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甸作战室】包教包会的比安卡晖暮教学
修改于07/04866 浏览攻略心得
hello大家好,我是小鸟游。
这期带来的是战双5.5周年版本,比安卡的包教包会系列。

比安卡是新的S级暗属性进攻型熠光效应的角色,虽然小作文很多,但操作起来也是熟悉的轮椅角色,顺便一提,比安卡可能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双形态角色,以往的角色在打直伤和效应时,仅有操作方式和伤害类型的不同,但动作和特效表现却没有什么差别,而比安卡的直伤和效应却做出了两套完全不同的动作模组,无论是技能还是大招都完全不同,双宝的水平还在提升!
而双形态也对应了机体名的晖暮,晖形态和暮形态,为了方便,就把这两个形态叫做光形态和暗形态。
那么后文会先简单介绍比安卡的输出思路,主要操作方式,再详细介绍该流程中涉及的技能相关机制,最后总结不同情况用到的输出流程,并给出养成建议。

一、基础输出流程和技能介绍
1. 基础输出流程比安卡的暗形态输出思路为:
开局长闪进入展渊领域,消球积攒戒律值和获得祝祷层数,再长按篮球消耗戒律值造成高额伤害并进一步获得祝祷层数,最后打出大招并根据祝祷层数增伤。
以一套常规流程为例,上述流程简化为操作既是:
切人入场,长按闪避,消三组红球,长按篮球,开大结束。

操作十分简单,至此你已经了解了比安卡的暗形态输出流程,光形态的流程在后文机制介绍中会进行讲解,避免混淆。

2. 具体机制介绍
(1)信号球&特殊招式
比安卡的信号球属于近两年的经典设计,暗形态下只有红球和蓝球,光形态只有黄球和蓝球。无论哪种形态蓝球都固定在信号球第一颗的位置。


比安卡暗形态下只有红球和蓝球。
常态下使用红球时可获得戒律值和祝祷层数,连续使用红球会进入红球连段,可以使消球动作衔接更丝滑,最多连续消三次。

三消球时获得3点戒律值和5层祝祷,戒律值上限9点,为大招增伤用的祝祷上限150层。
戒律值达到9点上限时解锁蓝球,长按篮球挥舞鞭子造成伤害并聚怪,期间持续消耗戒律值,每消耗1点戒律值,获得1点能量、1层断海和5层祝祷。
断海上限9层,达到上限时篮球会被转化为覆海球,使用覆海球能造成高额伤害并获得54点能量和55层祝祷。
别看前面将蓝球和覆海球分别进行了介绍,但其实两者是连在一起的,蓝球激活就需要9点戒律值,保持长按蓝球刚好转化出9层断海激活覆海球,在长按蓝球时就能在打完鞭舞自动衔接覆海球。


(2)核心被动
比安卡的新机体继承了深痕机体无法通过闪避进超算的特点,长按闪避可以主动进入展渊领域,展渊领域持续一定时间

在展渊领域持续时间内可以消红球,最多消三次,每次消球时除了获得常规消球也能获取的戒律值和祝祷层数外,还能额外获得展渊值,用来提升展渊领域结束时的爆炸伤害,三消时获得3点展渊值3点戒律值和五层祝祷。
展渊领域结束时会触发一次爆炸伤害,消耗全部的展渊值,每消耗1点展渊值都能获得1点必杀能量和3层祝祷,如果消耗了9点展渊值额外获得3点必杀能量和8层祝祷。
因为流程中必然要消球叠加祝祷,那么将闪避开启展渊领域放在流程第一步,之后再消球就能顺便叠加展渊值来进一步获取必杀能量和祝祷层数。

比安卡大招需要120点能量,满足能量后开大会消耗全部的祝祷层数为大招增伤,开大后回复一颗信号球,如果是满祝祷层数开大,会额外造成更多伤害,回复一组信号球,并点亮印记。

在拥有印记时长按普攻可打出强化普攻,消耗全部戒律值获得祝祷层数和大招能量,可以用于第二套加速

至此我们不难看出,暗形态的输出逻辑就是长闪进展渊领域后,消红球获取戒律值来解锁蓝球,再通过长按蓝球获取大量的必杀能量和祝祷层数,最后打出大招收尾。
无论是直接消除红球还是长闪进展渊领域消球,都能够获得戒律值,在满9点戒律时就能通过长按蓝球造成高额伤害并获得大量祝祷层数。而通过长闪消球无疑能获得更多的祝祷层数和造成更多的伤害。但长闪进的展渊领域有cd限制,cd12s,因此无法每一套大招都使用长闪。

最后我们来介绍下比安卡的UI条,比安卡的核心被动UI只展示了戒律值和印记,给大招增伤的祝祷层数则在大招图标外体现,在进入展渊领域时,核心图标会变化并体现为展渊值。


以上是暗形态的全部内容,而想要讲清楚光形态,就需要先了解新的效应熠光是什么。

熠光效应伤害介于雷和电束之间,可以享受雷属性的减抗,也可以享受雷属性和电束伤害加成,但雷和电束弱点带来的易伤加成要低一些,相当于熠光效应也可以在雷区和电束区作为没有对应属性角色的下位替代上岗,至于熠光效应本区,或许需要等到其他熠光队友齐全才会开放。
也因此,队友可选择七实芒星之迹和21号森息,以及莉莉丝缪影。
再说回熠光效应的伤害机制,分为三个步骤,积蓄、激活、消耗。
在积攒满熠光值后,通过特定技能激活熠光效应进入圣辉浸礼状态,并获得十层光冕,在此状态下特定技能可消耗光冕造成额外效果和伤害。
了解熠光的机制后,接下来进行晖暮的光形态的介绍,比安卡不同形态可以直接在游戏外切换,在队伍编辑界面角色旁边就能更改,选择是以什么形态入场。

