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海军起:阿海执旗,朝堂暗潮
昨天 23:2828 浏览同人二创
第一章:渔村夜话,少年立誓
石浦港的夜来得早。阿海蹲在晒盐场的草垛后,借着月光数着手中的火药颗粒——这是他从“圣徒号”残骸里偷偷藏下的,足足有半袋。
“阿海哥!”小柱子从草垛另一侧钻出来,怀里抱着个破陶瓮,“王伯说,你又要带我们去‘闹海’?”
阿海摸摸他的头,陶瓮里装的是他新配的“海火药”——用粗盐、桐油和晒干的珊瑚粉混合而成,比佛郎机的火药更耐潮。这是他花了七天七夜,在礁石缝里反复试验的成果。
“不是闹海。”阿海压低声音,“是护海。你阿爹被佛郎机船抓去当苦力,至今没回来;李婶家的船被烧了,她抱着娃在破庙里哭……”他的手指捏得发白,“咱们不能再等了。我要组建一支船队,专打那些红毛鬼的补给船!”
小柱子的眼睛亮了:“我跟你去!我阿爹说过,你比他见过的最厉害的渔民还狠!”
草垛外传来脚步声。周铁牛裹着斗篷走进来,腰间的“汉”字玉珏泛着微光:“阿海,我刚收到线报—#无悔华夏杂谈 —葡萄牙的三艘补给船明晚走‘蛇岛水道’,船上装着给佛郎机的火药和粮食。”
阿海猛地站起来,陶瓮“哐当”落地:“蛇岛水道?那地方暗礁多,他们的船肯定走不快!”
周铁牛笑了:“所以我要你当先锋。你不是总说‘海是咱们的家’?这回,你用你的海图,带咱们抄近路。”
阿海望着周铁牛眼中的信任,突然想起张角残魂说过的话:“民心是火,要点燃它,得先让自己成为火种。”他深吸一口气,捡起陶瓮:“周将军,我有个请求——船队里,要让渔民占七成。他们熟悉潮汐,知道哪里有暗礁,这是红毛鬼学不会的。”
周铁牛点头:“我给你三艘福船,五百渔民。但有个条件——”他指了指阿海腰间的火药袋,“这‘海火药’,只能用在刀刃上。”
阿海攥紧火药袋,重重点头:“我保证。”
---
第二章:蛇岛伏杀,海火初燃
蛇岛水道的夜,连月光都被海雾揉碎了。阿海站在“青鲨号”的船头,盯着罗盘上的指针——这是他用三十年的老船木做的,刻满了潮汐的刻度。
“左舵!”他大喊,“暗礁区到了!”
船身猛地一震,擦过一块黑黢黢的礁石。阿海闭着眼都能数出这是第几块——他从小在礁石缝里摸蛤蜊,每块礁石的棱角都刻在他骨头里。
“红毛鬼的船!”瞭望手的喊声响彻甲板。
三艘葡萄牙补给船正缓缓驶来,船舷上的“圣徒”标记在雾中若隐若现。阿海摸了摸腰间的火药袋,对身边的小柱子说:“把‘海火药’撒到船尾!等他们靠近,咱们就用火箭引火!”
“阿海哥,你看!”小柱子突然指向船头。
雾中浮现出数十艘挂着“明”字旗的福船——正是周铁牛带来的“海上太平军”!为首的正是周铁牛,他站在旗舰“镇海号”的甲板上,手中举着张角的“火龙枪”。
“阿海,按计划行事!”周铁牛的声音混着海风,“渔民队跟我冲左舷,火铳队压制右舷!”
“是!”阿海振臂一呼,“渔民兄弟们!今天,咱们给红毛鬼点个‘太平火’!”
