿革
布里恩人的设定经历过几次变动,可以大致总结为两个版本。这两个版本的核心差异在于布里恩人的来源。
在最开始的版本中,布里恩人为“精灵”奈莎与布隆提克结合恩玛斯与阿波卡马克之力创造,为加尔提兰最初的人类居民。
另外可以注意到,这里对恩玛斯和阿波卡马克的描述有指向其具有人格的意味,这看似不符合前文提及的恩马斯与阿波卡马克为非人格的前提矛盾,但这可以通过将二者再各自分化来解决,在后文会详细解释。
“……在所有生存在这里的无数精灵里,奈莎和布隆提克将他们的热情和欢喜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这里越发精致而美丽。后来,阿波卡马克来到了这里,精致而美丽的事物开始变化,恩玛斯创造的东西在混杂了阿波卡马克的扰动后,不再拥有无尽的时间而是会逐渐消散变化,这令奈莎十分惊讶,她和布隆提克也逐步尝试结合两种力量来行动。而阿波卡马克的力量在取得了精灵的创造后竟然也获得了不甚稳定的实体。这里诞生了一些原住民,就是我们这一类存在的的祖先——人。……”(塞南,《塞南之书》)
并且此时我们可以发现,奈莎相较于布隆提克更关心人类,这可能导致布里恩人在最初虽然都认为奈莎和布隆提克都是神明一类存在,但更加尊崇奈莎。
“奈莎非常喜欢这些人,她经常会去满足他们的一些要求。这些原住民在此地繁衍生存,安居乐业,并将奈莎视为神明,建立了德鲁伊教。”(塞南,《塞南之书》)
在早期就确定,至今仍未更改的血脉描述中,原住民被描述为
“古老的加尔提兰大陆原住民,巧手伶俐,信奉神秘的自然之力”(角色-血统-原住民)
而与之相对应的“王血”法拉希尔血裔则为
“血统较为纯正的加尔提兰原住民,其血脉最早可以追溯到猎神布隆提克,心灵手巧,向往自然”(角色-血统-法拉希尔血裔)
这里的描述似乎多少与《塞南之书》略有出入,不过考虑到在同期设定中,德鲁伊教奉奈莎为神明,且地位比布隆提克高,而布隆提克可能在布里恩人产生时暂未获得猎神的权柄,这样的表面上的出入是合理的。
而在神器版本时,布里恩人的设定可能经历了一次改变。这里所说改变,是因根据神器剧情的文本,以及早期论坛中内部人员释出的职业列表推断,在神器版本,制作人员可能经历了变动,亦与早期版本不属于同一批的规划,则对于一些内容的设定可能会与之前不同。
此时,布里恩人被视作外来的“年轻人”布隆提克与“最初的神”奈莎合力创造的“一种新的生命”。
“恩玛斯的力量波动,诞生了最初的神。她是仁慈的奈莎,她将生命之力赋予大地。在奈莎的恩惠之下,大陆诞生了神灵之下的生命。这种美丽的生灵,后来被称之为精灵。精灵们完美无缺,却又在漫长的寿命之中,逐渐失去追求之物。这并非奈莎所愿,她喜欢生命的炙热,那本应该是短暂,精彩,且轰轰烈烈。一个名叫布隆提克的年轻人的到来,改变了大陆的命运。奈莎和布隆提克合力重新创造出一种生命,奈莎把这些孩子称作布里恩人,他们虽不完美,却拥有情感,他们每个人都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宝物,他们的到来,点亮了原本暗淡无光的大陆。布里恩人经过数百年的繁衍,逐渐壮大。奈莎赠予他们健壮的身体,布隆提克教授给他们狩猎之法。他们之中拥有魔法资质者被称为德鲁伊,他们感激着奈莎和布隆提克所馈赠的一切,他们热爱自由与森林。”(《德鲁伊诗篇》)
