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背景】盛唐·恢弘华章——国际中心与第一帝国
互动赢盛唐好礼
参与方式:回复活动帖
结束时间:2025-07-24 12:00:00 自动开奖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唐朝,建立于公元618年,亡于公元907年,国祚289年,传14世21帝
一、极盛疆域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驾崩,第九子李治继位,是为唐高宗。高宗即位之初,由长孙无忌与褚遂良共同辅政,李治尊礼二人,恭己以听,使得“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
唐高宗在位时期是大唐疆域最大时。东起朝鲜半岛,西至中亚咸海(今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北抵贝加尔湖,南达越南中部。同时设立安西、北庭、安北、安东、安南、单于六大都护府,实际控制力远超同时期其他帝国。
*公元669年,唐代疆域最广极盛时期示意图
控制中亚(设安西、北庭都护府)、东北(灭高句丽、压制靺鞨诸部)、漠北(压制突厥)、西域(碎叶城为唐朝最西据点),面积约 1200万—1500万平方公里,与阿拉伯帝国(唐人称“大食”)并称当时世界双雄。
这一时期,高宗完善律法体系,颁布《永徽律疏》(即《唐律疏议》),首创 "殿前试人",扩大科举取士规模。与此同时,唐朝国力持续强盛,先后平定西突厥、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和安东都护府,将大唐疆域拓展至极盛,开创了"灭百济、高句丽、西突厥"的鼎盛局面。
唐高宗 李治(图片来源于网络)
"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资治通鉴·唐纪十五》

长孙无忌
"元舅之亲,佐命之功"——《旧唐书·长孙无忌传》
显庆二年(657年)苏定方灭西突厥。大唐设崑陵、濛池都护府,首次将中亚纳入大唐版图,唐军控制丝绸之路要道。显庆三年(658年)大唐在龟兹、于阗、疏勒、焉耆设军镇,控制中亚。

"定方至曳咥河,沙钵罗帅十姓兵十万拒战……追奔三十里,斩获数万人。"——《资治通鉴·唐纪十六》
总章元年(668年)李勣、薛仁贵攻破平壤,设安东都护府。《旧唐书·高宗本纪》记载“凡收五部百七十六城,户六十九万七千。”

薛仁贵
"龙朔二年,铁勒九姓合众十余万拒唐兵。仁贵发三矢,杀三人,余众悉下马请降。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资治通鉴·唐纪十六》
永徽六年(655年),在“废王立武”事件中,原太宗才人武则天被立为皇后。显庆五年(660年)后,高宗因风疾目不能视,武后开始参与朝政,与高宗并称"二圣"。弘道元年(683年)高宗驾崩,中宗李显继位,武后临朝称制。次年废中宗为庐陵王,改立睿宗李旦,实际大权尽归武后。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改唐为周,定都洛阳,自称"圣神皇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正统女皇帝,在位期间被称为“武周之治”。

武则天的“无字碑”(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元元年,高宗号天皇,皇后亦号天后,天下之人谓之“二圣”——《新唐书》
武周之治被誉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开创自举、试官、殿试、武举等选官制度,拓宽选官渠道。实现了历史上真正的“君子满朝治天下”。推行“劝农桑、薄赋徭”等政策,使国库富裕,百姓安居乐业。洛阳成为国际商业中心,"商胡贩客,日奔塞下"

"神都帑藏储粟,积年充实。淮海漕运,日夕流衍,关辅及并、洛等州,积米至数年不可胜食。"——《通典·食货典》

上官婉儿
"婉儿与太平公主谋,草遗制立温王重茂为太子,相王(李旦)参决政事。韦后党改削其制,独令韦后临朝。"——《资治通鉴·唐纪二十六》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退位,中宗李显复辟,然韦后与安乐公主乱政。景龙四年(710年),韦后毒杀中宗,欲效武后称制。临淄王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率万骑禁军夜袭玄武门,诛韦后、安乐公主,拥立其父睿宗李旦复位,史称"唐隆政变"。
"(隆基)阴聚才勇之士,密谋匡复。夜率刘幽求等出禁苑南门,叩宫门斩关而入……韦后惶惑走入飞骑营,为乱兵所杀。"——《旧唐书·玄宗本纪》
二、世界第一影响力帝国
先天元年(712年),睿宗禅位李隆基。次年,李隆基先发制人,诛太平公主党羽,改元开元,彻底掌握朝政。此时的唐朝,已经历贞观奠基、武周革新,正站在世界文明的巅峰。同时代下的欧亚大陆,拜占庭(唐时期称为拂菻)正陷入动荡,阿拉伯倭马亚王朝即将被阿拔斯取代,西欧的查理曼帝国还要等半个世纪才会崛起......
刚刚即位的唐玄宗,意气风发,以太宗为榜样,励精图治,虚怀纳谏。他并非守成之君,而是一位开拓之主。即位后颁布了一系列的新政,让大唐进入了高速发展的状态。《通典》载天宝年间官仓储粮近亿石,绢帛堆积至陈腐需轮换。长安商铺鳞次栉比,仅东西两市即有四千余家,胡商蕃客络绎不绝。

