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搁浅2》是否还会“神鬼二象限”?
昨天 18:356 浏览综合

引语:《死亡搁浅》为何争议不断?即将问世的续作又能否续写下一篇传奇?
作者:苏国仪
图片来源:网络
5月8日,《死亡搁浅2》全球媒体前瞻评测正式解禁,将这款六年前上线的游戏重新带回话题中心。
回想当年,《死亡搁浅》刚上线时,媒体评分呈现出两极分化的奇观,M站给出了84分,而IGN仅给出6.8分,英国游戏杂志Edge甚至表示其没有通关的耐心而放弃打分。不仅仅是媒体的评分两极分化严重,玩家的评价在最开始时也是如此。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其“送快递”式的奇特核心玩法一直是争议的焦点。在《死亡搁浅》中,玩家的核心任务是将货物从一地送到另一地。与其他游戏不同,玩家不需要一路“过关斩将”式的战斗,而是要化身“基建狂魔”,通过修建高速公路、索道网等运输通道来提升运输效率,以此来“重建社会连接”。

值得一提的是,在《死亡搁浅》的系统中,并不鼓励玩家通过“简单粗暴”的战斗来对抗BT,相反,“能躲就不打”的策略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更好的选择。因此,这种玩法也被一众玩家戏称为“步行模拟器”或“美国卡车模拟”。
加之其独特的社交链系统,即玩家无法直接互动,但可以通过建造设施,如公路、桥梁、避难所等影响其他玩家的世界。由于种种因素的叠加,关于其的争议就产生了。部分玩家认为小岛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游戏类型,而另一部分玩家则认为其核心玩法只是现有玩法的变形,并不足以承担“全新玩法”的美名。
IGN曾这样评价《死亡搁浅》:“我确实‘喜欢’《死亡搁浅》,但我一点都不爱玩这款游戏。”这段话乍一听或许太过于主观臆断,但仔细想来,它想要表达的是,“送快递”式的核心玩法并不足以支撑起《死亡搁浅》中庞大的世界观,导致其游戏性不足。
这也带出了《死亡搁浅》的第二个争议点,即艺术性与游戏性的不平衡。
小岛秀夫一直以电影化叙事而闻名,在制作《死亡搁浅》时,他更是请到了多名好莱坞影星担任脸模与动捕模特,打造出电影化的游戏体验。加之其庞大的世界观和复杂的剧情,导致过场动画过于冗长,游戏节奏缓慢,从而使部分玩家感到其游戏性被削弱,游戏体验也大打折扣。也有不少玩家称《死亡搁浅》为“游玩10分钟,看50分钟电影”。

但也有不少玩家认为其剧情也正是这个游戏的精髓所在,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而是通过核心玩法和叙事的巧妙结合来构建完整立体的世界观。游戏设定在末日时期,玩家扮演山姆,通过运送物资来重建“开罗尔网络”,使玩家在跋山涉水中体会到角色们的孤独感和使命感,同时通过独特的异步联机和社交链系统,使玩家理解即使在末日,人类仍在互相帮助的意义,即体现出游戏的主题有颇具哲学意味。
笔者认为,有关于《死亡搁浅》艺术性与游戏性的争论,其实是两批偏好不同的玩家的“拌嘴”,更注重游戏爽感的硬核玩家可能谴责该游戏的剧情过多、节奏过慢,而更偏爱游戏剧情的玩家则将其封为“神作”。偏好不同,立场不同,评价自然也不同。而小岛秀夫也公开承认了其“不适合所有人”的设计理念,所以《死亡搁浅》口碑两极分化的现象并不令人意外。
除了游戏本身外,前期的过度宣传也是导致其口碑“过山车”的原因之一。
首先,游戏本身的话题度过高。制作人小岛秀夫在系列游戏《合金装备》的加持下收获了一批粉丝,不少玩家对他抱有极高的期望。加之《死亡搁浅》是小岛离开游戏厂商科乐美的首部作品,不少玩家想看小岛让科乐美“打脸”的爽剧。
而他自己也是对《死亡搁浅》信心满满,他曾在游戏发售前称:“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分类死亡搁浅,这是个全新类型的游戏,游戏界从未有过。”这无疑勾起了一众玩家的好奇,但同时也拉高了他们的期望值。
另外,媒体的过度报道虽然增加了《死亡搁浅》的曝光度,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败坏了其“路人缘”。过度的报道使玩家产生该游戏营销大于制作的“误解”,过度的吹捧也使路人玩家不得不怀疑制作人的用心。
除此之外,《死亡搁浅》的预告片也过于“艺术化”,着重强调电影化叙事风格,甚至请到好莱坞影星助阵,而并没有着重展示其核心玩法,导致玩家持续期待类似《合金装备》中的快节奏动作玩法,最终导致玩家期望与实际相悖。

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死亡搁浅》在刚发售时陷入争议,但笔者看来,经过几年的沉淀后,随着更多玩家不断深入、沉浸到游戏中,《死亡搁浅》逐渐被大多数玩家接受,更被一票玩家誉为“神作”。
续作《死亡搁浅2》将于6月26日上线,口碑两极分化是否延续?

笔者看来,续作的口碑将不会延续《死亡搁浅》口碑两极分化的特点。因为《死亡搁浅》的火爆已经为续作筛选出了一批游戏受众群体,而接受不了首作的玩家自然不会去尝试续作。但小岛秀夫似乎有意打破这个壁垒,在采访中,他表示在续作中,制作团队将会为偏好战斗的玩家提供更多自由,战斗的灵活性将会更高。这一举动也许给了部分硬核玩家再次尝试《死亡搁浅》的机会的。
同时,《死亡搁浅2》也迎来了技术革新,或许会吸引更多路人玩家。据悉,制作团队对Decima引擎进行了深化改造,以更自然地引入动态环境系统和昼夜循环系统等,使玩家需应对更多突发情况,适时改变送货路径,进一步增强游戏的策略性。同时,全局光线追踪的引入不仅使画面更加真实,“时间雨”也有了物理实感,增强玩家在场景中的体验感和沉浸感。
但《死亡搁浅2》的具体表现还需在上线后由玩家来定夺,其是否能延续《死亡搁浅》的“神作”口碑,下个月我们就有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