但此次的“改变”如若存在,实际上只限于制作组观念中。因《德鲁伊诗篇》在世界观中,应为C.E.630年之后的版本,此时德鲁伊教已经相当发展。而在发展过程中,出于神话奈莎的需要,而将其他“精灵”降为奈莎的造物,并且又因对精灵的尊崇,进一步将布隆提克降为单纯的先祖,这个流变是合理的。现实中也有观点认为,大部分宗教神话的发展会从多神逐步演变为单一至高神乃至一神;典型的如以色列人的雅威崇拜,从一开始的众神之中一员发展为众神之父,再到后来的犹太教中仅上帝为神,而其余只是天使。这个过程中,神祇的权柄会逐渐集中,这也与德鲁伊教中奈莎自然与生命这个宽泛的权柄吻合。[1]
以上是布里恩人在神子版本之前的设定,稍作总结如下:
布里恩人为“精灵”奈莎和布隆提克[2]结合恩玛斯与阿波卡马克之力创造的,加尔提兰大陆最早的一批人类,而因奈莎较多对布里恩人显灵,他们便更多地崇拜奈莎,并在之后的历史中因种种原因不断提高奈莎的地位。而在加尔提斯人迁入后,一些布里恩人与加尔提斯人通婚,形成了C.E.600时所见的原住民。而作为布里恩人核心领地的法拉希尔地区,其中的一些居民保持了血脉的纯正,则称为法拉希尔血裔,并因奈莎的宗教地位崇高,布隆提克仅被视为了他们的先祖。[3]
而布里恩人设定真正的改变是在神子版本,此时制作人员发生了显而易见的变动,文本也与之前存在不少冲突。
此时布里恩人被认为是一个岛屿的移民,在迁入之前信仰自然和动物,而在进入加尔提兰后,改信由精灵建立的奈莎信仰。并且,布隆提克在此时实际上被设定为了凡人,与奈莎的化身结合。
“我们的祖先来自于一个岛屿,因为先祖预言岛屿将会发生大灾难而沉没海底,所以便带领族人进行迁徙……是的,还有一点,加尔提兰大陆也是你们加尔提斯人对这片土地的称呼,我们对它的称呼其实是都兰……你的确是一位博识的吟游诗人。我们的祖先原本信仰自然与动物,但是在迁徙之后便逐渐信仰奈莎了……布里恩人在这片大路上已经繁衍了上千年,和古特人的缠斗也持续了上千年。为了躲避战乱,我们的祖先决定将部落往东迁徙,这才定居到法拉希尔”(“森林之子”“格文”,索弗利夫秘境)
“在布里恩人的传说中,奈莎和布隆提克是一对夫妻。奈莎将赐福赠予布隆提克,并化作凡间女子与他相爱。在布隆提克命定之日到来时,奈莎迎接他回归了自己的怀抱”(神殿-神器-奈莎&布隆提克)[4]
在这个版本中,布里恩人的来源事实上成为了未知,我们并不知道他们被哪位神祇创造、是否一开始就生活在岛屿等等。但这方面暂时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我们从信息较多的信仰方面去考虑一下布里恩人在这个版本中的历史。
这个版本中的布里恩人在迁入前信仰自然与动物,而在迁入后接受奈莎信仰。那么在信仰融合的过程中,奈莎被赋予自然女神的权能是比较自然的——当然,也可能正是因为奈莎本身就具有这样的权柄,布里恩人才自然地改信奈莎;而布隆提克则是因为其自身的领袖地位、来源于布里恩人起源地的超凡力量和与奈莎的人间化身结合等原因而得到尊崇,后来被神话。可以看出,在这个版本中,布里恩人信仰的演变,实际上与上一个版本刚好相反,变得更接近现实中神话和宗教发生的逻辑了。
接近现实的发展逻辑,似乎符合尽量遵从现实的原则,但问题在于,这一部分是有设定说明的,也并非不受“神祇存在”这一重要设定的影响,这就造成了这个版本布里恩人设定的一大割裂感。
