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玉竹奖励,这款97%好评的国产新游让日本玩家集体发电?
07/2058 浏览综合
steam96%好评,黑盒9.1分,日区销量20名——不得不承认,《我在地府打麻将》的上线成绩让人稍感意外。

因为前期的印象,大概是秦广王的饺子、很涩的牛头与纯欲的马面......这些关键词似乎都没有和“好玩”联系在一起——但日区玩家却在steam评论区集体发电,ta们对于这款游戏的评价是这样的:

这是基于玩法的发电,还有这样的(单纯的发电):

无关秦广王的玉竹奖励(尽管这也很重要),以严苛闻名的霓虹玩家,毫不吝惜的把赞美之词给到了《我在地府打麻将》的游戏玩法。steam日区一向是游戏好评率最低的区,可能没有之一,比如《怪物猎人荒野》28%好评,仅仅稍好于国区有可能正是这些二次元要素给了霓虹玩家足够的滤镜,但毫无疑问:它确实带来了足够支撑steam96%好评率的玩法爽快度!

那么《我在地府打麻将》,究竟是一款怎样的游戏,1.0相对于之前的demo又有怎样的改变呢?


你们地府女鬼一起上吧,我h某人何惧?
先来定义一下《我在地府打麻将》,简单来说:这是一款基于《小丑牌》框架、加入了以番数计分的国风麻将设定、以及大量可爱的二次元鬼娘的策略肉鸽游戏。

首先聊一下《小丑牌》,即《balatro》,这是这两年最为炙手可热的独立游戏之一。
它在2024年12月13日斩获TGA最佳独立游戏大奖,已曝光的销量超过500万套——作为主创“LocalThunk”起初是准备用来求职的试作品,《小丑牌》获得的成功几乎不可思议,但也并不令人意外:因为《吸血鬼幸存者》证明了对于肉鸽游戏来说,适合碎片时间的轻量化是美德,而《小丑牌》正是在这个指导思想下完成了简约不失深度的“乘区堆积”玩法。

《小丑牌》对于我来说,除了高难度的可选策略空间太小,唯一的问题可能是——没有娘化(×)


但是现在有了,就是“小鬼牌”——《我在地府打麻将》:从牛头马面到四大判官,你熟悉的和不那么熟悉的地府角色一一亮相,用各种养眼的二次元妹子的形式,和你来一场“麻将对决”!

那么问题又来了——作为上一代人的社交娱乐利器,虽然麻将贵为国粹,但对于很多新时代的年轻人来说,并不了解其基础的玩法。
不过因为“我地麻”事实上采用的是《小丑牌》的基础框架(但是设定也有不少改动),所以基本上你不用担心:“我不会打麻将能玩这个么?”,因为“我地麻”也同样继承了《小丑牌》最大的优点之一:能用非常简单易懂的规则,让你可以十分轻松的上手。

《小丑牌》和《我在地府打麻将》,核心都是用乘法创造奇迹——比如你可以看到上图的“我地麻”胡牌结算:虽然“四暗刻”并不算是超级大牌,但因为在我局外的灵俑(可以认为是有数量限制的局外宝物)、遗物(可以认为是没数量限制的局外宝物)加成下,最后给这个只能算还行的牌型结算出了逆天的分数。而这远远不是《我在地府打麻将》能达到的上限,我相信单局1亿甚至10亿分理论上都是可行的。

所以:让我们再来复习一下日本玩家的感慨↑,这下是不是合理多了?那么问题又来了——“乘区”的快乐,《小丑牌》珠玉在前,“我地麻”又有什么新招呢?


首先是更大的乘区——大即是好,好即是大
《小丑牌》以“数值”ד倍率”+“换牌”ד出牌”作为玩家目标的基础核心

而我地麻则是以“数值”ד番数”ד倍率”,“换牌”ד吃牌”ד出牌”作为分数的构成,配合麻将本来五花八门的番型,让游戏的“天胡”可能性几乎是指数级的提升!


然后是胡牌、抽牌都有可控性
本作的基础104牌并不是抓完,而是每人大约有40多抓,你可以随时查看剩余的牌面比如你清一色可以胡2、5、8万,就比定将单调一个8万的胡牌概率高的多:但是每人的初始胡牌次数是4,如果你是单调大牌,可以通过遗物和灵俑调整,用胡牌次数换胡牌概率;反过来如果类似于上图“四暗刻”建立了很好的局外乘区,就应该尽可能增加胡牌次数

在单一局中,你是选择多胡几次小牌,还是搏唯一的大牌,同样会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决策过程,这个过程也充分的体现了“资源决策”的乐趣。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对弈感”
当女鬼在你对面完成各种姿势时,那不仅仅是一种视觉层面的挑逗,还意味着这是你们的战斗——

《小丑牌》目标就是凑自己的分数,只有在BOSS关卡会面对一些干扰,比如某花色被禁、看不到部分牌面等。但我地麻并不是一人胡牌的独角戏,它一方面体现在“对弈”:你可以吃和碰对面打出的牌,大幅度的还原了麻将本身的博弈快感!

