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N 观点:时隔 20 年后,Capcom 仍然没有走出《生化危机 4》的影子
昨天 07:036 浏览综合
里昂·S·肯尼迪之所以成为《生化危机》最受欢迎的角色,是因为他主演了该系列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作?还是因为他原本就是系列人气之王才得以主演这部经典?这个问题恐怕永远没有答案。但自 1998 年他作为新人警官踏入浣熊市警局的第一天起,里昂对系列的影响力便不断膨胀,如今他的高人气再次威胁到系列的未来走向……
2005 年 1 月 11 日《生化危机 4》面市之时,我们以往熟知的整个系列就此彻底颠覆。曾经标志性的固定视角让位于全 3D 镜头,「坦克式操作」被快节奏的动作与近战格斗取代。而《生化危机 2》中初出茅庐的警校毕业生里昂·肯尼迪,此刻已晋升为奉命从邪教手中解救美国总统女儿的英雄特工。这个阶段的里昂更像是《碟中谍》中伊森·亨特,而非《鬼玩人》中的阿什·威廉姆斯。

图片来源: Capcom
《生化危机 4》在游戏界的殿堂级地位毋庸置疑,但这款作品的成功也让卡普空陷入了长达数年的迷茫期。《生化危机 4》的现象级成功将系列推向更侧重动作的方向,恐怖元素则不断让位。《生化危机 5》的非洲战场让我们与普拉卡寄生虫感染者展开飞车枪战,《生化危机 6》更是升级为《使命召唤》式的街头混战与飞机爆炸场面。尽管这些作品沿袭《生化危机 4》的模板取得了商业成功,但粉丝们却对系列整体方向日益不满。当曾经的普通警察纷纷变成受过综合格斗训练的超人特工,系列的核心魅力正悄然流失。
为了重新拾回系列的恐怖本源,Capcom 在 2017 年通过系列第七部正统续作《生化危机 7》实现了软重启。里昂等标志性且战力早已爆表的角色被雪藏,取而代之的是平凡新人伊森·温特斯 —— 尽管手部重伤对这位主角来说无异于皮外伤,但他本质上仍是个「普通人」。《生化危机 7》采用的第一人称视角不仅让玩家直面游戏内的大量恐怖场景,也限制了伊森的招式能力 —— 本作中你就看不到回旋踢。这套新公式取得了商业成功,并开启了以温特斯家族为核心的新故事线(偶尔会有元老角色克里斯·雷德菲尔德客串)。

在《生化危机 7》与《生化危机 8》时期,玩家对回归《生化危机 4》式动作玩法的需求并不强烈。这可能是因为:尽管里昂在此期间并非系列焦点,但通过重制版旧作他依然保持着存在感。《生化危机 2 重制版》以越肩视角重现了 PS1 经典作品,而《生化 4 重制版》则复刻了原版作品那恐怖与过肩摔的微妙平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粉丝们显然已不满足于重复体验里昂的旧日冒险,而是渴望他开启全新篇章。
就在不久前,Capcom 终于公布了万众期待的新作《生化危机:安魂曲》,并再次启用新主角:FBI 分析师格蕾丝·阿什克罗夫特。但如果你查看网上的相关讨论,会发现里昂·S·肯尼迪的名字出现频率之高,简直让人误以为他才是本作的主角。各种虚实难辨的传闻都声称里昂会以某种形式登场 —— 可能是第二主角、客串角色,甚至隐藏主角,一时间众说纷纭。

Capcom 官方则坚称格蕾丝才是《安魂曲》的封面角色,现有情报也支持这点。与《生化危机 7》中完全横空出世的新人伊森不同,格蕾丝是《生化危机:爆发》可操作角色、记者艾丽莎·阿什克罗夫特之女。这使得她本身自带「老角色」的属性,与系列正史有着更深的羁绊。
在 Capcom 的展示会上,导演中西晃史正面回应了「里昂是隐藏主角」的传闻:「我们确实考虑过让里昂领衔,但其实很难围绕他制作恐怖游戏……没人想看到里昂被随便什么东西吓得惊慌失措。所以他其实与恐怖元素的相性很差。」
在试玩过一小段本作后我可以确认,新作延续了《生化危机 7》的创新路线,恐怖元素比重极高。格蕾丝在试玩中面对突发惊吓的真实反应就是亮点之一,这种设计有效升华了紧张感。中西晃史对里昂的观点也很有说服力:按系列时间线(《生化危机 2d》事件发生 30 年后),此时的里昂早已是能够面不改色应对最恐怖怪物的老牌特工。

就连保持系列实时时间线的决定,似乎也意在让粉丝接受:他们喜爱的角色终将老去。即便里昂在《安魂曲》中登场,也只会以「老一辈」的身份亮相。毕竟按 1998 年初次登场算起,新作事件发生时他已年近五十。虽然这个年纪的他肯定还能表演僵尸回旋踢,但这种年龄实时增长的设计,显然是有意让里昂逐渐步入退休而非前线战士。
我认为在新作中,里昂完全可以像《村庄》的克里斯那样,以资深前辈身份来指导新主角。但问题在于,围绕里昂的传闻已严重挤压了《安魂曲》的讨论空间,甚至让部分粉丝直接忽视了格蕾丝的主角地位。里昂虽有可能在《安魂曲》中登场,但卡普空对格蕾丝的细节刻画表明开发组对其倾注了热情。想必制作组也不乐于见到玩家因里昂未证实的登场传闻而忽视新女主。
然而里昂与《生化危机 4》对新作的影响还远不止存在于角色层面。《安魂曲》宣布将同时提供《生化危机 7》式的恐怖第一人称视角与经典第三人称越肩视角,这个试图讨好所有粉丝的决策却引发了轩然大波。

我在本作的试玩前瞻中指出:切换视角会直接影响恐怖体验:更广的视野会提前暴露威胁,破坏惊吓效果并增强玩家信心。对于中西晃史所标榜的「回归恐怖本源」,这种削弱恐怖感的设计似乎与总监的目标背道而驰。
正如《生化危机 4》诞生之后的困境,卡普空再次面临两难选择:是满足粉丝对人气特工(可能)登场的期待、提供多视角选择,还是通过新主角与现代时间线推动浣熊市的故事线?
如果《安魂曲》的开发组真能在双视角下实现同等的恐怖体验,我渴望明年亲自验证。同样,若他们坚信格蕾丝能扛起正统续作大旗,我也期待了解她如何融入浣熊市的剧情。在 Capcom 通过伊森·温特斯的故事成功重启系列,并建立与里昂西班牙冒险截然相反的慢节奏恐怖风格后,粉丝或许该对他们如何塑造格蕾丝、里昂与《安魂曲》给予更多信任。我希望开发者们能毫无妥协地实现他们对系列的未来构想。
因为 Capcom 上一次试图复刻旧作公式之时,这个 IP 用了数年才重回正轨。