这个版本中布里恩人由外部迁入的信息从何而来呢?是生活在神代,布里恩人迁入“上千年”之后的格文口述的。这里我们不妨从现实出发考虑一下。我们知道,在文明初期,神祇是与土地有较高的绑定程度的,部族之间的攻伐可能被视作神明之间的战斗。而神祇脱离某块具体的土地,是要在各部族兼并过程中,相似权能的神祇融合,不同神祇之间关系也即神谱的构建之后,才实现的。但是,经历相当长的时间后,被融合的民族如果仍然保有自己是外来者的记忆,就是很奇怪的事情,除非这支民族本身具有十分成熟的宗教,但未能使自己成为主导,但如果是这种情况,似乎也谈不上什么融合了。
如果我们假设,在那个时代下,神明真实存在,并且其显现较为频繁,权能也局限于其新图的土地,那么当一个部族迁入另一个部族的土地,改而信奉这块土地上的神明,并被神明接受,同时仍保留自己为外来者的记忆就是可行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信仰的意义就要发生改变,祭祀等宗教活动可以转变为更加单纯的类似于交易的关系,从而信仰就可以不作为文化民族认同的一部分存在。否则,就要遵照现实的逻辑发展了。那回到诸神,布里恩人在迁入加尔提兰上千年后,在原本信仰体系原始的情况下,转而信奉奈莎,却仍然保有了作为外来者的记忆,这似乎只能解释为布里恩人本身对于宗教信仰就不是十分在意,[5]但倘若如此,何必在神话中将自己民族的来源归于奈莎创造呢?[6]这里并非不能从其他方面解释,只是那样略显牵强,在之后会详述。
这个版本的布里恩人设定,也总结如下:
布里恩人原本生活于加尔提兰以外的某个岛屿,信仰自然和动物,因故迁徙至加尔提兰,接触到精灵的奈莎信仰后开始信奉奈莎。奈莎化身凡人与名为布隆提克的布里恩人结合,产下一子,这一支因为混杂了精灵的血统,比普通布里恩人更为强大,其中血统纯正者成为了C.E.600时的法拉希尔血裔,而其他布里恩人则成为原住民。
而这两版设定因为分歧比较根本,所以难以调和,取其一则要弃另一。
- 2.1.2.2 德鲁伊教的基本情形
德鲁伊教在现实中为西欧凯尔特文化中的一种宗教,其信仰曾因基督教的扩张而一度中断,现代人认知中的德鲁伊教,更多是一种掺杂了许多流行文化元素,本身也更多作为一种“异教文化符号”而存在的流行文化。诸神的早期设定较多参考现实,故诸神中的德鲁伊教的元素与现实中并无什么出入,在某些设定上可以直接套用现实。
不论采纳何版布里恩人设定,德鲁伊教的基本情形不会受到大的影响,不过这也有文本实在太少的因素。
德鲁伊教是最早起源于布里恩人的,信奉自然与生命女神奈莎的原始宗教[7];布里恩人的信仰普遍坚定,宗教在其生活中有重要地位
“这些原住民在此地繁衍生存,安居乐业,并将奈莎视为神明,建立了德鲁伊教。”(塞南,《塞南之书》)
“佩里亚诺的学者维尔德在自己的著作《加尔提兰神话史》中曾指出,德鲁伊教中信仰三神,分别为至高之神奈莎,父神布隆提克与森林之子格文;玛夏帝国的学者柔特莱斯也在神话研究笔记中提到过恩玛斯之力为德鲁伊教中的万物起源,这些都与《德鲁伊诗篇》中的记载不谋而合。”(维托,《关于德鲁伊教的研究》)
“……我们的祖先原本信仰自然与动物,但是在迁徙之后便逐渐信仰奈莎了……”(“森林之子”“格文”,索弗利夫秘境)
德鲁伊教中承担祭司与巫师职责的为德鲁伊,而德鲁伊与部落长老的身份时常重合。德鲁伊中能行使预言能力,并可与精灵沟通者被称为先知,[8]先知在布里恩人中有崇高的地位。在现代,先知与由部落长老组成的长老院一起构成法拉希尔的权力中枢
