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15轮被拒后我成为面试官 ,每天手撕985简历
前天 19:51273 浏览综合

作者 | 顾远(北京)
大学毕业后,主角C89就身处危险边缘:学生签证即将到期,如果没能找到工作,将会变成非法滞留,面临流放。
C89向当地最大的空岛集团投递了管培生岗位的简历,历经15轮面试后仍未入选。好在命运没有彻底抛弃他:他被调剂为初级面试官,负责面试和评估应届生。
但危险并未彻底解除。C89只能拿到临时工作签证,住在12环的非本地居民公寓。如果无法及时支付高昂的租金,或没能通过试用期及各类考核,他仍然要被流放。

以上情节,来自游戏《感谢你的投递》,玩法类似《请出示证件》等检查类游戏。面试和应聘题材,岗位要求、简历和面试官的对话等细节,让不少玩家尤其是学生党感同身受。
游戏由三位应届生开发,4月30日Demo上线Steam,冲上了新品试玩榜。
01 代入感很强的面试游戏
《感谢你的投递》背景设定在2066年的反乌托邦的高科技城市中,不论是人类还是智能员工,所有角色都以字母+编号的形式命名。
主角C89是刚从空岛大学毕业的非本地学生,幸运地成为当地垄断企业空岛集团的初级面试官,负责面试应届生。
工作内容类似《请出示证件》的“找不同+判定”,需要通过对比岗位需求和面试者的简历信息,做出判断:发offer还是发出拒绝的感谢信。

在倡导奉献的空岛市,大家需要用劳动证明生存价值,无法持续创造价值的个体会被调配至流放区。所以,C89暂时获得了一份工作,也过上了充满压力的“牛马”生活。
每天下班前,他会收到奖金、罚金、评级等数据报告。工作有试用期,7天后上级会对他的劳动价值进行判定,如果不能通过试用期,也会面临被流放的风险。
“愿你终生劳动,愿你工作永存”,这句出现在先导剧情结束画面上的话,说不清是祝福还是诅咒,让人头皮发麻。

随着时间推移,C89对候选人的判定难度将越来越大。
比如,第一天只需要看简历的毕业院校名称是否符合要求;第二天就需要考虑学历造假问题,要求候选人提供毕业证,并在院校库中对学校开设的专业、校徽、校名等进行核对;之后还会增加对工作经历的要求、候选人精神状况评估等。
另外,玩家在面对不同背景,甚至持有高层推荐信的候选人时,能否做出公正判定;做自评时,应该谦虚还是自信;需要在包括自己在内的三人中票选一人淘汰时,该选择谁?一次次灵魂拷问,会引导剧情走向不同结局。

除了剧情对话中会遇到学历、地区、年龄限制等常见问题,玩家还将体验从学校到社会,逐渐独当一面的过程。
C89自己住在12环的狭小出租屋。每天工作攒下的工资,勉强够支付房租水电费,需要精心规划、避免逾期被遣返。他还需要关注各种通知、新闻,及时知晓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信息;偶尔还会收到家里的邮件,为遇到的问题提供建议。
游戏中加入了一些模拟经营元素,C89晚上回家后,可以用工资在商店购买墙纸、饮料、香薰等,用来装饰房间。
让自己的房间变得更舒适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人逐渐成长、独立,开始有对自己的生活有把控性的过程。这种放松和把控感,和白天上班的种种挑战形成反差,让玩家拥有更丰富的在大城市打拼的社畜体验。

02 真实经历+艺术表达
制作人兼策划冻柠茶,在香港学习游戏设计,刚刚硕士毕业。2023年12月,她在小红书以“秋招发癫的应届生”身份发布笔记,分享自己收到的公司拒信。
最初她只是想对比各个公司如何拒绝求职者,没想到吸引了很多用户互动, 猜测拒信来自哪家公司,并由此激发了做面试官的想法。
冻柠茶觉得,虽然做过面试官的人比较少,但是想做面试官的人很多。当没有面试过别人的人当上了面试官,他就有可能会想起自己求职的样子,从而和面试人产生共情。
2024年3月,《感谢你的投递》正式开始开发,两个月后做出了游戏原型,2025年4月30日,游戏Demo在Steam上线。

游戏中的剧情和对话,很多源于制作组和网友的真实经历。
例如,C89的房间就参考了冻柠茶在香港的留学生活。因为寸土寸金,学生们一般选择合租,房间类似胶囊,留出通行空间后,只能放下一张床。
主角面试15轮但被拒的离谱遭遇,也来自冻柠茶的真实经历:投递了一家游戏大厂后,简历和作品集先后被几个项目组看中,参加多轮面试,但都以失败告终。
冻柠茶还会从求职时经常看的各类论坛、网站,收集大家公开分享的拒信、面试经历等,做创作参考。

虽然有很多真实元素,但《感谢你的投递》并不是和现实严格对应的求职模拟器。
比如游戏中C89作为初级面试官,一个人就能决定是否发offer。候选人的表现、面试对话等,也做了艺术化处理。比如有人面试到一半,被发现还没毕业证,因为论文卡在导师手里;有人直接对面试官表明自己有后台;有人在被拒后恼羞成怒,对面试官言语攻击。
对于这些“极端”表现,制作组通过架空背景和“崩溃指数”等设计,在游戏中进行了合理化。崩溃指数较高的候选人,可能会有过激行为或言论。候选人需要提交精神鉴定书,崩溃指数需低于规定数值,证明自己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03 和玩家直接交流
《感谢你的投递》玩法并不复杂,但从原型到Demo上线,用了将近一年。一是因为团队都是兼职,抱着“实验”心态;二是首次测试后,经历了人员变动,也重构了游戏架构和UI交互。
最初版本的玩法更偏文字,只需要看对话,做对比操作,体验有些单调。经过测试后,增加了更多感谢信相关的玩法。
去年5月,《感谢你的投递》参加了广州独立游戏Only,第一次进行玩家试玩。在冻柠茶看来,当时的Demo完成度并不够。因为参展时间紧急,现场还专门放了一个图文版引导牌——“因为来不及开发新手教程,所以写在这里”。

意外的是,很多玩家感兴趣。当天有50多位玩家参加试玩,基本所有人都能完整通关,甚至要排队20多分钟才能玩到,“我们都汗流浃背了”。
之后,冻柠茶重组了“程策美”团队,把游戏原型几乎重做一遍,试玩中玩家提出的很多建议和想法,都已经体现在后续版本里。
冻柠茶认为,在线下现场,测试价值大于宣传。通过现场看玩家试玩,可以高效收集反馈,直观看到玩家操作的具体卡点和喜好。

之后,制作组又先后参加过CPGZ06、Weplay等线下独立游戏展。在社交媒体,也有越来越多玩家关注,小红书官方账号已经累计获得4.5万点赞与收藏。
现在,《感谢你的投递》的Steam愿望单数量已经上万。不过冻柠茶对游戏发售后的实际转化,并没有太大预期。
她更满意的点在于,玩家的游玩时长中位数一直在上涨,已经超过了通关所需时长,这代表大部分玩家都能体验完Demo的完整内容。
现阶段,制作组主要在根据玩家反馈做优化,剧情、关卡、成就等也在更新中。原计划游戏正式版时长在3-5小时,但也会根据玩家反馈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