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鸣新章】化凡十境界名称简析

修改于前天 06:0269 浏览共鸣新章
一念 
指一个念头或瞬间的觉知。
初心觉照,起心动念处观照。修行始于对每个念头的觉察。
二觉 
指“能觉”与“所觉”,
- 能觉:觉知的主体(觉性本身)
- 所觉:被觉知的对象(外境与内心现象)
- 关系:构成认知的基本二元结构
在修行中,超越二元对立(能所双亡)是悟道的关键。
三省 
- 字面意义:指每日多次的自我反省
- 修行意义:持续觉察身、口、意三业的清净与否
源自儒家“吾日三省吾身”,在佛教中可对应“观心九省”,即通过自省觉察身、口、意的清净与否,以修正行为。
四识 
对八识的分类
1. 前五识(眼耳鼻舌身):感觉知觉
2. 第六意识:显意识
3. 第七末那识:自我意识
4. 第八阿赖耶识:潜意识
五明 
五明即觉悟者必修的五大知识体系:内明(生命真谛)、因明(逻辑思辨)、声明(语言艺术)、医方明(疗愈之道)、工巧明(实用技艺),构成完整智慧修学系统。
六净 
六根清净指眼、耳、鼻、舌、身、意六种认知功能脱离烦恼染污,回归本然觉性的状态。此为转凡成圣的关键修证。
七苦 
七种生死苦的究竟超越。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苦,照见五蕴皆空时的真实解脱。 
八离 
八离即远离八种执着:离欲(感官贪着)、离嗔(愤怒怨恨)、离痴(无明愚昧)、离我执(自我中心)、离法执(概念固化)、离相(现象迷惑)、离常想(永恒错觉)、离断见(虚无偏执),是修行者从烦恼中彻底解脱的八种核心修行。
九舍 
九舍即修行者从物质到精神层层放下的九个关键:舍财、舍身、舍命、舍亲、舍国、舍名、舍见、舍修、舍证,最终达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
十隐 
十隐即圣者修行的十种不显之德:隐迹、隐德、隐智、隐能、隐修、隐忍、隐教、隐位、隐愿、隐灭,体现最高"无相无住"的修行境界。现代修行者可理解为:真正的修行不在表象,而在心行。
角色UID:20244129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