“尊敬的先知欧拉·格林,您有得到新的消息吗?”……“精灵们并未言明是谁……”……(翠庭,聊天,欧拉)
……“只要先知一声令下,这些人将受到应有的惩罚。”“先知也需要长老院投票支持才能发起反攻,就怕希纳族长不肯。”……(翠庭,聊天,智者)
“翠庭的态度模棱两可……”……“欧拉格林会为大家指引道路的。”……(荣橡谷,聊天,睿智德鲁伊)
德鲁伊教的祭祀活动、德鲁伊身份的继承、德鲁伊具体的魔法能力等在文本中并未有明显的体现,并且也涉及了超凡力量的具体设定,在此无法展开,可以等之后官方的更多文本补充或在详细讨论了超凡力量之后再以单独的文章详细梳理。
- 2.1.2.3 德鲁伊教神话与诸神时代(接下文)
注释:
[1] 这可能会使人疑惑,奈莎作为天生神灵为什么要遵循这样的规律?诚然,奈莎的确可能在一开始就展现出完整的自然与生命的权柄,不必类似现实中许多神祇一样从与生产的具体方面相关的崇拜出发一步一步合并,但倘若奈莎确实只是回应布里恩人的祈求,那么其权柄的展现就是不完全的,就要符合现实中的发展逻辑
[2] 这里的“精灵”如要使其更自然一些,应理解为与游戏中所见的高阶精灵、黑暗精灵甚至古代精灵不同的种族,也即就是神祇。但如果只是单纯的认为就是精灵,也并非说不通,在后文会详述
[3] 这乍一看似乎比较牵强,可能会有人认为把神器版本和神子版本合为一个设定的版本比较合理,一个可以支持的论据是《德鲁伊诗篇》中提及布隆提克为“外来”。但在本文中,一方面为了贯彻“采用秘境剧情与否是一条重要的区分”这个原则,另一方面,则是神化与神祇奈莎结合的凡人布隆提克,完全不用在言语上将其提高到奈莎的高度,在德鲁伊教的“原始宗教”性质下,这种流变所需要的假设,比神祇布隆提克的神性因对人的显现较少而被降低至先祖之说,只多不少
[4]这里虽然说是布里恩人的传说,但是从秘境剧情看来,这个传说的“真实度”是很高的;这个传说与格文的话和《德鲁伊诗篇》似乎符合得较好,实则从整篇诗篇看来,持此传说与格文的话,也即持神子版本的布里恩人设定,诗篇内容的流变合理性不如前一版本,上注略提及。详见《德鲁伊诗篇》文本解析
[5]依布里恩人的社会结构,政治与宗教领袖并不十分区分,认为在诸神世界观中,以布里恩人迁入至神代之间的生产力而言,历史文化知识掌握在宗教领袖手中是没有问题的。格文既然能向外族人仅提及自己之民族为外来,说明持此认知者在布里恩人族群中并非少数。宗教首领在控制知识代际传递的同时还能让违背信仰的认知广为流传,这实在无法可想
[6]这也是官方在神器版本之后剧情,甚至从一开始就有的一个通病,过于小看信仰的力量与重要程度了,并且有的角色怎么看怎么像穿越者
[7]奈莎信仰依不同版本,或可起源于精灵,但德鲁伊教非单纯的奈莎信仰,认为其起源于布里恩人没有问题
[8]关于先知的问题,设定比较混乱。从主线剧情来看,先知的“预言”似乎更多是体现在与精灵的交流上,也无明显体现先知只有一位,只能由女性继承云云。预言、一代一位、女性继承这些设定都来自图书馆-维托,《关于德鲁伊教的研究》(这篇文章的“学术水平”实在不敢恭维),其中除了女性继承,其他在主线剧情中事实上都可以体现,此处考虑到《研究》出自瓦斯提亚的加尔提斯人之手,内容“可信度”较低故不在正文写出;但先知具有强大的魔法力量应当是无疑的,而这是一般德鲁伊所不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