另一方面体现在你可以影响对方的牌:这个过程可以通过灵俑效果达成,比如旋龟可以在你手牌中存在每有3张筒牌的前提下,降低对面的底牌分数也可以用技能达成:比如贪财僵尸可以让对方强行打出“痴牌”,减少对方的倍率。

角色的主动技能×被动技能×灵俑效果让本作的博弈逻辑更加复杂化——如果过于依赖于“明牌”(吃或者碰)等单一路径,就会遇到自己相对比较头疼的克星。不过好消息在于除了守关BOSS,大部分战斗都可以完成2选1的路线选择,1.0版本还可以跳过你不想打的战斗,如果你用黑无常,被动技能还可以增加跳过的次数。但这并不是1.0更新的全部内容,那么——


1.0更新了什么?
首先是教程被大幅度优化了:

除了教程剧情由黑白无常姐妹花引导你完成一个“麻将基础知识”的答题环节。在第一局游戏中,你进行各种选择时,默认的妹子“僵尸满宝”也会和你保持沟通,比如:

麻将附灵时,满宝妹子:我想要万灵万灵:把抽到的牌变成万牌,满宝这个角色是特化强化万牌系胡牌的这个时候可惜没有自定义语音输入,不然我想说:“想要万灵,跪下,来求我啊,说:亲爱的果蔬金sama,请赏赐我一个万灵吧(×)”

好了不要在意楼主这个变态的癖好,总体来说,《我在地府打麻将》为所有角色配备了全语音:我印象最深的是“僵尸砰砰”——她的四川话“莫挨老资”可太对味了,我强烈要求把所有女鬼都换成方言配音!

其次是我个人最最最好评的——那就是“大招特写”!这下你打出超级牌型,再也不会只有一个冰冷的番数提示,而是有着美感、酷炫与热血兼备的特写动画演示了!

上图:《创之轨迹》大招特写这一点可能算是我作为JRPG老登的个人偏好,用特写画面来表现美少女战斗的魅力,斯巴拉西!






那么话不多说,咱们来看一组《我在地府打麻将》的大牌特写↑

对于特写目前的问题,大概是消失的太快,来不及截图留念——制作组表示已经在改了。不过然我的意见,游戏可以增加一个CG画廊:让大牌动画、战败动画和战胜动画都可以会看截图留念!

对于“大牌展示”并不是《我在地府打麻将》对于视觉效果的唯一优化项,如果是从demo一路玩过来的朋友,还会发现游戏的打牌场景也加入了各种“魑魅魍魉”的背景元素。
而除了配音与画面,游戏在角色玩法的适配、胡牌的逻辑、资源转化的圆滑程度上也对比demo有质的提升。我曾经在新品节版本,聊过“我地麻”针对新加入角色马面的特殊设计:
PS:不是指她的性格是卑女

马面的技能是:
1、听牌时有6+对子时,番数+20,胜利后额外获得1次灵俑奖励
2、换牌阶段可以复制换牌区数量最少得牌——我来翻译一下,如果换牌区存在1张某种牌,约等于你可以固定拿到1个对子。

所以这几乎就是一个围绕“七对”而生的角色!本来“七对”因为需要单听1张牌、番数又不算高,是会比较少选用的胡牌目标,但是马面的出现就大幅缓解了这个问题。
但她并不是只能玩七对,事实上走“碰碰胡”路线也还不错(当然比不过“四暗刻”工具人黑无常了)马面的设计并不是个例——几乎每个女鬼都有自己擅长、和可以作为plan B的玩法路线!
可能这些变化都不算是惊涛骇浪,但是每一点小的改进都让“我地麻”更好的游戏体验聚沙成塔。

而《我在地府打麻将》征服的也不仅仅是霓虹金——还有我身边喜欢玩肉鸽的朋友们↑

事实证明,征服霓虹玩家,真不用靠“玉竹奖励”(虽然锦上添花),因为秦广王的饺子再香,也比不上胡一把“亿分天牌”的颅内高潮。
《我在地府打麻将》成功的关键,是把“乘区堆积”的爽快感,塞进了国风麻将的皮囊里,还附赠一群养眼的女鬼对手——这谁能顶得住?连霓虹金都直呼“斯国一”,好玩,才是硬通货!(玉竹?那只是饭后甜点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