*唐代金器(图片来源于网络)
8世纪(开元和天宝前期)的大唐,是当时地球上唯一同时具备军事霸权、经济支配和文化输出能力的超级帝国。盛唐时期耕地面积6亿亩,人口峰值 约8000-9000万,远超其他帝国(大食约三千万,拂菻约一千多万)。长安、洛阳人口超百万,为当时世界最大城市。

"开元之初,励精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治。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安西诸国,悉平为郡县。自开远门西行,亘地万余里,入河湟之赋税。左右藏库,财物山积,不可胜较。"——《旧唐书·玄宗本纪》
此时的政治体系也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典范。唐玄宗李隆基虽年轻,但却极有胆识魄力,深知用人为治国之根本,而且很善于发现人才。玄宗时期先后任用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等贤相。《资治通鉴》记载:"上即位以来,所用之相,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张嘉贞尚吏,张说尚文,李元纮、杜暹尚俭,韩休、张九龄尚直"。这些宰相各有所长,通晓治国方略,使得朝政充满朝气。
在地方治理上,玄宗重视地方刺史人选,《新唐书》称其"常自选太守、县令,告诫以言",使得"良吏布州县,民获安乐"。法律体系方面,在《贞观律》基础上修订的《开元律》进一步宽简刑罚,《唐六典》记载当时"岁断死刑五十八",司法之公正可见一斑。
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大唐的外交影响力空前。《唐六典》记载,与唐朝保持朝贡关系的国家有"七十余蕃"。日本先后派出十九批遣唐使,阿倍仲麻吕(晁衡)更在唐为官多年,称"文物礼乐,悉遵唐制",日本平城京完全仿照长安格局建造。

"开元时,海内富实,贤能之士,咸登于朝。每岁选人,动以万计,吏部侍郎裴光庭始奏用循资格,然不废才行之选。"——《新唐书·百官志》

*唐代螺钿紫檀五弦琵琶(赐礼现藏于日本正仓院)
盛唐时期贸易与经济异常繁荣,丝绸之路鼎盛,长安西市胡商云集,广州、扬州为国际港口,波斯、阿拉伯商人常住。敦煌文书显示,当时胡商经营的店铺遍布长安、洛阳等大城市。长安西市更是"四方珍奇,皆所积集"。
邢州白瓷"类银类雪",扬州铜镜远销海外,丝织品产量也较贞观时期增长数倍。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均田制的完善,使得"耕者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壑,耒耜亦满。"

*唐代织锦纹样(图片来源于网络)

*唐代瓷器(图片来源于网络)

*唐代铜镜(图片来源于网络)
唐朝文化成就也是中国文化的一座高峰。诗歌领域,李白、杜甫、王维等大家辈出,形成"既闲新声,复晓古体"(《河岳英灵集》)的盛况。

李白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王维《少年行四首》
艺术方面,吴道子、张萱等绘画名家辈出,涌现出颜真卿、柳公权、张旭等书法大家,杨贵妃的《霓裳羽衣舞》更是风靡一时。

杨玉环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李白《清平调》(玄宗亲命李白为杨妃所作)

*唐玄宗李隆基(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
虢国夫人游春图:图中描画唐玄宗及其宠妃隆重的出游场面,展现盛唐时期贵族人士的奢靡生活
三、历史罕见的文化包容性
在唐朝,胡人(泛指非汉族的异域人士,包括波斯、突厥、契丹、粟特等族群)不仅能够进入官僚体系,甚至可以担任高级军事将领、朝廷重臣,这在古代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唐朝的开放与包容,使得胡人通过以下方式参与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并成为盛唐多元文化的重要象征。

中亚诸国"岁遣使者,或三二百人至长安"(《册府元龟》),波斯王子卑路斯因国亡而来唐求援,被授予右武卫将军。除了军事领域,胡人也能通过科举、荫庇、荐举等方式进入文官系统,新罗留学生参加唐朝科举者多达百人,
宗教文化多元并存,长安城内既有大秦寺(景教)、波斯寺(祆教),也有皇家支持的道教宫观和佛教寺院。科技成就同样耀眼,僧一行主持测量子午线长度,编订的《大衍历》沿用了近百年。教育体系完备,中央国子监生徒多达八千余人,《唐语林》称"四方学者,云集京师"。