渔民们嗷嗷叫着冲上甲板。他们有的扛着鱼叉,有的举着晒盐的木耙,甚至有人把煮鱼的铁锅当盾牌——这些在红毛鬼眼里“上不得台面”的家伙,此刻却比任何火炮都可怕。
“开炮!”葡萄牙指挥官吼道。
佛郎机的炮弹呼啸而来,却被渔民们用渔网和木耙挡住。更诡异的是,那些撒在船尾的“海火药”突然腾起金光——竟是用珊瑚粉引燃的,火舌顺着船舷爬上甲板,烧得红毛鬼的铠甲滋滋作响。
“海妖!是海妖!”红毛鬼们惊慌失措,纷纷往海里跳。阿海却拦住了要追的小柱子:“别追!收网!”
渔民们迅速收起浸透桐油的渔网,网住的不仅是佛郎机的炮弹,还有三箱没来得及转移的火药。阿海打开箱子,里面整整齐齐码着葡萄牙的“圣徒”像——青铜狮子嘴里塞着金币,爪下还捆着几个被捆的渔民。
“救人!”阿海大喊。
渔民们七手八脚解开绳索。被救的老渔民老陈头跪在甲板上,老泪纵横:“谢谢……谢谢你们……我儿子就是被他们抓去当‘海祭’的……”
阿海扶起他,指向远处的“镇海号”:“陈伯,您看。这才是真正的‘海神’。”
---
第三章:朝堂惊变,主战主和
石浦港的捷报传到京城时,嘉靖皇帝正在御书房看《坤舆万国全图》。地图上,葡萄牙的“佛郎机”船正沿着海岸线标注,像一群张牙舞爪的毒蛇。
“陛下,石浦港捷报!”司礼监太监捧着奏折跪伏,“周铁牛率‘海上太平军’,以渔民船队击溃佛郎机补给船,焚毁火药千箱,救回被掳渔民百余人!”
嘉靖皇帝放下地图,指尖敲了敲案几:“周铁牛?就是那个用‘太平阵’抗倭的?”
“正是。”太监赔笑,“更奇的是,他麾下有个渔民少年阿海,善用海路,设伏蛇岛,烧了红毛鬼的‘圣徒’像。”
“渔民?”嘉靖皱眉,“朕听说,那小子从前不过是个偷鱼的痞子?”
“回陛下,”兵部尚书杨博上前一步,“臣查过。阿海幼年丧父,随母以打渔为生,最熟悉东海暗礁。此次他能率渔民立功,全凭民心所向——石浦港百姓都说,‘阿海哥的船,比官船还亲’。”
“民心?”嘉靖冷笑,“朕的大明,何时轮到渔民教朕做事?”他转向严嵩,“严阁老,你说该如何处置?”
严嵩捻着胡须,目光阴鸷:“陛下,石浦港虽胜,然佛郎机势大。臣闻,西班牙、荷兰已派使者至广州,欲与佛郎机联手。若再纵容‘民间武装’,恐生内乱。”
“那依严阁老之见?”
“臣建议,将周铁牛调回京师,封个虚职;解散‘海上太平军’,收编为官军。至于那阿海……”严嵩顿了顿,“少年人血气方刚,可留在京城,由陛下亲自教导。”
“荒唐!”左都御史王廷相拍案而起,“石浦港之胜,全赖民心可用。若解散民间武装,与自毁长城何异?臣请陛下重赏周铁牛,封阿海为‘海巡使’,专司抗夷!”
殿内吵作一团。嘉靖皇帝揉着太阳穴,目光落在案头的《太平要术》残卷上——这是张角的遗物,近日总在他翻书时自动展开,露出“民心即天命”的血字。
“都退下吧。”他挥挥手,“朕要去天坛祭天,求祖宗保佑这海疆太平。”
---
第四章:暗潮汹涌,道阻且长
深夜,严府的后园。
严嵩的义子严世蕃捏着一封密信,脸色惨白:“义父,广州急报!西班牙使者带着佛郎机的‘圣徒’像,要与葡人结盟。信上还说……”他压低声音,“说咱们的‘海巡使’阿海,是张角的转世!”