而且局内也做了形态切换的按键,绑定到了核心被动键上,手机直接点按核心图标,pc端则默认是G键。点按和长按有不同的切换动作和特写。

比安卡光形态下只能使用黄球和蓝球。
黄球具备红球同款的连续消球机制,消黄球时可以获得戒律值和用于启动熠光效应的熠光值。要注意此处和暗形态红球的区别,黄球无法提供给大招增伤的祝祷层数。

光形态的比安卡蓝球和暗形态蓝球在机制上没有太大区别,都是攒满戒律值后释放蓝球,蓝球再将戒律值转化成断海进而获得覆海球,然后释放覆海球获得54点能量。不过在操作上也是一样的直接长按蓝球到底即可自动完成。

之前我们提到了,光形态消球时,不仅可以获得戒律值,还能获得熠光值。而熠光值的积累情况不同,长按蓝球也有不同的效果。熠光值没满时,长按蓝球可快速积攒熠光值。
当熠光值满了以后,长按蓝球可激活熠光值,并获得十层光冕,并且后续的蓝球剑舞会消耗光冕层数造成额外伤害并获得祝祷层数,每层光冕转换15层祝祷,十层光冕消耗完刚好可以获得满层祝祷。
比安卡大招需要120点能量,满足能量后开大会消耗全部的祝祷层数为大招增伤,开大后回复一颗信号球,如果是满祝祷层数开大,会额外造成更多伤害,回复一组信号球,并点亮印记。

但是有的指挥官在实战中就会注意到了,光形态消3组黄球虽然能补满戒律值,但远远无法补满熠光值,使用完整的一套蓝球才能补满熠光值。只有第二套输出再次使用蓝球时才会获得大量的祝祷层数。那么第二套时,黄球数量不足,如何才能凑满戒律值再次释放蓝球呢?

好在光形态的比安卡同样有长按闪避的设计,但无法像暗形态一样激活领域,而是换成了一个蓄力攻击的动作,在长按闪避时能积攒戒律值,提前松开或按到上限攻击动作和积蓄的戒律值也不同。大多情况是作为信号球不足时补充戒律值的一种手段。


至此光形态的重要内容都讲完了,光形态的输出逻辑与暗形态类似,都是获得戒律值再打蓝球消耗戒律值最后开大,并消耗祝祷增伤。但光形态的祝祷层数只能通过激活熠光槽再长按蓝球消耗光冕获得。
而想要获取大量的熠光值,也同样需要长按蓝球获取,因此光形态下需要获取两次戒律值,第一次获取戒律值后长按蓝球转化为熠光值,再次获取戒律值通过长按蓝球消耗光冕层数给大招增伤。

3、输出流程
在之前的介绍中我们了解了比安卡光暗形态不同的技能机制,
接下来我们将灵活使用这些机制,引入一些不同的流程,后文流程默认为零式(SS)阶级。暗形态常规流程:
切人入场,长按闪避,消三组红三消,长按蓝球,开大结束

该流程就是最标准的一套输出流程,由于满祝祷层数给的大招增伤很多,也很少有提速的空间。在轮切打法中基本就是这样单人下来一套切走。
如果在大招后衔接正常的消球动作,也可以单c:
切人入场,长按闪避,三组红三消,长按蓝球,开大,三组红三消,长按普攻或者长按蓝球,开大结束。

这一套流程就是重复了一遍基础流程,但是第二套大招没有长按闪避,因为长闪的展渊领域cd还没转好,直接消三组三消,再通过长按普攻或者蓝球,将戒律值转化为祝祷层数和能量再开大,第三套就可以回归长按闪避开启展渊的基础流程了。第二套因为长闪在CD中,所以直接消球衔接长普,也能够攒满祝祷层数开大。而且这其中很依赖专武的回球效果,每次下场打四套以后就需要用长普进行回球了。

光形态流程:
光暗形态流程的差距就是需要多打一次长按蓝球,具体打法为:
切人入场,两组黄三消,接长按闪避回满戒律值后松开,长按蓝球,开大,消三组黄三消,长按蓝球,开大。

光形态下打的比较慢,因为比安卡需要自己完成熠光槽的积蓄,再激活,最后输出。如果后续有熠光队友提前攒好了熠光槽,就能缩短操作步骤。不过好在即使没有其他队友辅助,比安卡的启动速度也不算慢,而且也能直接输出熠光伤害。

5、 养成建议

意识方面:
暗:4让娜2库莉珂(谐振2库莉珂)
光:4让娜2库莉珂(谐振2王尔德)
武器方面专武给了消耗戒律值时回复信号球的机制,大幅提升了续航,但考虑到比安卡在轮切时基本只下场打一套,所以五星也能凑合使用,不过六星武器有共鸣和谐振作为附加价值,有条件还是尽量专武。
辅助机方面提升一般,有条件可冲,没条件也能用其他的暗属性辅助机凑合。

总结:
比安卡作为5.5周年新机体,建模精细,制作精良,直伤效应两种形态也做的十分有辨识度,还吸取了鬼泣联动角色的制作经验,将核心被动条绑定了切换形态功能,也许以后的角色会因为多一个按键衍生出更多的变化。
恰逢鬼泣联动版本过后,萌新入坑较多,再考虑到熠光效应伤害的特点,抽一个相当于能在三个区上岗,对缺少角色的萌新而言较为友好。
本身也有一定的续航能力,长普的回球效果显著,也能够承担单c的重任。

而对于老登的提升则不是很明显,目前而言只能够完成暗属性进攻型的迭代。
那么本期攻略就到此为止,不知道各位指挥官是否已经充分了解比安卡了呢?~
我是小鸟游,祝各位身体健康,生活愉快,欧气满满~
我们下期再见~


作者: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