四、军事霸权
此时的大唐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体系,其制度之完善、战力之强悍、影响之深远,整个中世纪世界无出其右。《唐会要》记载,朝廷在边境设立十大节度使,"凡镇兵四十九万人,马八万余匹"。

"凡天下节度使有十:范阳、平卢、河东、朔方、河西、陇右、剑南、碛西、岭南、安南,大凡镇兵四十九万人,马八万六千匹。"——《唐六典·兵部》
名将辈出,王忠嗣“佩四将印,控制万里”。高仙芝远征中亚,在怛罗斯与阿拔斯王朝交锋。安西都护府的有效管辖范围直达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东北方向,安东都护府管辖着朝鲜半岛北部。《资治通鉴》称“自开远门西行,亘地万余里”。如此庞大的军事体系,每年军费开支高达"布帛一千二十万匹段,粮食一百九十万石"(《通典》),却未给民众造成沉重负担。
军事装备方面,唐代军工体系也为古代世界巅峰。据《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太原弩坊每年生产弓弩1.2万张,幽州甲坊年产明光甲3000领。

唐代甲胄(图片来源于网络)

*凡伏远弩自能施张,纵矢三百步,四发而二中;擘张弩二百三十步,四发而二中;角弓弩二百步,四发二三中;单弓弩百六十步,四发而二中;皆为及第。诸军皆近营为堋,士有便习者,教试之,及第者有赏。——《新唐书》
大唐的军威之盛,令四方诸国莫不仰仗其庇护。开元七年(719年)康国(撒马尔罕)、安国(布哈拉)、俱密等国遣使至长安,控诉阿拉伯人“每年侵扰,国土不宁”,请求唐朝“处分大食”,解救其苦难;开元十五年(727年)吐火罗叶护遣使求救,称“若不得天可汗救活,国土必遭破败”;开元三年(715年)阿拉伯联合吐蕃进攻中亚的拔汗那国(今费尔干纳盆地),拔汗那向唐求援。唐朝派监察御史张孝嵩与安西都护吕休率兵驰援,大破阿拉伯-吐蕃联军,助其复国。

“若不得天可汗救活,奴身自活不得,国土必遭破散,求防守天可汗西门不得。”——《册府元龟·外臣部》
大唐军制之盛,开万国兵革之先。如日本奈良时代(710-794年)的军事改革就有明显的唐风。《续日本纪》天平宝字四年(760年)条记载:"遣唐使吉备真备归朝,献《孙子兵法》及《诸葛亮八阵图》。"这些唐代的军事典籍直接影响了日本的军制变革。


正仓院文书《军防令》记载,日本仿照唐制建立了"军团-防人"体系,其中"每军团置校尉一人,仿唐折冲府制"。日本士兵装备的"唐样大刀"与西安出土的唐代横刀形制也完全一致。就连军事术语"弩师""甲匠"等职称都直接沿用唐语。“唐风”改革,使,日本在8世纪中后期迅速建立起东亚仅次于唐的军事体系。
作为当时世界军事秩序的制定者,大唐的军事实力直接塑造了东亚国际格局。阿拉伯地理学家伊本·胡尔达兹比赫在《道里邦国志》中感叹:"中国军队的纪律与装备,使所有西方君主相形见绌。"
然而,节度使权力过度膨胀也埋下了隐患。天宝末年,一场巨变即将到来。
💮大唐福利
评论区聊聊
“作为唐代君王,你觉得要管理一个庞大的帝国维持强盛最重要的核心是什么?”
是军事?经济?文化?或是组织运作能力等其他关键要素?
欢迎各位王上们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
我们将在全平台评论区抽取10名王上送出:
盛唐好礼——金背花鸟纹铜镜冰箱贴*1

💮活动时间
7月3日至7月24日12:00
💮活动规则
1、玩家在本帖下方留言自己的想法即可参与活动;
2、获奖名单将在活动截止后60个工作日内公布,在此期间请留意平台消息;
3、获奖名单公示期3天,若有异议在公示期间提出,将对有异议的名单进行重新审查,如有发现问题将进行修改。如果超过公示期没有异议,以公示期结果为准发放奖励,奖励将于30个工作日之内发放!如遇到特殊情况可能会再延期发放,敬请谅解;
4、若回复内容与本次活动主题无关,则被视为无效回复,奖品将顺延至符合参与条件的下一楼;
5、参与活动需在本帖子下方进行回复,若回复他人评论或单独发布内容不视为参与活动;
6、每个玩家仅有一次获奖机会,不可重复获得;
7、本活动不支持刷楼,如连续回帖超过3楼,将取消获奖资格;
8、如中奖楼层违规,奖励将顺延下一楼层,评论中不得包含违反社区条例的内容;
9、有效回复需至少达到30条,否则取消活动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