严嵩的手一抖,茶盏摔在地上。他望着案头张角的残魂画像——那是他从周铁牛那里抢来的,“这不可能!张角早死了三百年,怎么会……”
“义父,您忘了?”严世蕃指着画像,“张角的‘观海诀’里说,‘海有九眼,眼中有火;以民为引,以光破邪’。阿海那小子,不正是‘以民为引’吗?”
严嵩突然笑了,笑声里带着癫狂:“好!好!既然他是张角的转世,那便让他去会会真正的‘海妖’!”他抓起桌上的佛郎机模型,“把咱们的‘佛郎机’图纸给他看,就说——‘想护海?先过了朕的关!’”
---
第五章:海眼将开,民心如炬
石浦港的码头上,阿海正指挥渔民修补“青鲨号”。周铁牛站在他身边,手里攥着京城来的密报。
“阿海,朝廷要调你去京城。”周铁牛把密报递给他,“严嵩那老匹夫,说你是张角转世,要‘好好教导’。”
阿海接过密报,扫了一眼便扔进海里:“去京城?那石浦港的渔民怎么办?被烧的船还没修,被抓的人还没救……”
“阿海!”周铁牛抓住他的肩膀,“这不是小事。严嵩背后是皇上,皇上信了张角转世的说法,说不定会把你当‘祥瑞’供起来;但也可能……”他没说完,目光投向远处的海平线。
那里,一艘挂着西班牙国旗的大船正缓缓驶来,船首雕着狮鹫,比佛郎机更威风。
阿海望着那艘船,突然笑了:“周将军,你记不记得张角说过的话?‘民心是火,能烧尽妖邪;民心是光,能照亮归途。’”他从怀里掏出半块“汉”字玉珏,“这是我阿爹留下的,他说,当年张角将军也有一块。”
周铁牛接过玉珏,与自己的那半块合璧。金光闪过,海面上泛起涟漪——那是“归墟”的呼唤。
“走。”阿海拍了拍周铁牛的背,“去码头。我要让这些红毛鬼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海神’。”
渔民们扛起鱼叉、木耙,跟着阿海走向码头。他们的影子被夕阳拉得很长,与海浪的波纹重叠在一起,像一幅流动的“太平图”。
而在京城的天坛上,嘉靖皇帝望着阴云密布的天空,突然打了个寒颤。他摸出怀中的“汉”字玉珏——那是严嵩进贡的,说是从张角残魂处得来的。玉珏上的“汉”字,此刻正泛着幽绿的光,与大海上阿海的玉珏遥相呼应……
---
文化隐喻与历史呼应
- 阿海的成长:从“偷鱼的痞子”到“反殖民核心”,阿海的蜕变印证了“民心即力量”的主题。他对海路的熟悉与对百姓的共情,本质是“以民为本”的实践,与张角的“太平”理念一脉相承。
- 明朝的暗涌:严嵩与主战派的争执,揭示了“权谋”与“民心”的对立。张角的“观海诀”与“汉”字玉珏的共鸣,暗示“民心”才是真正的“天命”,任何权谋都无法掩盖。
- 殖民威胁的升级:西班牙、荷兰的介入,将冲突从“倭寇”升级为“中西方文明碰撞”。阿海的“海上太平军”不仅是军事力量,更是“民心”的象征,为后续“以民心抗殖民”的高潮埋下伏笔。
---
后续线索提示
- 归墟的秘密:九眼礁下的“归墟”将揭开上古“海妖”的真面目——它并非实体,而是“人心之恶”的具象化。阿海的“海火药”与张角的“观海诀”,将成为唤醒“镇海神兽”(民心凝聚的正义之力)的关键。
- 朝廷的抉择:嘉靖皇帝手中的“汉”字玉珏与阿海的玉珏合璧,暗示“正统”与“民心”的融合。后续“御驾亲征”或“罢黜严嵩”的剧情,将围绕“民心即天命”展开。
- 阿海的身份:张角“转世”的传闻将愈演愈烈。阿海需要面对的不仅是殖民侵略,还有朝廷的猜忌与民间的崇拜——他必须在“英雄”与“凡人”之间找到平衡,真正践行“民心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